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韧的性格。” 杨绛先生早年在文研所工作时,因为得罪过领导,遭受了一些不公平待遇。 当时文研所内分好几个小组,没有一个小组愿意接纳她;全国文代会,文研所的研究者都是大会代表,唯独杨绛夫妇不是。 外文组集体编写《西洋文学史》,却把杨绛排挤在外。 面对种种不公,杨绛却并未计较半分,只默默伏案写作,研究自己的学问。 后来在特殊时期,她挨过批斗,被下放改造,看管过菜园,刷过污秽的厕所。 到了晚年好不容易安顿下来,有了一段清闲舒适的时光,女儿丈夫又相继去世,剩她一人独留世间。 钱钟书去世后,有朋友去探望她,口还未开泪先流,反倒是杨绛宽慰她,不必替我难过。 她忍住锥心之痛,支撑着病弱的身躯,转身回到一方书桌,潜心整理钱钟书的旧作,打磨自己的作品。 杨绛曾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苦难,令你辗转反侧、心生绝望,但绝望之处又有生机,让你于困苦中修炼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