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疍的含义(疍怎么读)

陈家祠集资、规划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人物,是香港建筑商陈照南,他也是黄埔国防炮台的设计师、承建商。中国早期近代建筑,很大程度上是土洋结合的建筑商所承建,这些人出身寒微,知识阶层不屑垂顾,留下的文字记载极少。这些小人物的历史贡献,需要穷追猛打拷问史料才能呈现出来。

清末的陈家祠

第二倡建人陈照南

陈家祠声华盖世,创建陈家祠的陈照南则藉藉无名。研究陈家祠的学者都很熟悉建筑师黎巨川(黎沃荣),实则陈照南比黎巨川重要得多,这两人都是广州省躬草堂弟子。陈照南的真正身份,由香港历史博物馆前总馆长丁新豹发现,梁其姿院士在论述省躬草堂的论文中作了正式披露:

……黎沃荣,道号敬省,57岁时成为第一派弟子。他是广州著名建筑地标陈家祠的设计兼施工监理。当时他的建筑公司瑞昌店刚风光地完成陈家祠的营造。同年正月广成子为答谢他重建草堂,完成永垂不朽的事业,下凡书赠衷始终公四字匾额。黎沃荣(巨川)也是主持建筑潮州八邑会馆的人,为当时广东顶尖的土木工程师。比黎沃荣晚约9年成为弟子的陈照南,是香港东华医院1894年的首任总理,拥有怡南号建造行,乃陈家祠发起人。光绪年间他以归国华侨身份倡议组织全省陈氏合族祠。他也是清末广州附近多处炮台的建造商。(梁其姿:《变中谋稳:明清至近代的启蒙教育与施善济贫》,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4-175页)

循着梁院士提供的线索,笔者在《省躬草堂同门录》中查到:陈流悟,名棨熙,别字照南,行四,前清道光甲午年七月吉日生,广东广州府新会县梅江乡人,前清光绪三十年(即甲辰)八月初一日蒙祖师选录,前清光绪三十一年(即乙巳)七月十一日功圆。流悟是他在草堂内的派号。由此可知陈照南生卒年为1834-1905年。

省躬草堂同门录

省港慈善机构省躬草堂创立于1894年,为晚清道堂运动的产物,供奉神仙广成子为祖师,提倡修道行善治病救灾。黎巨川曾被认为是陈家祠主要建筑师,凡关注陈家祠者皆耳熟能详。《省躬草堂同门录》也提供了黎巨川的籍贯、生卒年资料,可补之前研究的不足:黎敬省,名沃荣,别字巨川,行八,前清道光己酉年闰四月十五日生,广东广州府南海县黎村乡人,前清光绪二十一年(即乙未)四月二十九日蒙祖师选录,……民国二十五年一月十五日(即乙亥年十二月廿一日)功圆……

显然,陈照南是在主持筹建陈家祠过程中,与黎巨川朝夕相处而受到影响,皈依为草堂弟子。功圆是省躬草堂的术语,指去世。由此,我们可以确定黎巨川(1849-1936)的准确生卒年份。

笔者从香港中文大学蔡志祥教授的论文中得知,香港历史档案馆收藏了一份《陈照南遗嘱》,遂专程前往查阅。遗嘱现已制作为缩微胶卷,中、英文各一份,内容丰富,前两段为:

立嘱书人父陈灿,名棨熙,字耀堂,号照南。

一、窃创业贻谋,愿垂基而勿替,蒙庥承泽,凛遗训以常遵。溯予布衣起家,经营数十载,始获俯蓄有资,使我子孙得依福荫,□□宜合不宜离,可虑者,年长代远,或因小故启争,日居月诸,辄以干糇而起衅。与其纷争于将来,孰若鉴衡于厥始。仅(谨?)通权达变,预立分□,俟予身后,仰我子孙即照此嘱书而行。自分之后,彼此相安,各宜为计。矢勤矢俭,无怠无荒,念予缔造之艰,守成宜慎,明长幼尊卑之序,必敬必恭,子孙□起,家道振兴。此予叮咛而垂诚者,俟予身后,祈照以下所列章程而行。为吾子孙者,祈各凛遵无违。此嘱。

二、分家章程列后。妻妾子女。予原配黄氏、次妾区氏均已故,三妾曾氏、长子灼华、次子兆棠、三子兆槐、四子兆炽、五女翠琼、六女翠娥、七子兆溶、八子兆瀚、九子兆桢。

香港历史档案馆藏《陈照南遗嘱》

《省躬草堂同门录》、《陈照南遗嘱》证实:陈照南就是陈棨熙。在丁新豹、梁其姿发现之前,人们均将陈棨熙和陈照南当作两个人,原因在于,1888年他为了招徕族人出资,精心绘制了一幅《广东省城地图(陈氏书院地图)》,落款是光绪十四年戊子孟秋照南棨熙绘图。这属于书画界别号加姓名的一种自署方式。若在别的场合,他的自署应该是照南陈棨熙,这跟画家张大千自署大千居士张爰是同一种格式,别号大千居士,姓名张爰。由于此图是专门为陈氏书院绘制,只提供给陈氏族人,故而省略了中间的陈字,由此被误会为照南、棨熙两个人。

广东省城地图(陈氏书院地图)局部

陈照南在陈家祠创建史上的核心地位,有更重要的原始文献作证。2004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何慕华,从陈氏书院资料室中发现了一张绘制于1893年的《正座西三龛排位图》,侧边有一段告示,极端重要,原文无断句,笔者酌加标点如下:

现各龛之主,先分朝代,后论昭穆,其昭穆相同者则以开报交银日分次位,凡一概疍户、义男等概不准与列。是图谨按照收册挨列次位,但诚恐各房间有昭穆不合,经已绘图张挂,俾众稽查,以便更调。惟仍恐远处未及周知,今再将此图发印付呈。如各房有位次错置、不合昭穆者,可即携号单到东斋内报明更正便是;倘迟延不报,一经泐石,是为定式,毋得更调。各龛座次尚馀吉位,如有入主者,祈请早日开报,迟恐不及。谨此布闻。光绪癸巳年季冬陈氏书院启 裔孙棨熙照南氏绘并志(何慕华:《广州陈氏书院〈正座西三龛〉排位图介绍》)

陈氏书院表面上由40多位绅耆出名发起,实际上整个筹建工作的全面主持人是陈照南(陈棨熙)。这段告示规定了书院神主牌的排列原则,要求各房按照规定准确申报昭穆顺序,同时也催促尚未订购主位的其他族人早日开报,带有催促缴款的公告性质。排位图及告示虽以陈氏书院名义发布,但注明绘图人、告示撰写人是裔孙棨熙照南氏。他在陈家祠创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至此已昭然若揭。

陈照南也是广州黄埔4座炮台的设计师和承建商。黄埔狮山炮台、狮腰炮台,光绪十年夏建,门额均刻两广总督张 广东巡抚倪 记名总兵署广州协锐勇巴图鲁邓安邦督造 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这里的两广总督张是指张树声。黄埔蟹山炮台,光绪十一年夏建,门额刻钦命两广总督部堂张 钦命广东巡抚部院倪 记名总兵署广州协锐勇巴图鲁邓安邦督造 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黄埔鱼珠炮台,光绪十一年建,石额刻两广总督张 广东巡抚倪 记名总兵署广州协锐勇巴图鲁邓安邦督造 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

陈照南拥有同知衔,这是捐纳所得的虚衔,并非实官,他在炮台建设中的职务是绘图监造。据《东华三院百年史略》记载,陈照南在香港开设建筑商行怡南号建造行,可推断他在香港承接施工项目过程中,学到西方建筑炮台的结构知识,拥有丰富经验,才使两广总督敢于委任他建造至关重要的国防炮台。这四座炮台与附近其他炮台组成长洲要塞,是从珠江口进入广州的第二重门户。

黄埔蟹山炮台,@前瞻战士 摄

《陈氏书院保护计划》指出:陈氏书院建于软弱地基之处,采用了木桩和四合土夯土基础,历经百余年来的使用和周边环境的巨大变化,总体上仍完好,没有出现大的沉降、变形和由此引发的墙体开裂,是岭南大型建筑群建造技术的成功实例。(《广州陈氏书院实录》,第185-186页)《保护计划》客观地了揭示陈家祠桩基设计与施工的高水准。

有些人把陈家祠的设计与施工都归功于黎巨川,是不了解陈照南的经历所致。陈照南长期在香港从事西式建筑施工,并有着修筑黄埔4座炮台的经验,为他规划设计陈家祠基础工程提供了条件。笔者认为,黎巨川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各个厅堂、细部的装饰方面,陈照南的贡献则在总体设计与基础工程方面。陈照南是甲方,本身又具有建筑施工经验,作为乙方的黎巨川,在重要环节上要听从陈照南的意见,之前一些流行说法夸大了黎巨川的作用。

笔者从《省躬草堂同门录》中查到陈照南为新会梅江人,得江门青年学者林震宇力助,于2018年12月9日来到新会梅江村作田野考察。此次调查,得到江门著名文史学者林福杰先生、梅江村村委会副主任陈仕朋先生、新会区凤台慈善公益联谊会常务理事陈坚宏先生悉心指导,他们详尽地介绍了梅江村开村情况与陈氏源流,带领笔者熟悉周边环境与街区肌理,瞻仰了陈氏祖祠与帝王庙。陈家祠创建史得以揭开新篇,四位江门师友有重要贡献,谨记于此,以誌不忘。

陈主任带领我们进入村委大院,观看存放于院墙边的两方科举旗杆石,石碑原竖立于村口大榕树下。旗杆石之一为:光绪辛卯科顺天乡试中式第二十三名副魁陈兆棠立。光绪《新宁县志》记载陈兆棠 辛卯顺天副榜。据《陈照南遗嘱》,长子陈灼华过继给陈照南兄长陈配崇,陈兆棠为法律意义上的长子。

梅江村陈兆棠旗杆石

《陈照南遗嘱》提到多宝街住屋现为举家居住。据1907年第一期《广东自治研究录》刊载,陈兆棠,字泽民,新宁人,副贡,同知衔江西候补知县,住址在多宝街闻樨书室。这表明1905年陈照南去世后,陈兆棠依然住在广州旧屋,保持原藉新宁籍贯,没有改成新会。1910年,陈兆棠担任陈氏书院总理,与陈香邻一起接待来访的美国实业团。(1910年10月25日《香港华字日报》)约从1909年起,近代词学大师陈洵(字述叔)租住闻樨书室十多年。陈洵开始学词,是从陈昭常处借书开始。此事显示,寓居广州西关的新会人之间有着密切交往。

在陈照南绘制的《广东省城地图(陈氏书院地图)》中,西关荔枝湾附近出现了两个陈园,其中字体较大的陈园在彭园西北,此陈园名气甚大,为顺德举人陈氏兄弟所建,亭台楼榭,绿水潆环,雅士文人游玩到此,题赠不绝(1885年3月24日《香港华字日报》),入民国后为汪精卫妻陈璧君族人所得;字体较小的陈园位于彭园东面,正好处在多宝街上。当时广州巨绅、富商喜欢选择在这一带居住,因有荔枝湾及其相连水系,可供构筑园林。笔者怀疑这个多宝街陈园即是陈照南的多宝街住屋。

陈照南手绘地图上的陈园

有一张流行已久的广州中式客厅(A Chinese Polour, Canton)老照片,中堂对联红杏在林幽鸟相逐,碧桃满树清露未曦,上联上款可见照南仁兄;另两处书法条幅,其中一幅为广东鹤山进士劳肇光所题,尊称照南老伯大人,另一幅则有照南四兄正之字样。《省躬草堂同门录》记载,陈照南行四,与照南四兄相符。据光绪二十年劳肇光履历档案,当年为44岁,生年应为1850年,陈照南生年为1834年,尊称为老伯符合当时礼仪。笔者猜测,这幅广州客厅老照片,很可能拍摄的是多宝街陈照南陈园内景。

疑似陈照南客厅

陈杰卿文章说归国华侨陈瑞南、陈照南,有人会怀疑二陈为何能归入归国华侨行列。解释这个现象并不困难。侨字原来的含义,与寓字同义,即在原籍地以外的地方居住。东晋衣冠南渡,在江南设立不少与原籍同名的郡县,叫做侨置郡。大力资助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广东台山人李煜堂,自幼即定居香港,辛亥革命前后被《申报》称作香港侨商,意谓原籍台山,侨寓香港。时隔不久,《申报》又有二十万香港侨商的说法(1910年12月11日、1911年9月11日《申报》)。这些侨商并不是说从外国回到香港的华侨,而是从大陆侨居香港的商人。陈瑞南、陈照南原籍广东,早年赴香港经商定居,由于他们的业务、资产主要在香港,香港在当时被理解为永久割让给英国,在清末民国语境下,称之为归国华侨并无不妥。

呈献祖堂第一联的陈炳章

陈家祠祖堂正中第一龛对联文范仰先生 依然东汉德星有光祖庙;孙谋贻后嗣 长此南天耀日继照吾宗,落款是裔孙炳章偕弟锡章、启圆、国材率男始昌、肇元、鼎元、炯元、煜元、侄锦培、鸿恩、锦璿、伟邦、士彬、伟森、孙枢湛敬献。此联安放于祖堂中间正座第一龛两侧,是整个陈家祠最为重要的位置,然而这个家庭来自何处、有何背景,迄今为止没有见到进一步的揭示。需要注意的是,此联由陈炳章领衔敬献,列名的有他的长子陈始昌等。

陈炳章、陈始昌之祖堂第一联

笔者在梅江村村委大院内见到的另一方旗杆石,刻字为光绪辛丑举行庚子恩正并科中式第一百六十九名举人陈始昌恭承。陈始昌于1901年中式广东乡试第169名举人,这也可从当年广州刊行的《广东乡试文举人录》得到证实。陈始昌中举人后,报捐内阁中书,但留在香港华商公所任职。1902年春,庆亲王奕劻之子、镇国将军载振任头等专使大臣,前往英国致贺国王加冕,途经香港时,与随员梁诚一起拜访香港华商公所,得到陈始昌接待,不久梁诚出任清廷驻美、日(西班牙)、秘(鲁)大臣,奏调陈始昌任驻秘鲁嘉里约领事,1906年升任驻秘鲁参赞,至1908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梅江村陈始昌旗杆石

林福杰先生十多年前曾采访村中陈族长者,获悉陈始昌到他父亲在香港开的建材商行‘怡德盛’当掌柜。……起用他当中国驻秘鲁国大使。(林福杰:《新会风物掌故选》,第196-197页)。这一条得自田野调查的史料,与香港东华医院档案完全吻合。陈炳章为1901年度香港东华医院主席,在《东华三院百年史略》中,陈炳章名字后面注明其身份为怡德盛殷户。(1970年版第67页)两者互证,可知怡德盛属于建材商行,那么,陈炳章与陈照南不仅同宗、同村,而且都从事建筑行业,陈照南的建筑商号怡南号建造行,与怡德盛同样都是以怡字开头,从当时的营商习惯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陈家祠祖堂第一联出自梅江村陈炳章、陈始昌家庭,应该没有疑问。

东华医院为香港第一个专为华人服务的慈善机构,代表香港华人利益,其总理10名、首总理2名、主席1名实行一年一换,都是从香港各行业华人精英中选出。1894年,陈照南当选为东华医院首总理,到1901年陈炳章当选为主席,表明这两人在香港建筑业中拥有崇高地位。

香港西环鲁班先师庙1884年《倡建鲁班先师庙签题工金芳名碑志》中的个人捐款按籍贯排列,据统计,个人捐资的有1100多名,其中新会人最多为269人,台山人次之为245人。清代以来,四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地区以建筑行业的三行佬著称,香港开埠以后,四邑人更是占领了香港建筑市场的最大份额(打石业仍以客家人为主),20世纪初香港著名建筑商林护、谭肇康均来自新会。从林护、谭肇康的成长经历来看,早年前往香港从事建筑业的新会人,多出身于贫苦家庭,陈照南在遗嘱中自称布衣起家。陈照南、陈炳章早年前往香港从事建筑业,利用香港开埠后的繁荣迅速积累财富,从底层跃升为商界成功人士,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光宗耀祖的愿望。他们出钱出力,在省城建设陈氏书院(陈家祠),一方面是可在显要位置安放祖宗牌位、楹联,另一方面也借此鼓励自家子弟在科举考试中奋力争先。他们都得偿所愿:陈照南之子陈兆棠考中副榜,陈炳章之子陈始昌则考中举人,做到旧金山总领事。

据统计,向陈家祠认捐主位最多的是台山陈氏宗亲,南海、番禺、顺德这三个最发达县份反而瞠乎其后,原因在于:陈照南、陈炳章虽居于新会梅江村,原籍却是台山,详情请见下篇。

搜索建议:疍的含义  疍的含义词条  
热闻

 初中八年级日记

初中八年级日记初中八年级日记1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包饺子。十分的有趣。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和面。我也跟着妈妈的步伐,把要用到菜和肉都洗干净了。在有了上次做饭的经验这...(展开)

热闻

 七年级语文上册感受自然的作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关于感受自然的作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关于感受自然的作文1只有细心的人,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人类是感情丰富的动物,我们彼此是需要互相了解与沟通的。自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