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极物
极物君语:
没了它,中国人吃啥都不香了。
有一种食物,名字里有“生”,却和中国人非常的“熟”。
凉拌菜里有它,泡菜腌菜里有它,炒肉炖肉里有它,就连汤料糖水里也有它。
它穿着粗糙土气的外衣,像一个跋涉千里、饱经沧桑的老翁,一出口就是辛辣的语气 ;但将它加入菜肴后,独有的香气伴随着鲜灵的汁水,在嗅觉中游离,竟摇身一变,成就了舌尖的啧啧惊奇。
图片|食时 ©
它可入菜提鲜,亦可解肉腻。去得了海鲜的腥气,更满足得了亲近酸、甜、咸、辣的挑剔味蕾。李时珍曾赞它 “可蔬,可果,可药” ,在滋味无穷的中华美食里,它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生姜,没了它,中国人吃啥都不香。
图片|深圳美食部落 ©
如今正值三伏,更是吃它的好时机。在中国人的养身智慧里,就写着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的妙语。
散寒温养的姜,能微微发汗,悄悄就解了暑气。一边调理被空调、冷饮刺激的身体, 一边让夏日乏困的味觉,有了鲜味的皈依。
今天就来看看,中国到底有哪些美食,以姜为名,味美又养人。
图片|蓝纹乳酪 ©
传说从前广州沙湾有个婆婆患咳,记起姜之妙用,准备饮一碗姜汁,又被辣意所呛。无奈倒入牛乳,想解解辣,谁知道放了一会儿竟凝成了一碗“奶冻”。
婆婆觉得神奇,便舀一勺来尝,姜埋入奶后, 口感清香细滑,淡淡姜香萦绕,更为细腻鲜香 ,从此姜撞奶便流传下来。
图片|深圳美食部落 ©
如今的姜撞奶已成了广式糖品的当家花旦,带着独有脂香的水牛奶凝成奶冻, 上面可放7-8个汤匙而不陷落,带着一点温柔的执著。 送入口中,却又一抿即化,浓郁的甜香,荡漾在水嫩与鲜滑之间,沉醉不知归路。
再失落彷徨的人, 这一碗下肚,也能舒展了五脏六腑 ,在姜与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中,重新蓄力。那种又润又香的风味,是犒赏、是妥帖,更是对让人放下疲惫的真正治愈。
如果说姜汁撞奶代表了治愈,那猪脚姜对于广东人来说,一定代表着温情。
那一口 粘糯微辣的味觉,在软弹的猪脚里酝酿出了甜意 ,姜醋的浓香,将所有难熬的日子暖暖融化后,吞咽下肚,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图片|K叔 ©
被酱汁浸泡上色的猪脚,红亮中透着一丝新生的喜庆,润滑的皮肉一嗦脱骨,扑通掉落的骨头,掩盖了心动的声音。 炖煮的姜块,褪去激扬的辛辣,松化为满口的香,空口吃也不会腻。
若是自家煲给坐月子的妈妈养身子,会选用更补的老姜,八分温情二分辣,胃肠的妥帖,是比鸡汤还要亲厚的滋养。
没有人比湖南人更懂紫苏,这种带有绝妙香气的叶子,承包了两大夏日杀手锏。
一个是夏日夜市的绝对主角,油焖小龙虾。另一个便是 清凉夏日的解暑良方,紫苏桃子姜。
图片|爱美食的倩宝~ ©
清鲜的脆桃洗净切成月牙状,和紫苏叶、冰糖、杨梅、白醋一起放入通透明亮的玻璃罐里,再加上灵魂一味——切成片或丝状的姜。
密封后腌制,粉红色的汁水游走在逐渐变得韧脆的果肉间,姜味完全变淡了,却 勾出了曼妙的酸甜与冰爽,仿佛集齐了世间的清凉。
图片1|猫和宅 ©
图片2|风一样的婶子 ©
没吃过的人,点之前一定要好奇的东张西望;而吃过的人, 只会沉浸在酸甜的果香中,感受清润的红亮蜜汁在舌尖绽放。
每一次品尝,都感觉灵魂在发光。
图片|风一样的婶子 ©
湖南的紫苏桃子姜,只把姜当做配角, 姜悠悠然来到四川,却真正泡成了调味之王。
图片1|刘小小小小小咪呀 ©
图片2|大师的家常菜味 ©
我们吃得姜其实是它的根茎,又分母姜和子姜。四川人喜欢将子姜叫仔姜,洗净后盐渍成泡菜,一口脆爽惊艳齿颊,吃到味觉都变得如泡菜坛般通透。
脆爽的姜,带着微妙的刺激,余味却是清甜。让人不禁感慨——人间幸有泡菜姜。 有它的日子,再无寡淡,每次下筷都是津津有味的体验。
图片|乐作Lezuo ©
“头伏饺子二伏面” ,这一面到了台州,一定是一碗街头巷尾飘香的姜汤面。
在黄酒中反复煮过的姜片,晒干后将酒香封存在每一寸纤维里。用这样的姜片煎出的姜汤,才能在姜汁环流于海鲜、面条时, 不夺风味,只添鲜味。
细细滑滑的汤面,微辣酣畅,温热顺着面条安抚焦躁。
“姜汁汤里无尊卑” ,那种热烈的味觉能击退海边的风浪,台州人就在这一碗姜汤面的陪伴下,勇往直前。
图片1|林66同学 ©
图片2|台州美食家方大人 ©
来一趟长沙,别只惦记湖南广电和小龙虾,光芒万丈的还有姜的辣。
湘辣的辣,是香辣的辣。 身为湖南人的左宗棠,一生爱吃的家乡味,就是一道香辣的姜炒仔鸡。幼嫩的公鸡肉质细滑,和姜爆炒,无上鲜香。
里面放的祁东黄姜比普通姜更小,但香辣带甜, 浓郁的姜汁在热气腾飞的炒锅中,鲜萦鸡肉,炒完装盘,盘底见油不见汤,满口是辣香。 要想懂湘味之香,一定要尝尝这姜炒仔鸡之香。
“姜片里找鸭,就是姜母鸭”。
对于厦门人来说, 一鸭一砂锅的姜母鸭,是地道风味里不可错过的招牌菜。 不过它的名字,99%的人可能会断错句,便成了茶余饭后的有趣谈说。
图片|乐作Lezuo ©
姜母鸭,读作姜母·鸭,而非姜·母鸭。
姜母指的就是三年以上的老姜。厦门人将它切片晾晒后与番鸭搭配,入麻油、老抽等调味上色,在小火炖煮后,造就鸭肉软烂,揭盖后姜香诱人。
吃过姜母鸭的人,无惧生活的重压。只因温补的老姜,和余味不绝的鸭肉合体后,足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每一次品尝都是舌尖的高光时刻,那种咸鲜的滋味,会让人忘却一切繁杂。
图片|叮叮笑笑生 ©
广西人对酸嘢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所谓 “英雄难过美人关,行人难过酸嘢摊”。
酸嘢,又名酸料,“嘢”是东西的意思。一到夏天,五花八门的酸嘢就会占据大大小小的摊位,迫不及待的唤醒被暑热侵袭的味蕾。
图片|深圳美食部落 ©
没吃过酸嘢的人,从水果开始尝试,而更懂风味的广西人,绝不会错过咸鲜的姜酸嘢。
酸嘢的秘诀就在于“生”,新鲜的嫩子姜保留着原生的爽脆,在酸水包裹后,激发出丝丝姜香,让味觉重获新生。 恍然间,成年人也要抖落掉身上的世俗气,在舌尖真实的鲜活风味里,找回童年的欢喜与安逸。
图片|小小宋 ©
“我和浙江的好吃好喝,一刻也不能分割”。
在美味遍地的浙江地界,也对姜的灵魂,爱得深沉。在台州,就有着一碗远远就能闻见香气的姜汁调蛋。
它将酱汁、鸡蛋、红糖调匀后放入小碗,再进大锅里干烧。出锅后撒上油香酥脆的核桃粒和龙眼碎,堪称 台州版的“姜糖布丁”。
图片|半夏如烟©
姜的辛辣与红糖的甜美相遇,堪称美食中的知己。
一勺舀出晃晃悠悠,甜辣争相入口,当蛋羹抖落在敏感的舌头上,真让人鲜得一愣。那种味觉的丰富,不吃不会懂。
图片|三十 ©
安徽或许是最低调的美食宝地,越探寻,越能发现美味的奇迹。
在铜陵有一句话讲 “铜陵虽小,八宝俱全” ,这八宝便是“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
图片|山礼 ©
表皮略白偏黄、形似佛手、辣而不呛口的铜陵白姜,被铜陵人做出了无限的花样。一种是泡姜,由糖醋、生抽入味或酱制而成, 佐餐时化身小碟小菜,爽脆到令人食欲大开。
另一种则是干姜,有甜冰姜和盐津姜两种。甜咸恰到好处,爽口之余,辣味如重叠的云雾,温和而绵长。从夏末吃到深秋,那种直达心底的暖意,尝过一次就念念不忘。
图片|《风味人间》 ©
从一颗小小的姜种,到半人高的姜苗, 姜生长的每一寸足迹,都伴随着风味的累积。
我们品味着姜的嫩芽和根茎,在酸甜苦辣的调和中,将吃姜变成一种对美味的追寻,和顺时而养的智慧。
图片|山礼 ©
千年前,孔子谈论着“不撤姜食”,将姜作为心头爱;千年后,我们依然在万千变化中,把姜当成百搭的美味,在四季里回味。
不论当配角还是主角,对于中国人来说,姜永远都不可或缺。
图片|美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