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占卜中的本卦与变卦 [] post by / 2010-4-9 5:20 Friday
《周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它用阴阳二艾组成64种卦象,每一种卦象都具有丰富而深奥的含义,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对天文、地理、社会、历史、人伦及自然万物的认识,折射出古人的哲学观念和文化观念。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破译由阴阳二艾组成的各种卦象所蕴涵的语意密码和文化密码。有的论者把《周易》看做一部有关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的综合性著作,指出:“((周易》的《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只有个别地方包含有一些原始的哲学概念。但经过《传》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周易》就远远不再是一本占卜的书,而是一部哲学著作了。和先秦诸子的著作相比,《周易》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企图对包含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等等范围广泛的问题作出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建立一个世界模式。所以《周易》历来被看作是‘弥纶天地,无所不包’二”(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1卷)但不论怎么评价《周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不能否认它最初是一部关于占卜的书。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后世一些术士动不动就抬出《周易》作招牌,是有一定道理的。 《周易》最为基本的内容是卦象,以及解释卦象的系辞、象辞、象辞和交辞,系辞和象辞是周文王所作,象辞和艾辞是周公所作。占卦的时候要先取卦,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先得到本卦。取卦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初用蓄草,后来改用竹签、铜钱或其他物品作算筹。取卦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偶数为阴艾,以奇数为阳交,有的则在算筹上标明阴艾和阳丈。若用铜钱占卦,古法是以有字一面为阴,无字一面为阳;南宋朱熹则以有字一面为阳,无字一面为阴。阴艾为六,阳艾为九。其法是取铜钱三枚,一掷得本卦,亦称内卦。本卦既定,就可以根据求占者所要求问的事项来取变卦,然后再结合本卦和变卦进行占笙,预测吉凶。占签取卦的过程乍一看很复杂,其实它和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推理很相似。取本卦的过程,就是设定大前提;取变卦的过程就是设定小前提,占笙的结果就好比是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占笙也是一种逻辑推理过程,只不过它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由《周易》中的卦象、卦辞来确定的。 让我们结合两个例子来看一看什么叫本卦,什么叫变卦。 春秋时期,鲁国的叔孙得臣生了一个儿子,就用《周易》占笠,为儿子取一个名字,得明夷之谦。他拿占得的结果去问卜楚邱。卜楚邱说:“从卦象来看,您这个儿子应取名叫牛,最终会因饥饿而死。”他进一步解释说:“明夷之象是离下坤上,离为日,坤为地,明在地中,其光被掩。明夷初九变而为谦,其象为‘明夷于飞,垂其翼’。其义为‘君子于行,义不食也’。所以,您这个名叫牛的儿子最后死于饥饿。”(事见《左传•昭公五年》)这个例子中的本卦是明夷,变卦为谦。变卦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所占之艾,确定了所占之艾,就可以根据交辞和象辞来占卜吉凶。本卦确定的是基本卦象和卦意,变卦则是确定求占之事所当之交,本卦和变卦相结合,才能进行占笠。所以,在先秦文献中,几乎所有的占例都是“某卦之某卦”这样的模式。 通常情况下,有本卦和变卦就可以进行占旅了。但有的时候则可以以变卦为本卦,再求变卦,反复推演。北宋大诗人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时,思念远方的弟弟苏辙,却又不得音信,就自己占起卦来。宋哲宗绍圣五年十月五日,他用《周易》占笠,得涣卦,然后自下而上,变涣卦三交,开始推演。涣卦初六变而为中孚,艾辞是“用拯马壮吉”。中孚九二变而为益,艾辞是“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益之初六变而为家人,其艾辞是“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家人之卦系辞有“家人,利女贞”之语,其象辞是:“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常也。”(事见《东坡志林》卷三)涣卦之象是坎下翼上,有风行水上之意。坎卦自下而上三变,依次为兑、震、离,加上坎卦,则刚好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而其上卦翼始终不变,则暗寓借风问讯四方之意。坎卦三变为离,又有问离别之意。三变得家人之卦,刚好与苏轼占卦的本意相符。苏轼觉得这次占笠很有意思,就把整个演卦过程告诉了他的儿子苏过,并把它记了下来。
用《周易》占卜,取本卦容易,取变卦则是难点。本卦艾动而成变卦,可是究竟应该是哪一交动,却是很有讲究。每一卦都有六交,内卦三艾,外卦三艾,应变哪一交,须视情况而定。本卦不同,求问的事项不同,变艾也就不同,所得变卦自然也就不一样。不同的流派取变卦的方法也不相同。有的以阴阳而定,有的以“河洛数”而定,有的以占卦的时辰而定,有的以占卦的岁月而定,有的根据所求事项而定。如果是用《周易》来推算人的流年大运,流行的取交方法是以求占之人的出生时辰而定。一天有l2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为上六时,午、未、申、酉、戌、亥为下六时,上六时为阳,下六时为阴。阳时生人,则取本卦阳艾,从子时数起,至其生时为变艾;阴时生人,则取本卦阴艾,从午时数起,至其生时为变艾。变艾既定,变卦自然也就出来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