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并不是一句成语,而是民间俗语。它有三个出处,而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一是出自张孟良《儿女风尘记》第一部十七:"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他父子少吃短喝,只有红着脸皮向掌柜伸手。"二是《五灯会元》第十九卷: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亦作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三是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引陈无己诗:人穷令智短。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这句俗语不管出于何处,语意只有一个,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处境比较窘迫,那么这个人求上进的勇气和决心就会变得比较小,就好比马很瘦小,身上的毛却显得很长。
志者,志向、志愿、志气也。你假如有志向志愿志气,一个穷字,足让你底气全消,没有了英雄气概,失去了壮士豪情,失魂落魄,或者更加一无所有!但穷则思变,穷则思干,最终改变贫穷面貌的实例也是数不胜数的。这说明你的英雄气概还不够强大,你的壮士豪情还不够高涨。穷,吓退的是懦夫,穷,成就的是强者。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刚开始,我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我的生活说实话还很穷。那时的需求也很低端,日思夜想就盼望买辆自行车,但我的月收入只有6元钱,省吃俭用,日积月累,攒下几十元钱。当时一辆自行车100多元。我就向当时过的比较富裕的邻居去借,但人家却委婉的回绝了,借口是家里没现钱,那时定期的存折不到期,在银行是取不出钱来的。人家说要不到别人家给你转借一下,我即刻回道:不必了!谢谢你!每当想起这件事,就觉得无地自容,还不是穷字惹得祸。假如我当时日子不那么难过,也不致于到人家去张嘴,既便张嘴,人家也不致于回绝,但我绝不恼恨人家。由此事却坚定了要把日子过好的决心和信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现在过的并不比哪个差多少!
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过去,在农村见不到首日封之类的整版整套的邮票,只能零星集攒盖过邮戳的信封上的邮票,经过长期收集,最后足足集了一个相册,我视若珍宝。我的这一成果被另一爱好者发现,他几乎天天缠着我,死活要买我的集邮册,一是腻烦他的死缠烂磨,二是由于家道贫寒,最后以17元的价钱卖给了他。时值今日,追悔莫及!当时的17元相当于我近3个月的工资呢!这又是穷字埋下的隐痛。
由此可见,有时人穷志短是可以转变为人穷志不穷,有时却是人穷志必短的。如果不是那次借钱遭回绝的刺激,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但买掉集邮册却是有再大的志气,也无法换回那本心心念念的集邮册了。
我们的语言丰富而又多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都无法比拟。但如果细分析一下,有时又觉得有些道理似乎具有多面性。比如人穷志短,我们往往说成人穷志不短,但有时人到穷时,志不得不短,不然怎么会有秦琼卖马,杨志卖刀。有时英雄气短,不是志不钢,而只因处于困苦潦倒时,不得不志小气消,从长计议,暂度难关。
总之,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只是人们的感慨和叹息甚或在穷困面前的无奈,真正事到临头,我看还应坚定信念,高展远瞩,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的志任何时侯也不应丢,也不能丟。
写于202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