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和亲朋好友谢安、孙绰等人在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兰亭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3公里处的兰渚山麓,这里绿水青山、风景优美。
修禊是古代一种民俗,在三月初三(上巳日),人们到水边祭祀、洗濯,可以祓除不祥。王羲之等人举行过修禊仪式以后,又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娱乐形式,即人们坐在清流激湍的小溪两边,将盛了酒的觞(古代的酒杯)放入弯弯曲曲的溪水中顺流而下,觞在谁面前停留,谁就得作诗并饮酒,如作不出诗还要罚酒。
这次活动有11人各作诗两首、15人各作诗一首,共成诗37首,还有16人没有作诗,被罚了酒。这37首诗被编成诗集《兰亭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写了序言,这篇序言就是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或禊帖。
《兰亭序》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但它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是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东汉到魏晋,中国的实用文字已经由隶书过渡到楷书,但时间还不太长,楷书文字系统(楷、行、草)的审美观正在形成,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东晋书法家们开始用新的美学观自觉地进行书法艺术创作。
王羲之们成功了,东晋书法家以他们的艺术创作实践开创了书法艺术新的天地,一门新的艺术形式成熟了,一批精美的书法作品诞生了。王羲之被后代尊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就是行书《兰亭序》。南朝梁武帝萧衍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兰亭序》的书法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王羲之本人也非常喜爱,他想重新写一遍,可是无论他怎样写,也不如当初写的这一篇。
我们欣赏《兰亭序》,就是一次美的享受。它的书体是行书,行书不似楷书的规规矩矩,横平竖直,更显得笔画灵动流畅、韵味无穷。如黄庭坚说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它的章法似无意安排,但匠心独运、前后呼应、一气呵成,行气贯通,气势十足。其字体结构变化多端,相同的字有不同的写法。米芾说它二十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全帖有二十个之字,虽不能说没有相似的,但最少有十几种不同的写法,并且个个生动漂亮。
《兰亭序》问世以后就受到人们的推崇,成为无价之宝,王羲之的后人把它珍藏起来,秘不示人。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为了得到《兰亭序》,他就派了一个叫萧翼的官员,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徒弟辩才那里,把《兰亭序》骗到手。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以后,让宫廷中摹写碑帖的高手和善于书法的大臣临摹了多本,把《兰亭序》的摹本分赠与亲信大臣,而《兰亭序》的真迹只供唐太宗个人赏玩。据说唐太宗死后,将《兰亭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入陵墓,从此《兰亭序》真迹便从人间消失。
现在我们见到的《兰亭序》墨迹有好几个版本,分别是冯承素、褚遂良和虞世南等人的摹本。这几种版本在细微处不完全相同,但都多少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和精华,是我们欣赏和学习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珍贵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