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潜山是哪里 潜山是哪个地方的

潜山市,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该市东与桐城市相连,西和岳西县为邻,东南与怀宁县接壤,西南与太湖县为界,北与舒城县交界。[1]潜山市总面积1686.03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5个乡。2017年,户籍总人口585723人;2017年,潜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4亿元。[2]潜山地貌特征呈七山一水两分田分布,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延伸为中低山区、丘陵、岗地和平原。山区占全市面积49.3%,丘陵占9.9%,岗地占23.9%,平原占16.9%。境内东北部为菜子湖流域,西南部为皖河流域。潜山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较长。 潜山市素有古皖之源、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潜山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安徽省十大药材基地县之一。[3]潜山市境内有天柱山、三祖寺、虎头崖等自然景观,有二乔故里、薛家岗等人文景观。[3]2018年10月,潜山县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名称由来

潜山市名以潜山为名,诸书记载也较统一。如《明一统志》说是至治间析置潜山,以山为名。康熙《安庆府志》也说:以山为名,有事潜岳。《潜山县志》说法也类似:县以山名,山以潜名,以潜山幽岩邃谷,穷之益深,潜之取义也。据志书介绍潜山的创建情况是:宋立四寨(按,抗元栅寨),元至元中立野人原寨。至治间,始以故怀宁之清朝、玉照二乡地析置潜山县。后迁治故皖城(今潜山市城梅城镇)。这个作为县名的潜山,《明史·地理志》交待位县城西北,亦曰天柱山,亦曰皖公山。潜山的潜字,古书通字,按《尔雅·释言》解为:深也。县志解释即本此义。诸书说法中以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解释最为准确。他指出,潜山位于县西北二十里,绵亘深远,与六安州霍山县接界,即霍山矣。《旧志》:潜山与皖公、天柱三峰鼎峙,层峦迭嶂,为长淮扞蔽。说者皆以潜、皖、天柱为三山。其实非也。盖以形言之,则曰潜山,谓远近山势皆潜伏也。以地言之,则曰皖山,谓皖伯所封之国也。或谓之皖公山,亦曰皖伯台。以峰言之,则曰天柱。其峰突出众山之上,峭拔如柱也。名虽有三,实一山耳。[4]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潜山县是安徽省早期人类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说明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223年),秦灭楚国,为九江郡(均治寿春,今寿县城关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调整区划,属衡山郡(治邾,今湖北黄冈县境内)。

西汉,元狩元年(122年),衡山国除为郡,归汉。二年,撤销江南庐江郡,以原衡山郡东部和九江郡西南地区重组庐江郡(治舒,今庐江县城池乡城池埂),今潜山市为皖县(治故皖城,今潜山市城梅城镇,当时皖县范围很大,含今潜山、怀宁、太湖、望江、宿松5个县及岳西县东部部分地区)一部分,属之。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庐江郡属扬州刺史部。

东汉,仍旧制,属扬州庐江郡皖侯国。

三国,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十月,吴国建立,仍属吴国扬州(治建业,今南京市)庐江郡(治皖县)皖县地。

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地入晋。六年(280年)三月,晋灭吴,合二扬州、二庐江郡为一,今潜山县仍属扬州(治建业)庐江郡(改治舒,今舒城县城关镇)皖县(治故皖城,今潜山市梅城镇)地。

东晋,初,仍旧制。后撤销皖县,并入舒县。

南朝,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宋代晋,初仍旧制。永初三年(422年)二月丁丑,晋熙郡(仍治怀宁,即故皖城)改属南豫州(治历阳,今和县城历阳镇)。泰始二年(466年)九月,改属豫州(治睢阳,侨置于今寿县城关镇)。九月壬辰,改属西豫州(由豫州改,仍治睢阳),三年五月辛酉,复属豫州(东、西豫州并,仍治睢阳),仍为晋熙郡怀宁县地。齐升明三年(479年)四月,齐代宋,晋熙郡属西豫州(由豫州改,仍治睢阳,齐末常称豫州)。齐末,豫州改治怀宁(故皖城),怀宁县仍属豫州晋熙郡。梁中兴二年(502年)四月,梁代齐,仍之。豫州又名西豫州、荆河州,仍治怀宁(故皖城),后迁治。太清二年(548年)十月丙戌,置晋州,又称西晋州(治怀宁,故皖城),仍为晋州晋熙郡怀宁县地。不久,降东魏,后复。梁大宝二年(551年),复名晋州,仍之。

北朝,北齐绍泰元年(555年)三月,晋州入北齐,改晋州为江州(仍治怀宁,即故皖城),属江州晋熙郡怀宁县地。陈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齐,克晋熙城,复名晋州(仍治怀宁),仍属晋州晋熙郡怀宁县西北地区。北周建十一年十二月乙丑,地入北周,仍为晋州晋熙郡(均治怀宁,今潜山市梅城镇)怀宁县西北地区。

隋朝,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仍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留县,改晋州为熙州(仍治怀宁,故皖城),怀宁县改属熙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熙州为同安郡(仍治怀宁),仍之,属扬州刺史部(监察区)。义宁二年(618年),殷恭邃部义兵占领怀宁。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仍治怀宁)。

五代十国,吴国中和四年(884年)、景福二年(893年),杨行密先后收复舒州。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亡,地属吴王杨行密控制区,怀宁县仍属舒州。武义二年(920年),舒州改属德胜军,又称庐州节度使(治合肥),怀宁县仍属舒州。南唐吴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地入南唐,仍吴旧制。后升舒州为永泰军节度(仍治怀宁),仍之。保大十四年(956年)三月入后周。七月,复属南唐,怀宁县仍属舒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入后周,复名舒州(仍治怀宁),怀宁县仍属舒州,兼州治。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怀宁县属舒州,舒州属淮南道。至道三年(997年),舒州改属淮南路(治扬州)。熙宁五年(1072年),舒州改属淮南西路(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政和五年(1115年),舒州赐额德庆军(仍治怀宁),仍属淮西路。

元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入元。元初,怀宁县属江淮行省淮西道安庆安抚司。

明朝,吴二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明,改元洪武,新置潜山县属江南行省(仍治今南京市)安庆府。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安庆府直隶中书省。十三年正月,直属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南京,后改称南直隶,余仍之。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明亡,为福王(后为南明弘光帝)控制区,潜山县仍属南直隶安庆府。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初,地入清,仍属南直隶安庆府。六月,蕲州朱常自称明樊山王(亦称荆王),据潜山县境。三年亡。此处为反清据点,还有朱统錡等反清武装。

清朝,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安庆府改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康熙元年十二月甲子(1663年2月2日),安庆府改属江南省安池太道(治池州府,今贵池市区)。

咸丰三年一月十七日(1853年2月24日),太平军占领安庆城。9月25日,太平天国在安庆城设安徽省,改安庆府为安庆郡。改潜珊县为潜山县,属安徽省安庆郡。四年正月,占领潜山。夏,在全县建基层政权(6个军,18个师,73个旅,1个监军)。十年正月入清。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6月,潜山县属安徽省安庆道(治怀宁,今安庆市区)。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北伐军江左第七军占领潜山县城,29日离潜。8月,潜山县属安徽省。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安徽省正式废道,潜山县直属安徽省。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1年)4月,潜山县属安徽省第一区(首县为怀宁县)。10月10日,潜山县属安徽省第一专区(驻太湖县)。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潜山县改属安徽省皖北行署第一专区。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撤销皖北行署,潜山县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抗战胜利后改驻安庆城)。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县城,27日退出潜山,潜山县政府从水吼岭迁驻野人寨。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从野人寨迁回梅镇。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潜山县。

1949年10月1日建国,潜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庆专区。

1950年9月14日,潜山县政府改称潜山县人民政府。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省,潜山县改属安徽省安庆专区。

1956年5月3日,潜山县人民政府改称潜山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8月10日,成立潜山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4月6日,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潜山县人民政府。

1988年8月17日,潜山县改属安徽省安庆市。[5]

2018年7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以原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潜山市行政区域。潜山市由安徽省直辖,安庆市代管。

潜山弹腔,是潜山市古老剧种之一。潜山弹腔,即老徽调。在明朝就已流传于民间,流布地区以潜山为发祥地,周围辐射至安庆六邑。到清乾隆之初,职业性班社甚多,尤以五世堂(余家班)、四箴堂、同乐堂等长年出演。凭借长江水路优势,上达四川重庆,下到南京苏浙。并与这些地区的文化艺术广泛交流,弹腔有了徽调之称,班社亦随之称为徽班。[15]

桑皮纸

桑皮纸

桑皮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后冲、毛尖山等地,年产量逾三百万刀,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该纸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艺品。古时生产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俗称仿宣纸。该纸可书、可画、可裱,既是从事书法美术创作的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社难能可贵的纸张材料。

痘姆陶器

痘姆陶器,是潜山市传统名牌产品之一,潜山痘姆陶器生产历史悠久,据薛家岗遗址考古发掘考证:痘姆制陶起源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通过一代代制陶艺人勤奋学习,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因此痘姆乡被称为皖西南陶瓷之乡。陶器规格多样,种类繁多,主要有日用陶器、建筑陶器等,它不仅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而且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是潜山古代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文娱表演节目。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观音洒净为题材,以传统舞蹈形式表达劳动人民在盛世中的生活感情,舞蹈表达的是观音洒净水,使人间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的美好景象。歌词主题鲜明,是以歌盛世、庆升平、乐丰收、观花赏景为内容的十二首美丽的生活颂歌,每首都采用了中国古代优美、健康的典故。十二月花神的唱念字韵,沿用中州韵,并渗入大量徽音,尤其是潜山的艺人,这种方言更为浓重。唱腔在基本腔框架内,根据方言的四声调值,产生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调,更突出了这个舞蹈的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十二月花神演奏曲的曲名叫抱椿台,原是用笛子和洞箫演奏的。人物造型主要有观音、文(武)童和十二个花神,十二个花神头戴花枝冠,戴珠项链,穿淡红色斜领短上衣、白水袖、淡绿帔肩、粉红彩鞋,并分别头戴表示本月份的花枝冠。道具有云帚、白净瓶、柳枝、云片、莲台等。如此丰富的音乐舞蹈形式在民间特别是在黄泥一带最为流行,如黄泥镇每年十月一次的忠烈大王庙会及民国年间每年十月一次的平安会、水吼镇每年一次的黄公会等大型群众集会都必须有该舞蹈的演出。十二月花神艺术绝大多数来自农民或农村手工业者,多表现民众生活、风土民情,反映出安庆及长江两岸舞蹈风格的秀丽文静,形成规范,流传至。

搜索建议:潜山是哪里 潜山是哪个地方的  
热文

 夜晚湖中的倒影初二作文

夜晚湖中的倒影初二作文看着湖中倒影的另一片星空,和天上的无异,一样深邃,深不见底,但也不乏一些璀璨的星珠点缀,再加上宁静的夜晚,使我心里非常的平静。我是一个喜静...(展开)

热文

 【歌词】寻找莫札特 / 歌手:T...

寻找莫扎特作曲:伍乐城填词:林夕编曲:伍乐城监制:伍乐城欢迎您没有多论到唱片你极多平日你喜欢送给我到你处会共我不断坐和你磨不断膜拜你不远离常常这么关顾自己你有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