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唐宋八大家之三苏)

唐宋八大家,这家人占了三席!没错,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弟弟苏辙。

苏门三父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苏轼,但其实父子三人个个有其殊才,真应了那句一门父子三词客。

名垂青史的

三苏父子是怎样炼成的?

01

许多人对苏洵的印象,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是面目较为模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有很多人知道他,则是因为他被写进了《三字经》里: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这当然不是说苏洵在27岁之前都不读书,事实上,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考过一次进士,但没考上。古代科举难考,屡败屡战的大有人在,但苏洵却在考了一次之后就不考了,非但不考,连书也不想读了,整日游山玩水。

苏洵的父亲苏序对此的态度是纵而不问,但与此同时,却对苏洵的两个哥哥督责有加。苏序的区别对待也可以说是因材施教,宋代考科举,读的都是声律记问之书,这是苏洵不擅长读也不爱读的,父亲苏序深知这一点。再加上苏序自己也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自己读书写诗只观其大略,所以也不勉强儿子,任他野蛮生长去了。

到了27岁,苏洵大概是觉得自己不能再继续摆烂了,生出了重新读书的想法,他的妻子程氏也十分支持。就这样,27岁高龄的苏洵开始专心读书备考。

在苏洵27岁开始用功读书之后,他相继有了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与日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始终未能科举成功。终于,在37岁这年,他下定决心,彻底不考了,他要自由地读书,不为应付考试而读书。他也因此成了八大家中学历最低的一个,只有他没有进士资格。

但在他放下功名潜心读书后,在他走上一条自觉的、自由的探索之路后,他的学问反而突飞猛进,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均创作于闭门读书这十多年间。苏洵的读书之路,似乎也给了今天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作品。

02

在苏洵闭门读书的时间里,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苏轼和苏辙兄弟。

苏洵的教育非常有特色,首先就体现在他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上。(两兄弟都是先有小名,及至读书时才正式取名)

轼是指古代车辆前端供手扶的横木,看似可有可无,但如果去掉它,就不再是完整的车了,为人当如车轼,虽处于显要位置,却也要懂得掩藏自己,避免锋芒过露。

辙是指车轮辗过的痕迹,对车子来说,功过祸福都跟车辙无关,既能避祸也能让功,如此安度一生。

知子莫如父,苏洵把对儿子性格的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都凝聚在了名字上。苏轼性格外露,父亲担心他在社会上生存口无遮拦,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苏辙性格沉稳,是十分让人放心的。对照苏轼苏辙此后的人生境遇,不得不说,苏洵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尽管自己屡考不第,但在教育两个儿子上,苏洵却很有一套。他自己就不是死读书的人,对苏轼苏辙的教育自然也很灵活,比如藏书,对一些好书奇书,苏洵自己看后故意藏起来,引得苏轼兄弟二人因为猎奇而偷来看。或者以奖励的方法,鼓励兄弟俩读书并提问。又如抄书,他让二人以抄书来读书,规定古籍经典须抄一遍阅一遍。还有游学,苏洵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坚定践行者,他也经常带着两个儿子走访名师高仕。

他还经常和两个儿子一起搞同题作文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并通过不同视角的探讨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现存的三苏同题《六国论》,既各抒己见,又各有千秋,十分值得一看。

在苏洵的引导下,苏轼苏辙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培养了成熟的思想和写作手法。两兄弟初出茅庐参加制科考试时,便一举成名,双双高中。苏辙后来回忆说:惟我与兄,出处昔同,幼学无师,先君是从,游戏图书,寤寐其中。读书犹记少年狂,万卷纵横晒腹囊。可见父亲这位良师对他们的影响。

03

和名满天下的哥哥苏轼相比,弟弟苏辙似乎完全埋没在了兄长的光芒之下。很多人对苏辙的了解,除了苏轼弟弟这个响亮的头衔外,其他的几乎一片空白,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却又好像说不出来他有什么代表作。

虽然名气不如苏轼,但苏辙同样有着光彩耀人的传奇人生,他的才情和才干同样不容小觑。连苏轼自己都说: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无论他人和后人如何比较评价,苏轼和苏辙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都是不容置疑的,贯穿了彼此的一生。

苏辙只比苏轼小两岁,年纪相仿的兄弟二人,从小一起读书与成长,科场共搏击,仕途同起落。彼此不仅是手足,更是人生路上最为信任和持久的知音与挚友。青少年时期,他们一起在老家眉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时光;入仕后,二人聚少离多,但从未中止过联系,诗文唱和伴随着他们的一生。那些互相交流的诗词佳句,既是研究宋史的宝贵资料,更是他们兄弟情深的明证。

苏轼一生当中的许多著名诗词,都与苏辙有关: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旷世名句,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的毕生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喟叹……

乌台诗案时,苏辙得到消息后,积极展开营救,写下情深切切的传世名文《为兄轼下狱上书》,向朝廷请愿:只要能为兄长赎罪,愿免一身官职。心情低落的苏轼在狱中,也给弟弟写下诀别诗,把一家人都托付给弟弟照顾,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因。可见兄弟情深。

此后,两兄弟又多次被贬调迁,但在艰难时局中,一直相互支持勉励,不曾断联。

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谪于海南儋州,苏辙被贬谪于广东雷州。农历五月十一日,二人相遇于广西藤州,苏辙送苏轼出海,六月十一日诀别于海滨。苏轼作诗云: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这是兄弟二人最后一次相见。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苏辙在祭文里写道:手足之爱,平生一人。

而苏轼也曾在写给好友的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苏轼和苏辙,不仅是兄弟,更是知己和挚友,纵然人生漂泊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从未疏远,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04

三苏,为父、为子、为兄、为弟,都是人间理想。

文/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部分资料来自/央视《百家讲坛》节目

新华每日电讯《苏门三父子:文章传千古,家风润神州》 等

图/截自纪录片《苏东坡》

你最喜欢三苏的哪句诗词?

监制 | 李浙 主编 | 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校对 | 高少卓

搜索建议: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词条  
热文

 小刺猬的冬天童话作文

小刺猬的冬天童话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展开)

热文

 4种连空气都害怕的金银珠宝-如果...

哈喽,大家好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喜欢戴金银首饰,但黄金首饰戴久了就会变得又黑又没有光泽,这时候很多人都会拿到金店去清洗。所以,有时候会传出黄金首饰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