篇一:潍坊的春节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在春节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特色,在我的印象中,潍坊的春节是无比热闹的。
在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已披上了红妆,灯笼挂上了屋檐,春联贴在了门上,春节不知不觉到来了。
除夕才是热闹,家家户户都争分夺秒,忙得不可开交,为新的一年做最后的准备:午饭大家匆匆忙忙的吃了一点,接下来就是对年夜饭的准备了,家家户户都飘出酒肉的香味,这时候大家便坐在一起,和面的和面,调馅儿的调馅儿,包饺子的包饺子,我当然也不闲着,在哥哥姐姐们旁边跑来跑去,时不时插个手,结果一团糟,惹的全场哄堂大笑,包饺子时总会往饺子里放一些硬币,谁吃了来年就会有好运降临。
包完饺子后开始做菜——肥而不腻的红烧肉,酸甜可口的糖醋里脊,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年初一去拜年,一句句美好祝愿送进每家每户,这时亲戚朋友会招呼进家中吃糖,出来时口袋中已经鼓鼓的了。大街小巷,洋溢着年味儿。回去的路上,我的目光被一片灯笼给吸引了,街头处红灯笼挂满了树梢,有的是红丝绒的灯笼,不大一个,黄色的穗子自然的垂下来,一般是单独一个个挂在枝头,鲜艳而不俗气,很能体现热闹的年味,又有着美好的寓意。还有一种书法灯笼,也很引人注目,在街上随处可见,两三个悬挂在一起,每个上面都题有福吉祥等字,祝愿与幸福跃然而上,再到处走走,更能看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大年初二,孩子们会跟着母亲回外婆家,这时候老人便会掏出红包,这红包包含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
春节象征新的一年的开始,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已结束,就是那火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还有那亲友间的一句句祝愿,才凝结汇聚成了春节的味道。
在春节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特色,不管在哪里,家乡的风俗,总是让人倍感亲切。
点评:小作者以明快的语言,记叙了年二十八贴春联、除夕年夜饭、大年初二去拜年收红包,缤纷的拜年习俗,欢乐的中国春节。
篇二:潍坊的春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春节的独特习俗。我的家乡在潍坊,虽说这里的春节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春节差不多,但总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讲述潍坊春节的奇特之处吧。
在潍坊,春节差不多从刚进腊月就开始了,腊八一到,潍坊人就感受到春节的气息了。在这一天,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腊八粥必须要凑齐八样米和干果,在我们家凑齐八样是很随便的,但必须要有糯米。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春节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在哪里,一谈起小年,定会联想到一个神:灶王爷,就是灶神。传说在这一天,灶王爷会到天庭给玉皇大帝汇报每一户人家这一年的表现。为了送灶王爷,人们会在这一天供奉他。仔细一想,糖跟灶王爷有什么关系呢?买糖给灶王爷,是为了粘住他的嘴,用糖粘住他的嘴,他到了天庭就不会给玉皇大帝汇报家中的坏事了。如果某人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而且家中也没有日历,还以为春节早过呢。
小年过了,大家就更忙了。在这几天里,人们开始把过年吃的用的东西准备好。
年三十到,大家的快乐也就到了。在这一天晚上,家家吃年夜饭,灯火通宵,年夜饭少不了这几样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升高和饺子。年夜饭在12点吃,等到12点的时候,马上到院子里去放鞭炮,放完鞭炮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守岁。
在潍坊守岁要守一夜,然后正月初一凌晨吃饺子,接着五六点钟就去拜年,先是自己的家人也,然后是街坊邻居,最后是亲戚。在潍坊拜年有一个习俗,小孩给别人拜年的时候,别人会给你一把糖或一把花生、瓜子,有的也可能会给红包,等全拜完年以后就回家跟别人比谁的战利品多。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人们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了。
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在这一天,人们吃元宵、看灯、猜灯谜,享受着春节的最后一天。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就结束了,大人们开始工作,我们开始上学,一切又开始有条不紊起来。
点评:梦洁此文按时间顺序,满含深情地写出了潍坊春节的习俗活动,小年灶王故事,年初五破五讲究,收红包的的战利品之快乐,等等细节娓娓道来,饶有趣味。
篇三:潍坊的春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在每个地方所具有的风俗都不同,就比如潍坊的春节,潍坊的春节可以说是一年四季中最热闹、最欢乐的一个节日。在日历上,虽说只是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在我们这边是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在腊月初八这天是要喝腊八粥的,这是不消说的事。腊八粥有许多寓意:有庆丰收的,有祝福新年新气象的,有庆合家欢乐的。但我在读书时看到了冰心写的一篇《腊八粥》,这是纪念她母亲的,所以节日总是人们为了纪念或者因为什么别的感情所过的节。
自腊八以后,大街上的红色逐渐占据了每个店铺,花灯、鱼灯、福字什么的,凡是看着喜庆的东西都摆满了货架。单是看着就觉得很有年味儿了。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北方过小年。而在腊月二十四则是南方过小年。在小年当天晚上,人们通通祭灶神。主要活动是把糖瓜抹上一点粘在手上之后,再抹到灶王嘴上,最后再把灶王送上天。这看似幼稚的行为在民间却是家家必干的事,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在汉族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风习。
过了二十三人们就忙了起来,为过年预备好一切可能用到的东西。
除夕这天,家中,院外,以及空气中都弥漫着酒肉味。门外贴着鲜红的对联,屋里贴着红底黑字的福字,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年夜饭、谈家常。今年很特别,因为禁止烧放鞭炮,到了夜里整个大地还是静悄悄的,甚至没出现过一枚烟花,就像小孩子正要玩得最起劲的时候一下子揪住他,不让他发出一点儿响声。但不过还是要守岁的,只能是热闹的气氛没有声音罢了。但人们并不会因为安静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初一,人们走亲访友。也就是问家常,送红包什么的。我们呢,只管呆在家里接待客人就行。七大姑八大姨她们总是谈论一些往年的经典语录,我也是一遍又一遍地点头说是,但不过最后红包都会统统到我手里来,这一点还是蛮有意思的。
不久,春节的最后一个热闹节日来了,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可比除夕有意思多了,至少在我眼里是这么认为的。家门口挂的一律是大红灯笼,屋里明亮温暖,街上更是灯火通明,可称得上是火炽而美丽。几百盏长灯挂在街上,各种小摊儿都在营业,有一处专门猜迷灯。我现在只记得有一个谜底是久雨初晴,那时我苦思冥想了半天,猜不出来是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们谜底是昨。在元宵节是要吃元宵的,那碗热气腾腾的小圆球在水里朦胧中看出是米白色的外皮,一个个如珍珠般的圆球散发出淡淡的甜香,咬一口,那芝麻黑馅便流到嘴里,别提有多美味了。
元宵节过后,年也是基本上过完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生活又回归到了往常,新的一年又开始啦!
点评:大平这篇作文开篇就写得高人一筹,俗语引用得好啊!结尾段收束得利落,让人感觉到了过年的余味悠然。具体继续潍坊过年习俗,是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开始,选取了几个重要的日子,写清楚了几个突出的春节习俗活动,很见小作者的语言功底,过年的幸福与快乐溢满字里行间。
篇四:过年啦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小学 鲍沈婕
过年啦!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 粘,二十四,剪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三十晚上熬一宿儿,除夕万家 人团圆,欢天喜地过大年。我每天念着这首童谣,盼着过大年,终于被我盼来啦!
早上,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穿上崭新的衣服,元气满满地迎接开心的一天。
爷爷爬上梯子颤颤巍巍地把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了屋前,神气十 足地挺了挺佝偻的腰板,脸上的皱纹都能夹死一只蚊子了;妈妈灰头土 脸地拿着抹布奔走在各个房间,时不时传来几声狮吼:谁来帮帮忙 呀?爸爸在厨房里摩拳擦掌,听,一曲交响乐响起来了 : 稀里哗啦是洗洗刷刷的声音;叮吟哓啷是爆炒油炯虾的声音;咕噜咕噜是清炖 排骨的声音……那滋味我只要脑补下就口水直流了。
我们几个小孩在干嘛呢?我和姐姐拿着福字、对联叽叽喳喳争论着:福字到底正着贴还是反着贴?哪一幅是上联哪一幅是下联呢?我们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爱怎么贴怎么贴。家里叽里呱啦,乒铃乓啷,热热闹 闹,红红火火,一片喜庆。
不一会儿,夜幕慢慢笼罩下来了。远处疇里啪啦的鞭炮声,厨房里 飘来的阵阵鱼肉的香味,都在催促着我们吃年夜饭呢! 开饭喽!妈妈 一边端着菜,一边喊。我们几个小的围坐在饭桌边,眼睛都亮了,咽了 好几下口水,恨不得一口气吃完。我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你们慢 点,急啥?大姨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姐姐闻声抬头,满嘴的饭粒让大家 哄堂大笑。
吃完饭,最激动人心的保留节目——抢红包时间到啦。嘻嘻,我可是非常期待这个亲子活动呢。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页面,叮咚 一声,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巨石,又像一颗定时炸弹被谁引爆了,我们疯狂地戳着手机,仿佛要把手机戳穿了,哦耶唉……什么声音都有。
一阵欢呼之后,大家又进入了高度警戒状态:妈妈神色紧张, 大姨双手颤抖,爸爸好像捧着个烫手的山芋,姐姐不停地跺着脚生怕错过了,我故作镇定地苦笑着,其实我的心已经快到嗓子眼了,就怕咳嗽 一声就咳出来了。又是一声叮咚,我就是那个幸运儿,抢到了个最大的红包,管他好不好看,随他淑不淑女,我激动地跳了起来,原地转了三个圈……
就这样,牛年在抢红包的欢声笑语中,在大人的嗑瓜子唠嗑中,在小孩子磨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步步走近了,走近了……又一步步走远了,走远了……
点评:小作者从过年的氛围入手,写出家人迎新年的喜悦;人物的对 话和活动贴近现实生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尤其是对抢红包 过程的描述,生动传神,体现了现代人过年的习俗及过新年的快乐。
篇五:春节
说到春节,那就只能用欢这个字来形容了。
春节时的家是欢的。家中干干净净的,门口贴着一幅新贴的对联, 象征着吉祥幸福。一进门就是一阵令人垂涎三尺的香气钻进鼻子。这 是晚饭的味道。晚上,大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春节的家不仅是欢的,人也是欢的呢!噼啪!噼里啪啦!这就是 晚饭后听到的第一种声音——放烟花的声音!我一下子冲出家门,来 到小区楼下,那儿已经有了不少人,到处热热闹闹。大家迫不及待地拿 出自己的烟花放了起来。到处都是热闹的场面,欢声笑语传遍了小区 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火花, 把整个小区照得通明。
春节时我也是欢的。每当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压岁钱都塞到了我的手中,我立刻兴高采烈地把钱存到百宝箱中。
啊!春节是多么欢乐,多么热闹,多么有趣,我爱你!春节!
点评:本文围绕春节的欢展开:家欢,人欢,我欢。鞭炮,年夜饭,压岁钱……这些象征性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春节家团圆、人团圆的 喜乐。文章详略得当,语言精彩,让我们沉浸在作者的快乐中。
篇六:我和春节的故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描写瀑布,还能形容我晶莹剔透的口水。你知道我的口水为什么那么长吗?因为我想起那年春节包饺子的故事了。
在我七岁那年的春节,我在家学包饺子。姥爷先做了一遍示范,我照葫芦画瓢地学了起来。我先卖力地擀面,把面擀得像纸一样薄,再把提前做好的虾泥馅舀进皮里。我有时舀多了馅,饺子皮包不住,馅会漏出来;有 时舀少了,馅太少了没味道。不过好在是在家里自己吃,没那么多讲究。 放好了馅,我把饺子皮对折一次,最后把饺子边缘按紧,就这样,一个饺子 就做好了。紧接着,我们把饺子放到锅里蒸。很快,一笼香喷喷的鲜虾饺子就新鲜出炉了!等到饺子上桌,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吃了。
看到这形态各异的饺子,我和姥爷不禁笑出了声。看着桌上的饺子,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我做的,哪个是姥爷做的。姥爷包的饺子每 一个都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肚子鼓鼓的小娃娃。再看看我的,做得千奇百怪,有的馅漏了一半,像一位干干瘦瘦的小伙子;有的破了一个洞, 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
虽然那时候我做的饺子不是很好看,但我觉得我第一次能做成这 样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那都是一次有趣的经历呀! 希望今年春节我还有机会包饺子,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篇七:过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 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春节,我们也叫新年"。
春节当天,爸爸早早挂起火红的灯笼,家外的大门上贴上了福字 与对联儿。处处洋溢着春节的祥和氛围,每一个路过的行人不由驻足观看各家门前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每一副春联都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
年夜饭开始了,桌上放满了香喷喷的美味佳肴:红彤彤的大螃蟹、 油亮亮的红烧肉、青翠欲滴的白菜心,让人看着垂涎三尺。我夹了一颗油炸丸子,尝了一口,真是香脆可口、回味无穷。长辈们不住地给我夹 菜,我面前的菜堆得像一座小山,嘴也鼓鼓的,活像一只小仓鼠。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除夕里包饺子、看春晚的快乐真让我难忘。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春节就这样过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向前!
点评:小作者记叙了过新年的一天,重点不是过新年穿新衣、放鞭 炮,而是感受过年的气息,一家人一起过年的其乐融融。值得一提的 是,小作者能引用多句诗词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实属难得。
篇八:春节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我们的欢声笑语迎来了快乐的春节!
春节到了,我们一家开心得不得了,大人们忙着各种事情,都在为今晚的年夜饭做准备,小孩子们在庭院旁跑来跑去地玩耍,而我和姐姐 其实也没闲着,妈妈给了我们几副对联,让我和姐姐贴在门上,我和姐 姐也忙得不亦乐乎。到了黄昏,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商店买烟花爆竹, 等着晚上大家一起燃放!
时间过得真快,妈妈走过来问我去不去吃年夜饭。我心想多没意 思,就是吃一顿饭嘛,我还是不吃了,我要去放烟花。转念一想,吃年夜 饭就能得到红包,管它三七二十一,为了得到红包,我得先去吃团圆饭。
来到餐桌旁,我看见一桌丰盛的菜肴,有烤鸭,有鱼,还有饺子。听 说大人们在饺子里藏了一个硬币,谁吃到了那个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 着这一年中会有好运。所以,大家立刻争先恐后地吃起了饺子,我吃着 吃着哇的一声大叫了起来,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是我在饺子里吃 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我赶紧吐了出来,原来是硬币。大家的目光立刻投向了我,似乎都羡慕极了!看来我在新年中一定会有好事发生,我开心极了,希望能把好运传给每一个爱我的家人和朋友!
你看,春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啊!
点评:小作者的文章中,有对联、放烟花、红包、年夜饭等这么多的习 俗,详略有序。全文详细描写了吃年夜饭的过程,特别是吃饺子,吃 到硬币。一个节日中有很多的习俗,我们如何选择内容,展开写,需 要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
篇九:别样的除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一想到这首诗,就想到了我 国的传统节日 除夕。
关于除夕,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 它生活在海里,每到除夕这天才会上岸,上岸之后就开始吃人。人们都躲着它。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贴春联,放鞭炮。因为年怕红色,所以就狼狈地逃走了。
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就是春节,因为可以穿 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过节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除夕那天早上,我被爸爸叫醒:快起来,该贴 春联了!听到喊声,我迅速从床上爬起来。我先和爸爸把大门擦拭干净,然后,把春联后面涂满胶水。最后,把春联贴上就大功告成了!我记得上联是麟游凤舞中天瑞,下联是日朗风和大地春,横批是纳福迎新,这还是当时康熙皇帝在故宫里写下的一副对联呢。
如果说贴春联是美好的开端,那年夜饭就是除夕的重头戏!姥姥负责做肉菜,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梅菜扣肉和松鼠桂鱼,它们代表着吉祥好运,年年有余。妈妈负责炒菜,我最喜欢宫保鸡丁和香菇油菜。我和 爸爸负责凉菜,爸爸做了一道既养生又美味的秋葵。我做了全家都爱吃的解腻水果蔬菜沙拉。里面有小西红柿、紫甘蓝、黄瓜、橘子、香蕉和 桃子,五彩缤纷,营养丰富。我们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吃了一顿团圆饭, 对家人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我觉得全家人在一起吃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一起度过幸福快乐的时光!
听妈妈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举办了 38届,伴随着每 一个中国人的美好记忆。我从三岁时就同家人一起看春晚。去年,我 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和家人包饺子,一边看春晚。爸爸和面,姥 姥调馅,我擀皮,妈妈包。我还凑了个热闹,捏了条小面蛇。爸爸夸我 面蛇捏得栩栩如生。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我最喜欢的小品也开始 了。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零点钟声的到来。我激动地跟主持人一起 倒数十个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也如愿得到了长辈给的大红包。
近几年,国家倡导人们不放或少放鞭炮。我们全家都没买鞭炮,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度过了一个祥和的除夕,为我们祖国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节对于小孩子是一首欢乐的歌,对于大人是一首团圆的歌,对于老人是一首难忘的歌。今年的春节,我更加期待!因为,北京张家口冬 奥会将在大年初二举行,让我们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健儿鼓劲!
点评:除夕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从小作者的字 里行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 这些典型场景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突出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 内涵。包饺子""吃团圆饭"等细节的描写使祖孙三代的亲情溢于言 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勾起每个人对除夕的回忆。小作者还从小 家写到祖国大家庭,立意深刻,体现了新时代小学生心系祖国的高尚 情怀。
篇十: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说的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每年一到清明节,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 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清明节这天,我们早早就起来了,并且准备了苹果、蛋糕、饮料等物 品,开车来到了石门峰陵园。
一进大门,啊,人真多啊!只见人头攒动,挨挨挤挤,我们只得缓慢而行。路边卖祭品的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十分刺耳。我们买了彩 带、鲜花、蜡烛、香、纸钱,随后步行前往墓地。
到了墓地,我们首先用扫帚清扫落叶,拔去四周的杂草,用抹布擦去墓碑上的灰尘。然后恭恭敬敬地摆上祭品,系上彩带,插上鲜花,点上蜡烛。大家缅怀已故的亲人,回忆亲人的往事。最后每人手捧三烛 香,虔诚地连鞠三个躬,心里默默地祈祷: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今年政府提倡绿色环保祭扫理念,于是我们又来到集中焚烧点,点燃送给已故亲人的纸钱,一缕缕轻烟袅袅上升,同时也带去了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思念。
返回的路上,举目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野花,金灿灿 的油菜花,到处呈现出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景象。
啊!春天真美,我们的生活真幸福啊!
点评:小作者选材恰当,紧扣主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特别是扫墓 的场景描写,细致生动。
篇十一:清明节
草色遥观,乍暖还寒,再到一年清明。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跟随父母和亲人回乡祭祖,托春风遥寄思念。只要虔诚,你所想念的人一定会听到。米兰·昆德拉说:不朽分两种,一种是小的不朽,另一种是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回忆。
花飨逝者,春暖斯人。春风会拂去伤痛,但他们被我们记在心中。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军人对祖国的爱,这沉默的光荣,壮烈得如时代的诗。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借这春日清明,为最敬爱的人献上纯洁的花环,祭奠最清澈的灵魂。
趁着假期出去走走吧,无论是天街小雨还是绝胜烟柳,看世间万物都有动情之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江水暖,鲜花盛放,开往春日的列车已经启程,载着天朗气清驶向好心情。
从万卷书进到万里路。疫情过去,春暖花开,春雨将思念洒向大地,将温暖带回人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游山玩水、拥抱自然。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们也许不复相见,但彼此的引力永远存在。借春风寄去一缕思念,怀念那些英勇的战士、敬爱的先祖,也给自己美好情感和新的向前向光明的力量。
一城春色复清明,江湖无恙花正好。
篇十二:端午节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小学 韩哲宇
五月初五这一天,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当然就是端午节啦!
我盼望着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可奶奶却忙了起来,又是给我和弟弟 点雄黄酒,又是去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跑到奶奶身边说道:奶奶,让我帮您一起包粽子吧! 话音刚落,奶奶就爽快地答应了。
开始包粽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从竹筐里拿出了几片粽叶,然后我盛了一大勺的米和馅,用粽叶把它们给包裹了起来,就像是给一个 小朋友穿上一件绿色的小衣服一样。我再用一根细绳把包好的粽子捆了起来。我心里想着:原来包粽子这么简单,我以前还以为包粽子很难 呢!只听啪的一声,线断了,粽叶全部都摊开了,馅也就露了出来。 我挠了挠头,心想:怎么会这样呢?奶奶微笑着对我说:是里面的东西 放太多了。我就从粽叶里面盛出来一些馅,重新包上,这一次线果然没断。我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原来,包粽子也是有技巧的啊。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笼里,不一会儿工夫,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弄得我口水直流。粽子一蒸好,我都忘记了烫似的,马上咬了一口,真好吃呀!我狼吞虎咽一连吃了两个,连平时不爱吃粽子的弟弟也连 连说好吃呢。听奶奶说,包粽子是为了扔给汨罗江的鱼吃,是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不知道今年还有没有人往汨罗江里扔粽子呢?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啊!你们家乡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有什么风俗吗?
点评:这篇文章,小作者的聚焦点在端午的传统习俗上,全文中的包 粽子是详细描写。从开始想着简单,到后面遇到了麻烦,再在受挫中 学会了包粽子,刻画出了一幅幅画面,以小见大,挺好。
篇十三:重阳节话重阳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3.13班 周溪镁
提到重阳节,我们就会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这首诗时,我查找了资料,按照《易经》的说法,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是两个九重合,所以叫重阳节。
重阳节在唐代时被定为正式节日,最著名的活动就是登高了。老人们、年轻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向高高的山顶发起挑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中重阳节这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再佩戴可以治病 驱邪的茱萸,可以求得健康长寿呢。
我妈妈的家乡是陕西榆林,在重阳节这一天,姥姥一大家子人都会做一种陕北特色小吃——羊肉猫耳朵。猫耳朵,形如其名,小小的卷卷的,很薄,非常可爱的样子。把一个小面疙瘩放在手心里,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巧妙地一推一捻就做好了。特别有意思的是,猫耳朵卷起一个小洞,里面必须填进去一个小小的羊肉粒,看上去就像是小巧的猫耳朵上点缀了一粒小耳钉,既可爱,又别致。用筷子夹起一个送进嘴里, 嘎吱嘎吱,嚼着十分Q弹,羊肉粒和它的汁水从小猫耳朵卷心里挤出来,满口溢香,好吃得不像话。连我这么挑食的女孩都会连吃两碗呢。 如果不是重阳节,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美食呢。姥姥、妈妈和姨娘们都 会做这好吃的猫耳朵,多么有趣的传承啊!重阳节不仅流传着多种特色风俗,更为我们的精神雕刻上了尊老、 敬老的美好品德。
点评:文章让我们了解到了重阳节的地方特色——羊肉猫耳朵。多么新颖的选材,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对猫耳朵的刻画非常细腻, 体现了猫耳朵美味而有趣。小作者使用详细的动作描写,把猫耳朵 的制作方法讲述给我们,使我们对这新鲜的吃食产生了莫名的亲近 感。后面对滋味的描写,更是足足地吊起了大家的胃口。结尾处,对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了阐述,使情感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