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1180 年至1251 年),字明之,世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的东垣地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后人习称李东垣。师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张元素,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密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其中以《脾胃论》最为著名,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观点,创立了脾胃学说,充实、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而成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笔者试就脾胃学说的主要内容浅析如下:
1 脾胃伤则百病生
李杲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百病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又说:“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指出人赖水谷之气以生,而脾胃的运化功能是化生气血的源泉。气血旺盛,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功能协调正常;气血亏虚,则人体脏腑功能衰退,百病由生。强调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性。
2 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均可损伤脾胃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指出饮食失于节制,过饥、过饱或进食过冷、过热的食物,都可以导致脾胃受伤。过度的精神刺激,可以损伤元气,元气受伤,不能制止阴火上升,助长心火旺盛,火旺更侵侮脾胃,而使脾胃损伤。劳役过度也可损伤脾胃,《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说:“夫饮食不节则,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溏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李东垣认为,饮食、劳倦、情志均是脾的致病因素,脾病与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饮食失节先伤胃,多表现为实证、热证,症见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大便闭结、火升面热等,但饮食伤胃有余之证,却使脾气亏虚,阴火上行灼肺,出现气短、精神少、身热、面如火燎等症状;劳倦过度先伤脾,多表现为虚证、寒证,症见怠惰嗜卧、肢体无力、大便溏泄等,但劳倦伤脾不足之证,却使胃中津液不布、谷气下流,导致胃亦随之而病。
3 脾胃为升降运动的枢纽
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云:“至于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正气之序也。故曰履端于始,序则不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其实一气也。……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李杲认为,升降浮沉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主要运动形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气候变化,相应的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之气的升降,惟长夏土气居于中央,为之枢纽。而人作为自然界之一员,其精气的升降运动,亦赖中焦脾胃以为枢纽。脾气宜升则健,胃气当降则和,脾升胃降,出入有序,就可以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脾胃气虚,就会导致升降失常,气机紊乱,百病由生。
4 遣方用药强调升阳益胃
李氏在升降问题上,特别重视升的一面。他认为,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旺盛,阴火才能潜藏。反之,若脾气不升,谷气下流,生化乏源,气血亏虚,阴火上冲,则诸病由生。因此,在临证时,他特别强调升阳益胃法的运用。他所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等方剂,均体现了这一学术思想,升麻、柴胡、羌活、苍术、防风、黄芪、人参等有升发阳气、补益胃气作用的药物就成了他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他首倡甘温除热法,创立补中益气汤,开治疗气虚之先河。方中重用性味甘温、入脾肺经的黄芪为君药,益中气而升阳,补肺气而固表;以性味甘温之人参、炙甘草为辅,助黄芪补中益气;佐以白术、陈皮健脾除湿、理气和胃;以升麻、柴胡为使,升清阳之气,并引诸甘温药之气味上升。其立方之旨在于补中升阳,脾胃之气升发,元气随之充沛,阴火下潜,虚热自退。李杲在应用升阳益胃的同时,并不反对辨证使用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泻火药以潜降阴火,为升发胃气提供有利条件。胃气的升发,有利于阴火的潜降;而阴火的潜降,亦有利于胃气的升发。
李杲创立的脾胃学说,是对《内经》“土者生万物”理论的发扬和升华,是其理论联系实际、摆脱古人束缚的经验总结,千百年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他“尊师而不泥古”、敢于创新的治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345040900/blog/141672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