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景物描写的对象,概括地说,凡环绕人的但不是对人的描写,都可以说是景物的描写。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风景描写、风俗描写和风物描写。也可以用绘画用语来表达,那就是:风景画、风俗画和风物画。
风景画的主要内容是自然风景。广义的风景画,包括人工景物,如宫殿、寺庙、园林等。狭义的风景画,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日、月、星、云,高山、大漠、潮汐、雷电等。我们这里采用广义的概念。风物画的范围,似乎更小一些,主要指人工制造的具有特点的景物与器物。较大的如园林,较小的如金石风物描写,应该有独具的特点。
风俗画,也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风俗画,指能反映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或社会集团的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生活方式的文学作品。例如,可以说《红楼梦》是17世纪中国上层贵族的风俗画。狭义的风俗画,指作品中有关地区的独特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写。我们这里所说的风俗画,主要指后者。
1.1 景物描写的特点
(1)地域特色不同
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下面这段话: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
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例如下面这段描写: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
我攀登过峰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
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
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还有《观潮》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1)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
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2)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4)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5)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6)定点和移步
定点,这里指写景作文中描绘者的立足点。定点,就是指全篇作文中描绘者的立足点不变。在立足点不变的情况下,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定点定景。全篇的立足点不变化,景物也是同一的。当描绘者集中注意力从容不迫地详细地将某一处景物描绘出来时,往往用定点定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效果类似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短文《白千层》开头说在匆忙的校园里走着,忽然,我的脚步停了下来,停了下来的地方就是这篇短文描绘一株白千层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作者先描绘写着树名的小木牌,再形容这株树的全貌,最后详细描述树干的特征。这篇短文的描绘中心就是白千层这种树的树干,所以采用定点定景的方法是十分合适的。
还有一种是定点换景。描绘的角度是固定的,描绘的对象不断变换,这就是定点换景,这种方法常常用来描写环境。比如,在写景作文中,描绘者站在高处眺望,有的是先写东边的景物,再写西边的景物,有的是先写远处的景物,再写近处的景物,作者的立足点则始终都是固定不变的。
在《狱中书简》中,女革命家晚间在牢房以窗口为立足点向外眺望。先看片片白云,再看白云下边的燕子,突然大雷雨来了,闪电来了,居然在这样的时刻还发现一只夜莺在窗前的一株枫树上叫起来……在不断的换景中,我们看到身处牢房的女革命家对于多彩的大自然的热爱。
采用定点换景的方法,首先要选好描绘的角度,即选择一个合适的点。其次,景物的变换顺序要安排合理,前后次序要有内在的联系,表达层次要清楚。
如果描写的景物不变,而描绘的角度有所变换,这便是定景换点了。比如描写一座纪念碑,先从正面看题字,再到背面看碑文,再看基座四面的浮雕。采用这种写法的时候要注意点的选择与变换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征,点的变换要在文章中交代清楚。如果换点不作交代,或者交代得不清楚,就会显得换点无序,影响景物的美感。在写参观游览的作文中,最常见的是不断变换描绘的立足点,同时,随着立足点的变换,被描绘的景物也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详尽的,多侧面多层次的表现景物的全貌。怎样逐层表现几个景点的不同特征。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还特别要注意层次与过渡。
(7)景物离不开色彩
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作语言增色。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不同形式的表示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所见到的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将色彩斑斓的火烧云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令人赞叹不已。
(8)摹声与赋神
景物描写不光靠色彩渲染来吸引人,造成读者视觉上的美感,还可以摹声来绘景,造成读者听觉上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葛洲坝工地夜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嘟嘟的汽车声,呜呜的火车声,突突的拖拉机声,轰轰的山石爆破声,还有嗨哟嗨哟的劳动号子声,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合奏曲。
作者通过听觉所感,运用丰富形象的象声词,展现了葛洲坝工地夜晚热火朝天的景象,令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同时,生动可感的象声词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这美妙的旋律,就像交响乐,令人陶醉;又好似战鼓冬冬,军号滴滴,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许多自然景物由于被赋予审美想象,将景物人格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具有人的情怀,也正是这种人的感情与景物水乳交融,使读者产生共鸣,引起联想,使景物描写带有传神色彩。在《家乡的秋白梨》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初夏,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一个躲字令小青果有形有神,这样的描写既情趣横生,又耐人寻味,怎不传神呢?
当然,景物描写的语言包装,决不能矫揉造作,必须恰到好处,保持语言原汁原味的魅力,让景物有声有色有神,这样才能令你的习作锦上添花。
(9)景物描写的挖掘法
深入挖掘首先是指写作前,我们要慎待思考过程。思考时应尽力去挖掘作文题目、题材等方面的内涵,通过合理的想象,寻找所要描绘的景物的外在特征;下笔后要以自问的形式考察自己描写景物的目的是否达到。例如,决定或检查一段景物描写时,就应该问一问自己这里需要景物描写吗?这段景物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等问题,这样不断强化自己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意识,以避免为写景而写景。
文章《雪后》是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的。你看:
……大雪过后,万物洁白,房上,地上,树上全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玉衣。远眺天地相连处,太阳正要升起,红彤彤的彩云不断扩散,使这遍野的大雪越发显得明净。冬小麦盖着雪姑娘亲手缝制的软乎乎的大棉被,安安稳稳地睡了,心里默默念着:明年的麦穗,一定结得又大又饱满。雪花无私地滋润着大地,大地正做着温馨的梦,构思着春天的绚丽图景。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将大自然这神功妙笔所绘出的北国风光图再现给读者,就为的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内心的爱雪之情。他写到:我多么希望这雪景永在,永远停留在这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来装饰祖国壮丽的山河,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是不可能的。雪花,似乎一出生就是为了粉身碎骨,装饰大地那只是它一生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而更重要的则是牺牲自己,滋润大地,来孕育一颗颗丰满的种子,酝酿一个生气勃勃的象我梦中一样的丰收场面。
显然,作者是不满足于对壮丽雪景的描绘的,他在进一步地挖掘雪的作用,并通过对雪的作用的描写赞扬一种精神,一种从一出生就是为了他人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这样的写景就是有明确目的的,深化了主题的。
(10)景物描写的对比法
所谓对比法,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突出它们的差异点的方法。在一些同学的眼里,似乎什么景物都是一样的,原因是他们只看景物的一时而不见景物的另一时。建议同学们使用对比法来认识景物的特征。例如,写校园,我们就可以关注一下清晨时的校园与黄昏时的校园的不同,并且静下心来细细想一想不同与相同的具体原因,这样把握景物的特征就比较容易了。
景物描写要真实、准确,观察者的心理也起很大作用。同是一片山林,在一位同学笔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低低、林木阴森的山岭、叫人有点害怕。而另外一位同学同样写这一山林就是这里山环水绕,绿树成阴,哗哗的流水声好象在为婆娑起舞的枝条轻轻地伴奏,简直是个绝妙的仙境。短短一句话就不仅把山势水情描绘了出来,而且也传达出自己当时的快乐心境与对山林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在动笔前总要进行一番对比,通过对比,来把握景物描写的特征决定景物描写的对象、方法和语言。
(11)动态追述法
动态追述法指的是在写作游记时,要尽量回想当时游历的情景,如何走的路,怎样看的景,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等等。一俟游历的情景清楚之后,再考虑布局;文章写成之后,还要检查文章是否用了适当的语词交代了观察点的变化;还要检查观察的角度与描写出的景物的特点是否具有一致性等等问题。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有点有面,突出重点。我们说每一处景点都少不了有山水、有花草、有树木……对于这些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一一罗列出来,逐一描绘。否则就会给人流水账的感觉,令人乏味、厌看。那么为了突出中心,吸引读者,我们应该选择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或几处来具体描绘。其它则可简略叙述一笔带过。写文章也正如我们旅游一样要有走有停。文中的走则是略写,是面的体现,文中的停则是浓墨详写,是文章重点的突出。如果文章详略得当,点面适宜,那么读者看后会产生与你同游的感觉。另外,在写游记时,将动态与静态穿插着描写,效果会更好。
1.3 景物描写的作用
(1)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
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
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3)展示人物性格
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4)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1.4 景物描写与人物和事情之间的关系
有了景物描写,会使文章的内容充实,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丰富。其实,景物描写并不是另外添加到写人记事的作文中去的。写人物,记事情,本来就往往离不开景物描写。
(1)写景可以表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学生作文《盼望》的开头:
清晨,我漫步在连绵无际的长江大堤上,阵阵凉风吹得人心旷神怡。我望了望堤边,野菊花开得特别旺盛,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五彩缤纷,使空气中渗透着一种纯洁清新的气息,让人觉得它有一种无法比拟而又享受不尽的美。忽然,我想到今天是举家团圆赏月的中秋佳节呢!
中秋佳节的清晨,这是事情发生的时间。长江大堤的堤边,这是地点。堤边有许多五彩缤纷的,散发着清新气息的野菊花,这样,把环境写得具体了。
(2)景中之物和事情的发展或结局有密切关系
上面的文章的开头,提到了野菊花开得多这儿一丛,得旺盛,而且五彩缤纷,下面的文章接着写一个小女孩在堤边用柳条和野菊花编成花环,小女孩半跪在江边,脸向着江水流去的方向,双手捧起花环,爸爸,今天又是中秋节了,我真想你呀!爸爸,快回来吧,我和妈妈等着你。小女孩说完,把花环轻轻地放入江中。花环满载着思情漂走了。
小女孩的父亲赴日本三年末归,小女孩在用野菊花做成的花环上寄托了自己苦苦的思念。这件事主要写小女孩做花环,而这样的花环是用就地采摘的野菊花做的,所以,作文写野菊花的美丽,也是为着记事。
(3)写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爱好、心情
在上面说到的这篇作文里,写小女孩身处长江大堤边的野菊花丛中,小心翼翼地做了四五个花环,这里凉风习习,空气清新,作者对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小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也把小女孩在中秋节思念父亲的离情愁绪写得感人。
(4)写景可以直接表现作文的主题
有一篇小学生作文题目是《何时月儿圆》。作文第一句就是:
每当我看到月亮圆缺时,就会勾起我许多痛苦的回忆。
作者6岁那年,父母离婚。
那天晚上,妈妈带着我离开原来的家时,我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孤独。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我看一轮弯弯的月芽儿歪斜着,无依无靠地挂在天上,月光微弱,不一会儿便被乌云遮住了……这歪歪的月芽儿,便成了我心灵上痛苦的象征。
这篇作文的结尾是:
再回首,往事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我是多么想我的家庭也能像中秋的月亮那样完整无缺。
作文中间三段写的是作者一个人在家时的孤独;考试不及格,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行走时的痛苦心情;中秋节得到妈妈的礼物时的激情。全文借着月儿的圆缺着重描绘作者幼小心灵受到的创伤,抒发了内心的感受,表现了对家庭幸福生活的渴望。
1.5 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
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以景促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写景抒情要真挚自然
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5)写景抒情要具体生动
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不新鲜、不生动,也就不能感动读者、打动读者。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要抒发得具体,是不容易的。而过于抽象或空洞的抒情,是没有力量的。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不易表达的感情写得具体,这要有些手段。例如: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鲁迅先生这一段抒情,写得十分深沉。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对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具体、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6)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景物,还是图片画面,学生的观察往往不能全面。只注意了鲜艳的色彩,尖锐的矛盾冲突,而忽视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在写雨景时,既要写远处迷梦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滴落的串串珍珠。这样写景就注意了点面结合。
(7)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
活动的画面比静止的画面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干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这是作者回忆故乡的榕树,枝叶婆娑,流水潺潺,鸭群嬉戏,又加以活动的人群,使画面动静结合,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作文《春天的早晨》,葱郁的树木,袅袅的炊烟,田间的老农,一切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这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8)用五觉描写景物
综合运用各种感觉描写景物,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细腻。例如:
细细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如烟似雾;润湿的泥土散发的清新和芳香沁人心脾;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令人回味无穷;春风把雨丝送上你的脸颊如少女的手儿温柔细腻;俯身静听草长得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悠扬的笛声在耳畔回响。啊,潇潇春雨,春雨潇潇。
这段作文综合运用了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写春雨,细腻传神,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9)注意描写景物的色彩
彩色的电影比黑白的电影前进了一大步,彩色的画面比黑白的画面对视觉更具有冲击力。在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特别诱人的是牧野的黄昏,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这两段文字中,蓝天、白云、银灰色的暗花,夕阳的红火连锁映衬着蒙古包,牧女笼罩在金碧辉煌的世界中。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景物五光十色,准确的使用色彩词语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当然,这离不开细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