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英国人,与女王同岁,今年,就要98岁了。
作为一个太爷爷级的老头儿,却仍在以让年轻人都叹服的强度工作,仅刚刚过去的2023年,他就推出了4部纪录片。
他就是行走的 英国国宝、“世界自然历史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
1954—2024,从业整整70年,他一直都在坚持为地球代言 ,始终保持着每年平均2部作品的更新速度,创造了人类影史上最长的不断更纪录。
“大卫·爱登堡”这个名字,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光是9分以上的经典作品,老爷爷就拍了超过40部!
其中 《蓝色星球2》曾被英国当做国礼送给了中国;而《地球脉动·第二季》更是以近乎完美的9.9分,成为了豆瓣有史以来评价最高的影视作品,刚更新完的《地球脉动·第三季》开分就到9.8……
在“纪录片”单项中,评价最高的前四部全是大卫·爱登堡的作品。
每年,他的新片一经播出,总会在全球引起现象级轰动。
从今天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那一代人,在往下到威廉王子、乔治王子,他的声音陪伴了整整3代地球人成长。
博学、睿智、谦逊、和蔼,有人说, 如果你想了解天空之下的一切,他就是你最好的启蒙老师 。
1958年,爱登堡与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
2020年,威廉王子一家拜访爱登堡
2024年,阿信骄傲地向你宣布,爱登堡爷爷的新书在我们这儿出版了!
《生生不息的地球》
如果你还不太了解这位老爷爷,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故事……
大卫·爱登堡
人类有史以来旅行里程最长的人
《纽约时报》在谈到大卫·爱登堡时曾用“伟大”来形容,在他们看来, 将自己定位为人类和自然世界的协调人 ,这一责任不是一般人担得起的。
确实,当今世界上,没有人比大卫·爱登堡更有资格充当地球与人类之间协调人的角色了。
90多年来,爱登堡亲身见证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变迁,“ 我这一生充满了传奇经历……几乎走遍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老爷爷说。
仅仅以1979年播出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为例,为了拍摄这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 整个1970年代后期,他都在环游世界。
共计去了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行程约250万公里 。
大卫·爱登堡爵士 代表作《生命的进化》
同名中文纪念版图书
相比于现在的孩子们,大卫·爱登堡说,能在那个时代拥有这种经历,是何其幸运,因为那时的地球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
直到那时的整整10万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下波动未曾超过一摄氏度。
而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生物世界正是气候稳定的关键。
他体验到未经人类干扰过的大自然,看见了神奇的生物空间 …...
吸吮花蜜的蜂鸟、五彩的热带鱼、集体依偎的企鹅、在草原追逐的走兽…...
穿行于云间的雁群、长啸的大象、认真洗脸的水獭、漫天的繁星…...
与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这个蔚蓝星球的鬼斧神工,绚烂得让人眼花缭乱。
他可以一连飞几个小时,极目所见,都是让他惊叹的原生态美景。
那些电视机不能传达的色彩,他全都见了:“无论我去到哪里,哪里都有荒野,闪闪发光的海岸,辽阔的平原和茂密的森林……”
那时,要想深入丛林拍摄到现今已经几乎绝迹的动物:穿山甲、树懒、犀牛等,几乎没啥难度。
“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爱登堡回忆说。
94岁,爱登堡代表人类
向地球交出了一份证词
大卫·爱登堡说:
在我看来,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视觉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兴趣最大的源泉。
所以,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他总会力求将每一帧画面的美发挥到极致:
纪录片《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中的海岛、草原和雨林
也为人类影像史留下了不少经典,比如:
1979年播出的《生命的进化》中, 非洲山地大猩猩将爱登堡拉到族群中的这一幕,被认为是纪录片历史上的10大经典镜头之一 ,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人类与其他物种友好相处的典范。
但在这背后,真相却相当残忍:爱登堡之所以能近距离接触大猩猩,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人类的存在,要确保它们安然无恙,唯一的办法是让森林护卫队天天守在它们身边”。
而这还不是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这种生态毁灭的情景。
人类的足迹遍及全球,施予地球的盲目伤害,终于导致生物世界最重要的基础产生变化。
人类过度捕捞, 将30%的鱼种推向灭绝边缘:
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如今成了农耕地,地球上70%的鸟类都是家禽,其中肉鸡占大多数:
人类占所有哺乳动物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有60%是人类蓄养的产肉动物,而其他动物,从老鼠到鲸鱼,只占4%。
一旦某个物种成为人类的目标, 地球上就再也不会有它们的藏身之处。
在2020年的纪录片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中,爱登堡一改过往和蔼、睿智、乐观的形象,颇带控诉意味地说到:
人类,做的错事太多了!
大卫·爱登堡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从我在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一半。
现在看着这些影像,我发现,当年虽然年轻,但身处荒野之中,依旧能体验到未经人类干扰过的大自然。
如今看来,这只是一种沾沾自喜的幻觉。那些森林、平原和海洋从那时起,已经在变空或者已经消失。
以上,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过程。
工作70年,爱登堡对人类的忠告:
“我们没有毁灭与我们
共享这个地球的生命的道德权利”
工作70多年,爱登堡一直深入一线,他从16毫米胶片机开始,做出了BBC第一个海外探险类纪录片。
随后人生里,全球观众跟着他的足迹,探索了海洋、森林、冰川极地和无数用时下最高精尖的技术拍摄的珍稀物种。
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的地球》:蛎鹬均匀地分散在康沃尔海滩上,啄食鸟蛤
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的地球》:远处的潜水员在40米深处的蝴蝶鱼、海鞭和海绵之间游泳。塔斯马尼亚岛
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的地球》: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上空的火山云放出闪电
然而,每一个伟大的理想执行者,都有无数个“拦路虎”。
39岁时,爱登堡在和BBC签约合同时执意加了一条: 必须允许他偶尔暂停工作,出去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 。
1969年,爱登堡被提拔为BBC电视台的总制作人,负责所有频道的节目制作,他不得不减少了外出拍片的次数。
1972年,BBC打算再次提拔他担任BBC电视台台长时,爱登堡终于受不了了,他毅然辞去了BBC的所有管理职务,带着摄制组又跑出去拍片子了。他说:“我还没见过加拉帕戈斯群岛呢!”
大自然不可抗拒的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爱登堡, 1973年,47岁的他决定离开距离自然遥远的办公桌,以自由节目人的身份开启新生活。 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同时也给全世界的自然纪录片爱好者带来了无比珍贵的宝藏。
《活力星球(The Living Planet)》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时隔多年,该纪录片的同款书也首次登录中国,读者能从这部细腻丰富的图文中读出“爵爷”更多的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残酷 。
在北方森林李,针叶林的生存需要抓住仅有的阳光:
靠近极地的地方夏季太短了,一年之中可以生长的时间不足以让一棵树长出高大的树干,也长不出足够坚韧的叶子,能抗住冬季来临前的霜冻。
然而,这里一年中通常至少有 30 天阳光灿烂的日子,温度能上升到 10 ℃或以上,足够让树木发育起来。
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的地球》:拉普兰的秋天。这里靠近北极圈和北方森林的边缘。树上挂着厚厚的积雪,这里的树为顺利过冬已经暂时停止生长。
在阿根廷南部的潘帕斯草原,厚重的黏土导致草原穴居生物需要随时搬家:
一时风卷云聚,天空阴云密布,大雨随之倾盆而下。河流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这里的土壤是厚厚的黏土,因此水不会渗下去,而是以浅洪水的形式在大草原上蔓延开来。任何树生长在这里都会被水淹掉根系,穴居动物也必然面临淹死的命运。”
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的地球》:穴小鸮。尽管猫头鹰夫妇完全有能力自己挖洞,但它们通常会接管一个穴居哺乳动物的洞,比如草原犬鼠的洞穴
在这本书中,最让人动容的,还是生命的努力和挣扎 。
自然界不是静态的,也从来不是静态的。森林变成草原,大草原变成沙漠,河口淤塞成了沼泽,冰盖前进又退缩。
尽管从地质史的尺度来看,这些变化发生得很快,但动植物生命能够对此做出应对,因此几乎在所有环境中它们都保持了繁殖的连续性。
大卫·爱登堡说:“ 世界上生存着大约400万种不同的动植物。也就有如何存活这一问题的400万种不同的解答。 ”
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的地球》:美国加利福尼亚莫哈韦沙漠,仙人掌群;君主斑蝶,在秋天从美国北方飞往南方。在墨西哥它们过冬的山谷里,围着树木舞动翅膀,形成了一朵朵浓云
当然,人类也是自然的一环,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的能动性为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海域——秘鲁海岸,高产的 秘鲁鳀 为各类海鸟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而海鸟排泄的鸟粪在少雨的秘鲁形成堆积肥,高磷高氮的鸟粪,为秘鲁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国民收入。
这些鸟粪通过出口,为世界各地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然而,也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捞,秘鲁鳀的产量已经大不如前,人类从海鸟嘴中夺食致海鸟的减少,也就少了赖以生存的鸟粪,秘鲁的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那些认为自然将永远慷慨的观点,即无论我们从它身上拿走多少、我们如何对待它,自然都将超越人类影响并永远满足我们的需求,是错误的 。
现在,无论是否出自我们的主观意愿,人类都正在对全球各地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自我们作为生灵来到这个星球,我们就已经砍倒,掘出,焚灭,以及毒害其他生灵。而今天我们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着同样的暴行。”
我们的星球是黑色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方。 我们在太空中是孤独的,生命的存续现在就掌握在我们手中,但我们从未拥有毁灭与我们共享这个地球的生命的道德权利 。
这也是大卫·爱登堡想告诉我们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