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是程颢、程颐长期从事学术活动的地方,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发源地,有关二程的史迹本来是很多的。然而,因登封、嵩山位于中原腹地,历史上战争频繁、屡遭兵燹,许多史迹早已荡然无存。难怪清初登封学者郭文华在为《嵩阳书院志》写的序中说: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其地忽兴忽废、忽盛忽衰,自唐、宋、元、明以迄今,兹政不知历几年所。嵩阳书院山长耿介在《嵩阳书院志》中也发出了书院创于宋,为两程子过化之地,岂无金石遗文可资采辑?而代远年湮,断碑残碣与荒烟蔓草俱尽。呜呼!的感叹!
二程的父亲程曾先后在黄陂、庐陵、润州、虔州等地做官。二程的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其父的任所渡过的。他们受业于周敦颐门下,即是在程珦虔州任所的时期。宋嘉祐元年(1056),程珦将其父亲程 和祖父程希振的坟茔迁葬洛阳伊川,并把家也搬到洛阳。
程珦安家洛阳的第二年(即嘉祐二年,1057),程颢考中进士,先后去鄠县、上元、晋城等地任主簿、县令。熙宁二年(1069)到京师开封,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时值王安石开始变法,由于程颢多次上疏极言新法之不便,首为异论,仅供职九个月即被贬为镇宁军签判。二年多以后的宋熙宁五年(1072),罢职回到洛阳。从此直到元丰八年(1085)病死,其间除任扶沟知县二年多、监汝州酒税一年左右外,十多年中大多住在洛阳或讲学嵩阳书院。程颢长期未能出仕,先在京师开封,后多在磁州、汉州其父程珦的任所替父办理文牍。程颐回洛阳的时间大约也在熙宁五年(1072)。此间程颐曾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应召至京师任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一年零八个月;又于绍圣四年(1097)被削籍送涪州编管三年。除了这两段时间,到大观元年(1107)病死前,总计在洛阳或嵩阳书院居住或讲学达三十年之久。
聚徒讲学,是二程在嵩阳书院的主要活动。据二程弟子刘立之和范祖禹在《伊洛渊源录》卷二记述:
明道既归洛(民国以前,登封归洛阳管辖),从容亲庭,日以读书劝学为事。明道经术通明,礼义精微,乐告不倦,士大夫从之讲学者,日夕盈门,虚往实归,人得所欲。自此以后,居洛殆十余年,与弟伊川先生讲学。士之从学者,不绝于馆,有不远千里而至者。
从这段话足可以说明来听二程讲学的人是很多的。程颢回洛阳居住或讲学嵩阳书院前已写了《定性书》《论霸王疏》《论十事疏》《论养贤疏》《谏新法疏》等,回到洛阳不久,或在其家、或在嵩阳书院向弟子讲授了《识仁篇》;差不多在同一时期,程颐也写了《颜子所好何学论》《代父应诏上皇帝书》《试汉州学策问》《答张载书》,随后又写了《与吕大临论中书》。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这时二程的思想已经形成了体系,而且比之旧儒学是颇有新意的体系。由于又有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韩绛、韩维等有影响人物的支持,再加上弟子的宣传,其影响扩大的很快。
程颢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其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嵩阳书院讲学的名人中,影响最大的要首推二程。二程兄弟创立了洛学,是北宋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之一。在北宋理学五子中,他们是核心人物,是理学的创始人,是后来朱熹所形成的理学大成的直接源头。二程既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又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教育家。程颢作有《代少卿和王宣徽崇福宫》诗,更说明他到过这里。崇福宫和嵩阳书院毗邻,是宋真宗赵恒祈求福佑的地方,二程的父亲程珦长期挂有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的职衔,年逾不惑的二程因之常来嵩山,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各地学者慕名而来,多的时候有生徒数百人。
二程对学生平易近人,讲学通俗易懂,教导循循善诱。学生虚来实归,皆有获益,有如沐春风之感。讲学期间,程颢还亲自为嵩阳书院制定学制、教养、考察等规条。程颐在嵩阳书院讲授《周易传》时,听着数百,学生规模对于古代书院来说是一个大突破。也可以说嵩阳书院是程颐讲易之地。程颐在元丰五年(1082)前后曾长时间在嵩阳,除讲学外,还作有游嵩山诗:鞭赢百里远来游,数日阴云暝不收;遮断好山教不见,如何天意异人谋。
程颐在嵩阳书院讲学时,嵩山中还有一位隐者叫董五经,精通经学,程颐曾慕名前去造访,董五经亲自买茶果款待伊川先生,两人一见如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二程讲学嵩阳书院,主要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教材,通过四书,达于六经;以孔孟学说为理论体系,兼撷取佛教、道教中的有益成份,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开创了理学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尊崇孔孟的思想理念,认为教育必须识得仁义礼智信之礼,最终成为具有理想人格之圣人。程颢、程颐在嵩阳书院的一系列讲学活动和成果,是对儒学的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和完善,世人称之为洛学。因此嵩阳书院成为中国新儒学的发祥地之一,为后世所熟知的洛学也诞生于此。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4)河南巡抚王日藻在《嵩阳书院碑记》中说:嵩阳书院使两程夫子应期而出,先后提点嵩山崇福宫,昌明正学于时,濂洛关闽递接薪传,俾尼山之渺旨微言,昭昭若揭日月,则诸儒之功诚不容泯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