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身为90后,春节我第一首选《流浪地球2》,民族自豪感燃起来了

4年前,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流浪地球》会将中国科幻电影带向何处?你会选择无条件买一张票去支持吗?”

当时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毋庸置疑,当然会去支持,而且带着全家一起去支持!”

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的第一天,作为精神股东,我带着全家人到电影院支持“小破球”,而这个“小破球”也没有让我失望,经过4年的打磨,它已经不“破”了,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的内心满是说不出的自豪感。

翻看网友们的评论,大家也都在为“小破球”骄傲,就像曾经大家细心呵护的孩子,终于有出息了一样。

相比前作,更震撼也更专业

至今我都记得4年前《流浪地球》上映时观众们激动的情绪,大家说中国科幻的大门终于被这部电影打开了。在此之前,说起科幻电影大家想到的都是好莱坞大片,可从《流浪地球》开始,我们可以期待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了。

可跟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好莱坞科幻片相比,《流浪地球》确实还有很多明显的不足,如今《流浪地球2》却已经几乎可以与其媲美了。

相比《流浪地球》,第二部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更加震撼。

这种震撼来自于电影中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观,太空电梯、数字生命这些具有未来感的技术在电影中有了最完美的呈现,让人对电影中描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同时,这种震撼也来自于这部电影对中国电影标准的突破。

第一部已经把中国科幻电影做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也给了观众非常大的惊喜,第二部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为了追求电影画面的真实感,影片中观众看到的所有机械道具都是真的,整部电影一共使用了95000件道具,而且每一件道具的制作也从不掺水。

比如电影中的量子计算机550A和550C,除了观众可以看到的机器正面制作非常精细,甚至连拍摄不到的背面都有丝印和激光雕刻的文字。

电影中的月球基地、作战室等场景更是全实景搭建,全部的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影片中的爆炸场景也几乎都是真炸,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观众看到最真实的画面。

而为了让第二部的故事更加精彩,导演郭帆写了20万字的世界观,还邀请了多个中科院的专家团队对电影进行深度指导,这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大规模、各学科科学顾问参与制作的科幻电影。

正是有这些专业的团队,以及导演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有了这一部更好的续作,也让我们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希望。

无处不在的中国精神

如果说电影中对未来的想象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无处不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带来的则是无限的民族自豪感。

“流浪地球计划”更名之前叫“移山计划”,这正是源自于中国的传统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也是中国人骨子里不畏艰难的精神,正是有这样的精神,在地球上建成一万台发动机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成为了现实。

相比于国外科幻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流浪地球2》中则更注重表现团队合作才能创造奇迹,电影中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就像现实中我们每次遇到天灾人祸,靠的都是团结和无数不知姓名的“平凡英雄”。

正是影片中这些中国式的表达,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这是我们要向世界讲述的中国科幻故事,这个故事在充满工业化的未来中,依然有温情存在。

“高标准”的演员团队

演员是一部电影的核心部分,这样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需要具有“高标准”的演员来完成,《流浪地球2》的演员团队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演员的自我修养”。

刘德华因为曾经发生过意外已经许久不敢下水,每次下水都非常恐惧,但电影中有一段戏份却需要他反复浸入水中,即使入水前他的手还在止不住地颤抖,但导演一喊开始,他立刻毫不犹豫地扎入水中。

68岁的李雪健拍摄完雨戏,整个人冷得直打哆嗦,可为了保证拍摄效果,他不让工作人员给他擦拭身上的水,还乐呵呵地安慰工作人员说自己没事。

吴京与群演对打,群演根本不敢直接对吴京出重手,吴京却对群演说:“你要真的打我,打到算我的。”

从这些演员们的一言一行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作品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他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工作,而是希望用自己的表演,为中国科幻电影添砖加瓦。

中国科幻电影的时代开始了

4年前吴京说:“希望《流浪地球》能够给中国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些科幻的种子。”

如今这颗种子正在发芽,《流浪地球2》再次让中国科幻电影起航,它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春节档电影,它承载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和未来,也让每一个观影的观众由衷地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自豪感。

未来,中国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科幻电影,或许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是只要有人敢走,就有希望。就像电影中的那句话:“希望是这个时代比钻石还珍贵的东西。”

搜索建议:
热闻

 读懂父亲的目光

读懂父亲的目光父亲的目光是一本人生的字典,教给我人生的哲理,在这目光中既暗含着他对我严厉的呵斥,还有丝许对我衷心的期盼,让我受益终生,刻骨铭心。――题记或许是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