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杆目—小杆亚目(下)
(4)生命周期
秀丽隐杆线虫基本的生命周期如下:秀丽隐杆线虫由雌雄同体产下卵。卵在孵化后,会经历四个幼虫期(L1-L4)。当族群拥挤或食物不足时,秀丽隐杆线虫会进入另一种幼虫期,叫做dauer幼虫。Dauer能对抗逆境,而且不会老化。雌雄同体在L4期生产精子、并在成虫期产卵。雄性能使雌雄同体受精;雌雄同体会优先选择雄性的精子。秀丽隐杆线虫在实验室中20°C的情况下,平均寿命约为二、三周,而发育时间只须几天。
幼虫含有556个体细胞和2个原始生殖细胞,成虫则根据性别不同,具有不同的细胞数。最常见的雌雄同体成虫成熟后,含有959个体细胞和2000个生殖细胞,而较少见的雄性成虫,则只有1031个体细胞和1000个生殖细胞。此外,线虫的生命周期很短,它从出生到性成熟的全过程只有3天半,这就使得不间断的观察并追踪每个细胞的演变成为可能。只要把线虫浸泡到含有核酸的溶液中,就可以用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基因导入。线虫还可以被冻在冰箱里储存,复苏之后继续研究。通过20年的努力,到90年代中期,人们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线虫从受精卵到所有成体细胞的谱系图。
①胚胎期
胚胎发生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时期:增殖期和器官与型态形成期。在增值期受精卵会从一个细胞逐渐增殖成大约550个必要的未分化细胞,而增殖期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是在母体内进行(在22°C的生长环境下约为受精后0-150分钟),这个阶段分裂出较少的创始者细胞,在增殖期结束时,胚胎形成一个含有三胚层的球型构造,这三个胚层分别是外胚层(之后分化生成皮下组织和神经系统)、中胚层(未来产生咽部和肌肉系统)和内胚层(以后生成生殖腺和肠道)。而另一个阶段则进行大量的细胞分裂和原肠形成(在22°C的生长环境下约为受精后150-350分钟),这个阶段持续到胚胎进入器官与型态形成期。
型态形成期在22°C的生长环境下约为受精后的5.5-5.6小时到12-14小时,胚胎会增长约三倍并形成完全分化的组织和器官,根据胚胎内观察到的虫体折叠数可以分为comma stage、1.5折叠期、2折叠期、3折叠期以及4折叠期。第一次的肌肉抽动在受精后430分钟可以被观察到(约为1.5折叠或2折叠期);而在受精后约510分钟不同性别可以观察到发育差异(雌雄间性胚胎的头部伴护神经(cephalic companion neurons)死亡,雄性胚胎的雌雄间性特有神经(hermaphrodite-specificneurons)死亡),而在3折叠期的晚期;虫体运动神经系统已发育且可以在蛋里头顺着其长轴进行移动;而在4折叠期时(第一次细胞分裂后760分钟)胚胎的咽部开始进行收缩抽动;而在第一次细胞分裂后800分钟由蛋中孵化。
②幼虫期
后胚胎发育期由孵化后有食物提供刺激下启动,在有食物的情况下,细胞分裂持续且后胚胎发育开始于孵化后的三个小时,一般而言秀丽隐杆线虫经历四个阶段的幼虫期(L1、L2、L3、L4)后变成成体,许多在胚胎期即设置好的胚细胞于这四个阶段的幼虫期以时间及空间规划几乎不变的模式进行分裂,而这也给予了秀丽隐杆线虫固定数量细胞以及命定的细胞命运。而在胚胎期所产生的671个细胞核中,其中有113个细胞会在后胚胎发育的过程会进行计划性细胞凋亡,而剩下的558个细胞中只有百分之十的细胞(雌雄间性有51个细胞,雄性有55个细胞)是胚细胞且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分裂。
倘若胚胎孵化后没有食物的供应,这些刚孵化的幼虫会停止继续发育并停留在这个阶段直到有食物提供为止,这些停止继续发育的幼虫细胞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停止生长)且无法进行分裂,这些停止继续发育的幼虫在没有食物供应的情况下约可存活六到十天。
在L2幼虫期的末期,如果环境状况不适合继续生长的话,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可能会进入dauer幼虫阶段,这些不适合生长的环境状况包括受到环境费洛蒙影响、食物匮乏、高温等,会促使幼虫进入L2d的幼虫阶段,这个阶段幼虫同时具有可以继续进入L3幼虫期或dauer幼虫期的潜力,若环境逆境太强则进入dauer,若环境转好则进入L3幼虫期,而dauer期为一个不会衰老的状态,因为dauer期的长短并不会影响dauer期后的虫体寿命。在取得食物供应后的一个小时内,dauer幼虫脱离dauer,二到三个小时之后开始进食,最后在十个小时后会蜕皮进入L4幼虫期。
③成虫期
在22°C到25°C的环境下,大概在孵化后的45-50小时就会变成成熟的雌雄间性并产下他的第一个卵,成体雌雄间性大约可以产生四天的卵细胞,在这段具有生殖力期间后的三到四天,成体会另外再存活十到十五天,自体受精的雌雄间性会产生大约300个后代(因为精子的数目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和雄性交配的话,雌雄间性会优先采用雄性的精子,此时后代数目可以增加到1200-1400个。雄性则在最后一次幼虫蜕皮后的六天具有和雌雄间性交配的能力,且大概可以产生3000个后代。
(5)研究意义
细胞凋亡现象及其机理,最早是在线虫中被揭示的。凋亡(apoptosis)是一个希腊文来源的词语,这个字眼表达的是花儿凋谢,树叶飘零的景色。“梧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搦搦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的意象恐怕正是说的这种意境:优雅,含蓄,还带点淡淡的忧伤,更因为飘落时那种虽然有些无奈却坦然以受之的美。由于线虫研究开创了一个对今日生物医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全新领域,同时也因为以线虫为基础的凋亡研究对基础和应用生物学,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年2002年生理和医学奖授予了,线虫生物学的开拓者:西德尼·布雷纳(Sydney Brenner)、约翰·萨尔斯顿(John Sulston)和线虫凋亡之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
今天,秀丽线虫因其遗传背景清楚、个体结构简单、生活史短、基因组测序完成等,在遗传与发育生物学、行为与神经生物学、衰老与寿命、人类遗传性疾病、病原体与生物机体的相互作用、药物筛选、动物的应急反应、环境生物学和信号传导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各国科学家的密切合作,线虫研究的资源共享体系,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由NIH资助的线虫种质中心(CGC)贮藏了大量的线虫品系,免费分发给世界各地的研究者,而AceDB系统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有关线虫的信息,线虫的DNA序列可以在NCBI或Wormbase网站上进行在线比对。
4.异小杆线虫属
异小杆线虫属(学名:Heterorhabditis)为小杆线虫科的一个属。
异小杆线虫(学名:Heterorhabditisnematode),非专性寄生,但可杀死昆虫。寄主范围广、杀虫活性高,且已可大量培养,成为有较高实用性的生物农药。异小杆线虫为卵胎生,孤雌生殖,2龄幼虫为感染态,具有“包鞘结构”,系线虫在侵入寄主前抵御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保护反应。2龄幼虫趋向寄主昆虫释放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从寄主体腔直接侵入,并进入血腔内,将肠内共生的异杆属细菌(Xenorhabdus)释放至寄主血液中,细菌迅速繁殖,导致寄主患败血症而死亡。感染态线虫取食细菌或腐烂的昆虫组织赖以生长,并离开寄主体。已可用猪肾和牛油等廉价培养基进行大量繁殖。每个烧瓶中可繁殖3800万头感染态线虫,每支试管可繁殖10万~15万头。经接种试验,此线虫在哺乳动物体内不能生存而很快死亡,对鱼类也无影响,使用安全。斯里兰卡曾用4000~8000头/毫升感染态线虫,每株施30~40毫升,防治茶树白蚁,60~95天内,可完全控制茶树白蚁。
5.斯氏线虫属
斯氏线虫属(学名:Steinernema)为小杆线虫科的一个属。
绵羊斯氏线虫(学名:Steinernemaovis)是斯氏线虫属微生物。
(1)形态特征
虫体前部有带横纹的狭窄侧翼膜。雄虫有小的尾翼。交合。
(2)生态习性
成虫寄生于山羊、绵羊、印度羚、鹅喉羚的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