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胃气润则愈。若脉浮者, 表未解也,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渴,里热甚实也,微热成实,上焦燥也,与五苓散生津液,和表里。

五苓散证的消渴还算不严重,如果口很渴,并没有小便不利,皮肤上并没有肿,五苓散就去不掉了,大部份是白虎汤或承气汤。五苓散没那么强。 五苓散在过去是出门在外随身携带的药,用来预防疫病,也就是瘟疫;如果遇到病人有表证,但是又不能用发汗来解的时候,病人已经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了,这种不能发汗的情况,就要想到五苓散,把病毒从小便排出。五苓散的主证是小便不利而且口渴。

五苓散中的猪苓,茯苓,泽泻这三味药主要就是利水的,用量:猪苓三,茯苓三,泽泻六,白术三,桂枝二,泽泻的功能利全身的水,不管水积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用泽泻,泽泻本身是很苦寒的药,所有苦寒的药都有消炎的作用,泽泻它还入肝经,所以,有肝炎的病人可以用泽泻。泽泻通利的力量很强,有的人得了脂肪肝,就坚持吃一味泽泻,就把脂肪肝吃好了,所以,在处理肝病的时候,像肝积水,用泽泻把水从小便利出来,泽泻不但可以清肝,把肝里的病毒清出来,还可以把脏的东西排掉,把新的东西留下。

茯苓专门是利中焦的水,也就是鸠尾至肚脐这个地方,猪苓是利下焦的水,也就是肚脐以下有积水,我们都会开猪苓,后面,我们会讲到猪苓汤,有好多的处方也会开到猪苓,什么时候用猪苓,我们知道猪苓是利下焦的水,例如,有的病人不能排小便,或者是肾脏有问题不能排小便,或者是膀胱结石或者是肾结石堵到了,这种情况,我们都应该想到会用猪苓。

那么,当猪苓,茯苓,泽泻这三味药加在一起,就可以利全身的表水,我们怎么知道是排表水,我们看这个五苓散的搭配,桂枝的量是最少的,不用太多,如果桂枝用得多,那就是发表了,所以,用少量的桂枝,把泽泻推到皮肤表面,就相当于桂枝是马,泽泻骑在桂枝上,所以,桂枝就能把泽泻带到皮肤表面,把皮肤表面的水利掉。中焦有湿,那么白术就是专门去湿的,茯苓再把水导到下焦,到了下焦以后,这个时候猪苓就把下焦的水从小便利掉。所以,五苓散这五味药就可以把皮肤表面的水从小便利掉。

打个比方,有一个人吃了麻黄汤或者是桂枝汤,没有得汗,没有流汗,由于汗没有透发,皮肤身上会发痒,这种情况就可以用五苓散把皮肤表面的水利掉,把水利掉,皮肤就不会痒了。

关于这个五苓散,为什么是五苓,这个李阳波老师解释得很清楚,他说五苓散通四时之气,所谓“苓”就是“令”也,白术性温,行东方春令之气,桂枝性热,行南方夏令之气,茯苓性平,淡渗利湿,湿属于中央土,因此行长夏之气,兑为泽,兑位在西方,所以,泽泻行秋令之气,北方坎水,其畜,猪为水畜,因此猪苓行北方冬令之气,五味药行东南西北中五令之气,“令”命令,发号司令的意思,这五味药都草本植物,于是在“令”字头上加草头就是苓,所以叫五苓。大家对此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刘力红老师,也就是李阳波老师的弟子,整理的《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和《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这两本书值得一读。

五苓散,为什么要用散而不是汤?所谓散就是粉剂,粉剂的速度会慢一些,那么“汤”字加一个草头就是扫荡的“荡”,用汤剂的话速度会很快,皮肤表面的水会来不及被带走,就没有办法把表水从小便利掉。所以,要用散剂,慢慢吸收,把皮肤表水或者是病毒从小便利掉。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这五味药做成粉剂,每次用白开水服一勺,这一勺原文是写“方寸匕”,也就是长宽高都是一寸的小匕。每天服三次,多喝热水,只要汗一出来,病就好了。

五苓散主要是利尿,临床上有好多皮肤病常会用到五苓散,还有在三因方卷六《料简诸疫证治》里,温疫用五苓散,原文是这样说的:“如己未年,京师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无他,湿疫也。”平常我们到外地去旅游,水土不服,适合带一点五苓散。还有像是晕车,晕车一般横膈膜有积水,苓桂术甘汤都好用,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的差异就是苓桂术甘汤中多了一味甘草。

病人有口渴,脉浮数,都可以用五苓散,有的人早上起来,脸和手都肿,只要问他有没有口渴,他说有,而且喝水还不能止渴,这种就是五苓散证。如果口很渴,小便还正常,皮肤也没有肿,这种就不是五苓散证了,有可能是白虎汤证或者是承气汤证。如果病人有表证,但是又不能用发汗来解,病人胃中已经很干,烦躁,这种情况就要想到五苓散,把病毒从小便排掉。

五苓散方剂组成简单记忆法:猪苓茯苓白术三,泽泻用六桂二煎。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搜索建议:倪海厦伤寒论笔记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词条  
热传

 夫妻如何做一辈子的情人?

要保持一辈子的情人关系也是可能的,如能做到以下六点的话:A了解:始终熟知彼此的爱好、心愿等。B关心:始终关心对方。C相互依赖:这种依赖是频繁的、强烈的、多样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