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9月17日这天,注定是朱元璋呕心抽肠的日子。病入膏肓的马皇后撒手人寰,大明皇宫传出了他绝望的哭喊,生离死别,命运无常。从年幼双亲亡故的孤儿,走到手握最高权力的九五至尊,朱元璋见过了太多的生生死死,但到马皇后去世的这一时刻,他还是迟迟接受不了现实。史载: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这是个值得用生活阅历思考的问题,部分冷血的聪明人可能会说,又非生育之恩,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随便哪一个不比马皇后年轻貌美,更能解决一个男人对女性的需求吗?但当真正了解马、朱二人的经历后,我们才后知后觉。他俩的爱情实非我等凡夫俗子能及,甚至品鉴、羡慕,都是隔着不可名状的距离。
朱元璋命苦,出身封建贫农家,缺衣少食是那时候的生活常态。因贫穷无法接受教育更不用说,但这些对男孩子来说都能克服,起码他还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不管怎么委屈,家庭的温暖总能消弭诸多苦难。可令人难过的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全国闹洪灾,大涝后是大旱,大旱后是大疫。在政府救灾不力的情况下,他的父亲、母亲、大哥接连饿死,姐姐被迫外嫁,嫂嫂带娃回娘家,身处现代的我们很难体会这种遭遇,原本温馨的家庭一个月分崩离析 ,死得死,走得走,家是完全散架了。
这种变故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曾有看到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而此时朱元璋所面对的现实,便是对这句话最直观的诠释。他没有了任何物质来源,吃什么、穿什么、哪天断粮会被饿死,是他每天睁眼都想的第一件事情。而精神上失去的痛苦,更是在他每个失落的时刻找上门来。冬冷夏热时没人再体贴地问上一句:儿寒乎,欲食乎。被人欺负了,没人再说一句安慰的话,16岁的他过早地面对了现实的残酷。
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朱元璋在《御制皇陵碑》中这句回忆,读来实在令人潸然泪下。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可能多年以后 ,尽管万千拥簇,他还是觉得不快乐。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站在帝国的最顶端,他看着阶下俯首称臣的人们,或许会想起曾经的苦日子,会在心里默默地思念,爸妈你们看到了吗,我想你们。或许那时他回头的时候才体会到 ,年少失去双亲带来的打击,不仅是物质上没有了支撑。
更会让人失去踏实生活的底气,会让人的性格喜怒无常 ,打心底里落寞,这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缺憾,都说他残忍,命运又何曾对他温柔。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悯,一个人的出现填补了他被剥夺的温暖,这个人便是他深爱一辈子的 马皇后。
马皇后的童年和朱元璋同样悲惨,幼年时,马姑娘的父母便早早离开了人世,但相比朱元璋 她有着更好的家教和性格。她能诗会画,尤其对史书了解颇多,而且模样端庄、神情秀越,由于没有裹脚,也有人戏称她为马大脚。
马父和红巾军领袖郭子兴是故交,所以临死前将姑娘托付给他当养女,马姑娘处世周到 十分受郭子兴的喜欢,曾有人给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记忆犹新。男女生哪怕是同龄,女生也永远比男生成熟,这句话用在马姑娘身上格外地合适。
她无论何等急事,总是举止从容并无疾言厉色,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相比之下 ,当兵的朱元璋就显得粗鲁了许多,可能有人会问,这样一个和朱元璋画风完全相反的姑娘,为何看上了五大三粗的朱元璋。难道是因为看到了他的野心,知道他日后必成大器,是一种押注式的投资吗?
其实不然,两人的相遇十分有趣,马姑娘与朱元璋的相遇不可谓不有趣。
当时,朱元璋军事才能一发不可收拾,郭子兴非常赏识,提出来要摆酒犒劳朱元璋,说是犒劳 ,其实是为了笼络他而要招赘他为婿,宴席上他还安排了马姑娘在旁边观察。如果马姑娘相中了,这件事就妥了,而这个过程也没花多少心思,马姑娘一眼就相中了朱元璋,朱元璋更是开心地不得了,他从没想过这种美事会落在他头上。于是就这样 ,意气风发的他和少女怀春的她,就这样开始了命运的交错,那一夜,无话。
江湖上一直传闻,朱元璋有张鞋拔子脸,至于这点,不是本期的主题。哪怕他丑,也不在马姑娘的顾虑之内,因为爱情不关乎相貌,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可能会有人会问,这种父母之命,相亲式的恋爱,真的会幸福吗?这不就是互相利用吗?但朱元璋和马姑娘用事实告诉你,不仅幸福 ,单身狗看了简直馋出口水,有木有?
当时的朱元璋事业大展宏图,爱情抱得美人归,不要太顺,但这却招来了郭子兴两个儿子的嫉妒。儿子是亲生的,朱元璋只是个赘婿,凭什么郭子兴要对他这么好?于是,两鳖孙就处处给朱元璋使绊子,都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
慢慢地,郭子兴也觉得朱元璋有二心了,对他多有冷落,聪慧的马姑娘看出了这些端倪,思量之后,她将家里所有的金银珠宝拿出来,献给了郭子兴的妻子张氏,并让张氏给郭子兴吹枕头风。正因如此,郭子兴的疑虑才渐渐打消,情商、手段、关爱、统统拉满。
这样的挑战不是一次两次,后来郭子兴的两儿子,又将朱元璋幽禁在密室中,不让任何人送饭,企图饿死他。
关键时刻,还是马姑娘出手,她打听到了消息,偷了一块热乎乎的烙饼藏在怀里,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吃到了热乎的烙饼。马姑娘自己却被烙饼烫烂了胸口,这段佳话被历史篆刻,世人传唱。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诸如此类的事迹许许多多,朱元璋脱离郭子兴独立创业,马姑娘站出来身体力行支持,他打仗逐鹿中原,她就组织将士妻女 ,为他们缝制衣服草鞋,他打了胜仗 ,她就将家里的金帛衣服拿出,犒赏军士、笼络人心等等,都完美诠释了一个词:贤内助。
都说由俭入奢易,帝王家的奢靡更是常人所难想象,而马姑娘却是个意外,按理说,朱元璋创业成功 ,登顶帝国的最高权力之位,他们两口子应该恶补过去缺少的物质享受,然而马姑娘却一直守望着初心,她不索取任何事物、名誉、利益,登基后朱元璋立马姑娘为皇后。
每次和臣子们聊天的时候都把,马皇后和唐长孙皇后做作比较,但马皇后却反把夫妻关系类比君臣,借用历史来劝谏朱元璋,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长孙皇后
朱元璋想封赏马皇后弟弟,但马皇后听说后却直接拒绝,官爵该给那些有本事的人,我的家属未必有可用之才,而且以前的外戚之家,经常因背靠皇帝,骄奢淫逸、不守法度、最终祸乱百姓和朝廷,我们还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格局,好吧。
她是妻子 ,但更像是一个姐姐,一个母亲,一个不断去填补,矫正男性缺陷的女人。是朱元璋驾驶大明帝国这辆马车,必不可少的副驾驶。朱元璋脾气不好,喜欢用重典,这时候马皇后就成了那个降温神器。有人揭发 ,中书省左右司郎中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郭景祥,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仔细琢磨了一下事情不对 ,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如果不是马后的劝说,郭家就家破人亡了,而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
郭景祥
马皇后是唯一敢和朱元璋作对的人,大学士宋濂的孙子宋慎,因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导致宋濂一家遭祸,朱元璋想处死宋濂,马皇后极力劝谏,平民百姓家还尊师重道呢?
帝王家怎么能随便杀老师,而且宋濂又不知情,为何杀他,朱元璋还是不听。于是,马皇后做饭全是素菜,朱元璋问这是为何?马皇后告诉他,这是为宋先生作祈福朱元璋最终听了劝,为宋濂减刑,她对朱元璋常说的一句话是,法律是惩罚有罪的人的 ,而不是惩罚疑似有罪的人,帝王不应该以自己的喜怒对臣民加以赏罚,当陛下发怒时对人的处罚恐怕就会失当,交给宫正司宫正司便会酌情公平地处理,即使陛下给人定罪也要交付给有关部门,这番话放在现在也十分有价值。
而遇到旱灾年时,她起表率作用,让皇宫的人一起吃蔬食、助祈祷,朱元璋招待百官的餐食,马皇后也会经常亲自尝,她告诉朱元璋,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在个人品行上,马皇后也是做到了母仪天下的典范。
她穿的衣裳虽然很旧了,但从不轻易更换新的,破了补、脏了洗,平日宫里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马皇后都会做再成衣裳,然而赐给诸王妃公主,让这些二代们知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而妃嫔宫人若是有被宠而有子者,马皇后都是厚待之,这使得她在宫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但好像善良的人偏受死神眷顾,洪武十五年 ,刚刚五十岁的马皇后就已病重难医,朱元璋想找太医来给她治病,但马皇后却拒绝了,她告诉朱元璋死生命也,药只治病,不能使人长寿,而且如果治不好 ,太医恐怕难逃圣上的杀戮。所以,她放弃一切治疗,关上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她或许没有一番大的作为,但她的心里有极为珍贵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共情。
病榻上,马皇后在弥留之际,向朱元璋说出了最后的遗言,愿陛下求贤纳谏、慎如始终、天下太平、百官贤德、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洪武十五年九月,马皇后殡天,宫人慨叹,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扶我育我,怀德难忘。
养子沐英在云南得知消息,朝北而拜悲伤过度到咳血,而朱元璋这位冷酷的帝王,这个见过太多生生死死的男人,此刻像个孩子一样,他皇宫放声大哭,执剑守在尸体旁,不准任何人靠近。
从此性情大变 ,无人再焐热他那颗胸膛,曾有个前辈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对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大后方稳固,男人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终其一生,马皇后的作用自不必说,甚至说是朱元璋最重要的人也不为过,在朱元璋困难的时候,她给予爱和支持,让他有了坚持的机会,发展的动力。
在朱元璋得势之后,她又规劝,辅弼,填补他那颗缺陷的心灵 ,让他得以做一个知冷暖 爱人民的好皇帝,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代替的。我不是男权,更不是女权,我不会去过度渲染这段传奇爱情,说马皇后是朱元璋的依附品,是男权社会喜闻乐见的女性形象。只想表达的是身为当代人 ,标榜着生活水平远超古代的我们,这段爱情中能学习很多朴素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