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古代丞相和宰相是一样的官吗?

所有人都知道“宰相”,却很少有人知道古代从来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是“太宰”与“相”的合称,却不是一个官职。

宰相,是“百官之长”的通俗称呼,也就是政府首脑,类似于现代国家的总理,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令人称奇的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宰相”这个官职,履行“宰相”职责的官职先后有几十个,如:丞相、中书令、尚书令、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太宰、少宰、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军机大臣等等。

1、上古三代,“大麓”、“太宰”、“冢宰”等官职为宰相之职。春秋之前,虽然出现了“相”这一词,但多为辅助天子的意思,还不是官职的专有名称。顾炎武说:“三代之时,言相者,皆非官名”。

2、春秋时期,“相”逐渐成为官职的名称,但仍没有“宰相”这一官职,而是称“丞相”、“相国”。这一官职开始于秦,属于君主专制的产物。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特置相国,则相国在丞相之上”,此后一直沿袭到秦统一六国,仍以李斯为“丞相”。

3、两汉时期,君主集权专制进一步加强,宰相职权被削弱,汉武帝时又设“丞相”,履行“宰相”职责,有时仍沿袭秦制,称“相国”。如《汉书》称“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成帝时建“三公”(大司马、大司空、丞相),又分散宰相权力。

4、晋朝开始建立省事,实行多相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开始具有宰相地位,逐渐取代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官,掌握了中央行政权力,南北朝大体沿袭。

5、隋唐正式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都是宰相。由于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以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左右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高宗以后,不管本官如何,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真正的宰相,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衔的也是宰相。

6、五代沿袭唐末之制,仍以加衔为宰相之职,但出现了首席宰相制度。

7、宋朝宰相制度最为复杂,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元丰官制改革前和改革后。

(1)宋初沿袭晚唐五代,直到神宗元丰年间,设“中书门下”为宰相治事之所,又称“政事堂”,平时简称“中书”。同样以他官行使宰相之职权,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才是宰相(若只加衔,不负责中书门下事则不是真宰相)。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都成了挂牌机构,名存实亡,实际上成了“中书门下”一省。设三相时,首相兼昭文馆大学士,称昭文相;次相监修国史,称史馆相;末相兼集贤殿大学士,称集贤相。通常只设二相,往往首相昭文馆大学士兼监修国史。

(2)神宗元丰五年 (1082年),神宗改革官制,恢复“三省”体制,让三省首长成为名符其实的宰相,不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由于三省首长“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官位太过崇高,实际上并不授人,而是以尚书省的次长官“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其中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首长;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中书省首长。

(3)其后,宋朝宰相名称仍有多次变化,但基本制度没有实质变化。

辽实行南北两面官制,设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南院又下设北、南宰相府,因此有北府宰相、南府宰相,这是历史上惟一以“宰相”为名的官职,但必须和“北府”、“南府”相连使用,而且职权远逊,并非像真正的宰相一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9、元朝以中书省为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左右丞及参知政事皆是宰相,职权比较分散。

9、明初沿元制,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重六部,也彻底废除了一千年多年的宰相制度。后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10、清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又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晚清实施新政,设内阁总理大臣为政府首脑。

综上所述,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合称或俗称,从来没有过“宰相”这一官职官名;而“丞相”则是发源于秦,主要流行在秦汉时期的一个具体官职,承担的正是“宰相”的职责,是“宰相”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载体。

【码字不易,赞赏我的回答请点赞、分享或关注我】

搜索建议:古代丞相和宰相是一样的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