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户口本”,+1。
日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3个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实现登簿,作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户口本”的自然资源登记簿首次亮相。
鸟类,+10。
2022年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报告近日出炉。报告显示,该保护区去年共监测到10种鸟类新记录,凤头蜂鹰、鹊鹞等“新朋友”远道而来。
创新试点,+33。
我省顺利完成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试点33项重点工作和项目,既稳定改善流域水质,又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打开“新模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如何演绎?海南在点滴中“刷新”答案。
我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持续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
3月1日清晨,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山皇鸠在枝头休憩。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生态优先
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
琼西北,北门江之上有小鱼与大坝的故事。
一条专为鱼修建的“VIP通道”主体已实现全线贯通。沿着这条长约2.8公里的鱼道,花鳗鲡、海南石鲋等鱼类,能“跨”过大型水利工程——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一路洄游,找到自己的“回家路”。
破题、解题,加压奋进,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我省保持力度持续开拓——
守住底线。这个底线是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2022年全省空气质量包括PM2.5在内的5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PM2.5年均浓度达到12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农村环境整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
啃“硬骨头”。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完成率100%,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到期完成率100%,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专项整改到期完成率100%。
抓标志性工程。海南聚焦优势所能和国家所需,生成6项标志性工程。由最初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等4项标志性工程,到“六水共治”,再到“双碳”方面的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建设,持续滚动打造。
六大领域,各项标志性工程,“进度”正持续更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首个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簿的国家公园;去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全省新建建筑64%;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3%;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省汽车保有量10.5%,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2.1%;重点行业场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提升至81.6%;“六水共治”全面启动,博鳌零碳示范区部省共建顺利实施并确立为第六项标志性工程。
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
翻开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大”文件中有不少“细”安排:新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保持全国领先,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出台省级GEP核算技术规范……大事要事,必作于细。
一项项工程项目“大”手笔中,不乏生态“微”场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儋州段施工时,为给一棵百年古树让路,项目调整施工方案,多花了50多万元,将原来的直路改为从树两侧绕行。类似的故事并不少见,环岛旅游公路为红树林让路、高速公路建设服从生态、水库树木防淹乔迁“新居”等都是生动案例。
致广大而尽精微。
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要保持全国一流,但仅有这个一流还不够,海南的生态环保工作也要争创全国一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我省明确“两个一流”的目标。
锚定、追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海南,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也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表率。
绿色发展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栽稻秧、酿新酒、看茶园……过完年后,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村民黄棱珊与妻子手头上的活,排得满满当当。
“这段时间来村里的游客多,山兰酒、大叶茶卖得好,我和老婆一起备足货,还得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上班。”黄棱珊手脚麻利,家里活干完后骑上车,直奔几公里外的国家公园去,那边还有不少游客。
“靠山吃山”的新故事,毛纳村的老乡们正在娓娓道来。
这个与国家公园相邻的黎族村寨,如今成了热门“打卡地”。“茶叶饭”“旅游饭”“生态价”,这些新词汇日渐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不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将“山水经”转换为“致富经”,是对未来的最好描绘。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当地牙扩、青松等5个村350户农户共860多亩零散土地被整合收储至“两山平台”,再通过引进“企业+村民”的联动方式,合力推动扩大山兰稻产业规模。
这一改变,可为当地村民带来每年近54万元固定收入,以及更多就业务工机会。
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白沙去年4月起正式启动“两山平台”试点工作。一座山、一片湖、一亩林、一方田,碎片化的资源被存进“两山平台”,对其重新定价,实现存量资产、生态资源的价值再造,最终实现生态变现。
何以为子孙万代计?如何为长远发展谋?答案在实践中愈加清晰。
在重点园区内,环保、节能、低碳是招商引资的“门槛”,也是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标配”。
在产业项目选择上,我省谋划和推动一批像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全生物降解上游产业这样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项目,以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让产业发展的底色更“绿”。
在推动“两山”转化方面,我省探索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进项目,形成应用范例;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和探索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统筹实施流域补偿和环境治理,培育生态产品公用品牌,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去和未来在此交汇。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