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立冬节气美诗七首赏读,北方是孟冬寒气至,南方是十月小春天

立冬节气古诗七首:黄叶青苔野老家,小春重放一番花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是传统的大节。

立冬是指的 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北斗星的星柄指向西北方向。在先秦,这一天被定为冬季的开始。先秦的王朝都城,多在黄河流域,立此为冬,是因为秋收结束,时有霜雪,大地作物和生物进入寒冷低迷时期,或凋零,或潜藏。冬字的原始象形,是指的将食品藏在洞穴和房屋底下,一种沉潜和收藏。

周朝《礼记月令》关于立冬十月有这样的描述: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 盛德 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 迎冬 于北郊. 还反 .赏死事.恤孤寡。”这个月,是冬天的开始,先立冬日三天,掌管天文历史的官员,会告诉天子,哪一天立冬。经过三天准备,皇帝会率领重要的臣子,在都城的北面迎接冬神。回来的时候,祭祀在战争中死亡的人,抚恤他们的家属。这是隆重的缅怀和祭祀。

周朝的都城在北方,黄河流域,此时有着明显的季节寒风,天子这天开始穿戴皮毛衣裳。

那么二十四节气起源先秦,在汉朝有 明确的认定。立冬这个节气,也就随着历史时间延续下来。古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并不相同。但是都以这天为立冬,立冬作为一个节气时间的重要节点流传至今,那么立冬的风景,可谓南北不同。北方霜雪凛冽,而南方却还是温暖如春的秋色。

让我们看看几首立冬美诗,领略立冬节气南北不同的景象。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汉朝末年《古诗十九首》

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也叫作孟冬,后来十月因含着立冬节气,也叫孟冬月,简称孟冬。

这首是写了汉朝黄河流域的立冬孟冬景象。

孟冬的时候,有最分明的感觉,是空气寒冷,连风里也带着萧瑟寒冷的味道。因为太阳南移,空气温度持续降低,而北风吹来,更助长了这种温度的下降和流逝。

于是在干枯的秋天的田野上,可以听见北风呼啸,寒潮来临。这种气温骤降之感,在长江以北,还是非常分明的。

这样的风,很快吹落晚秋最后挂在树梢的树叶,天空显得更高远。

在夜晚,十月的天空,比以前更加澄澈,可以看到月缺月圆,星光流淌。

而这样的景色和体感,也让人分外牵挂远方的爱人,你在哪里,是否经得住这样的寒潮,你在思念我吗?而我是特别牵挂你的。

冷暖人生,当第一阵寒潮来临时,你总会心中最有牵挂。

曾经有人从远方来,给了我一扎书简。要知道,就算是在汉朝,纸张虽然被发明出来,普通人的信,仍旧是竹简竹片,托驿站和朋友带回。书札,是一捆写了字的竹简和木简。

这样有硬度小巧的薄片,不容易像信纸容易化于水,反而长久。

那小小竹片和木片上写着不多的信,上面说,因为离得远而长有相思,下一片写着,因为现实,我和你将离别很久。

将这样的书简放在怀中,三年字迹都没有湮灭。

我每天都珍藏怀抱这你的信,尤其这样北风寒冷的初冬的夜晚,我担心你忘了我,可是我一直在牵挂你呀。

古代的立冬,都是人们享受秋收,阖家团聚相守,相互取暖之时,只有离别和分居的人,才分明感知,冬天来了,漫长而凄楚。

”惟立冬之初夜,天惨懔以降寒。

霜皑皑怪被庭,冰溏瀩于井干。

草槭槭以疏叶,木萧萧以零残。

松陨叶于翠条,竹摧柯于绿竿。“西晋 · 夏侯湛《寒苦谣 》

立冬节气左右,北方往往会有大规模降温寒潮现象。

所以冬和寒冷是联系在一起的。

那立冬的那天晚上,天气就开始降温,寒潮来了。

夜晚凌晨的霜降,白皑皑铺满庭院,井水边的栏杆,布满冰一样的霜屑。

草木的叶子都萧疏了,带着寒气,时常可以看见落叶纷飞,凋零残破。

这样的大风,连常青的松树也被吹落了叶子,连竹子的竹竿也时有摧折啊。

这样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连竹子和松树都被吹折了树干,吹落了树叶。

在棉花还没有成为人们御寒常品的西晋,人们对付寒天的衣裳,多半是衣裳夹层里,塞上芦苇絮,葛麻丝,甚至是树叶。只有相当富有的人,才会穿着皮毛衣裳。那么对于冬天的第一场寒潮和风,那感受,就是“寒苦”,寒冷,让人凄凉苦涩。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对温暖和富庶的时期。

这里的节气诗是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带,相对太平富裕的时代,人们对于冬天的感觉,有了生产力的加持和社会的进步,变得从容起来。

霜降之后的早霜,散发着幽幽寒气,看,居然有的地方,早上都结了冰,不过很快太阳出来就化掉了。

那月亮儿弯弯,挂在湛蓝的夜空,可爱娟娟,那高天上,雁阵南飞。

田里的作物种子,到这个时候艘归仓了,人们开始准备冬天的棉衣和皮毛衣裳。

那燕子据说,已经飞往南方的海边。在那里,它们将化作海中彩色的蚌壳,等待生命又一个轮回。

唐朝长安的立冬,依然有着寒气,但是人们更乐于在丰收之后的闲暇里,品味遐想。

“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

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

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北宋 · 唐庚立冬后作 

这是宋朝岭南福建地区的立冬。虽然是立冬,但是这里明显不够冷。

吃着清甜的甘蔗,冬天来了,这里却是清幽而绿色。

好容易这里昨天下了点霜,这是罕见的,到叫人快乐。物以稀为贵。

篱笆外的菊花依然盛放,仿佛重阳节根本没有过去,而酒水里,却有一点点冬来的味道。

我看到西边的邻居,芭蕉树已经成熟了,眼睛看过去,那一串串香蕉,像梳子齿一样整齐,哦,那一串已经呈现出最美的黄熟的样子,格外清丽打眼。

实际岭南的初冬,如此黄绿可喜,北方的人一定以为自己在最宜人的早春晚秋。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南宋 · 陆文圭《立冬 》

南宋都城在杭州,且疆域大部分都在长江以南。立冬是古老的节气,但江南的冬天,如此清美,有着动人的秋色和喧嚣。

江南温暖少雨,从晚秋过渡到冬天。

那菊花仍旧茂盛生长,带着早上的清露,那红叶缓缓凋谢在风中。

我想着边关地区,已经寒气凝结在号角上,但是这里,家家户户的黄昏,如此热闹,都在打谷舂米,连着欢歌欢笑。

而我却享受着这里晴好温暖的冬色,整天不是闲逛就是睡觉。

有时候想,自己如此衰老懒惰,对不住那边关值守的将士啊。

实际这是太平赞歌。南宋虽然在元蒙和金国的军事高压下,但是这里的人们勤劳,利用气候多多生产,在没有战乱的时节,有着安宁和富庶,让人沉醉。

而十月小阳春和十月小春这样的农谚,在宋朝成为十月早冬的代词。

因为江南气候温润,节气虽然立冬,温度下行,却是停留在春天一样的清美里。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南宋末 · 仇远《 立冬即事二首 其一 》

江南的早冬,细雨轻寒,连霜降都少见,庭院中是树木,叶子半青半黄,离凋零还远着。

这样温润的气候,进入立冬十月,也就进入了这里常说的十月小春和小阳春。

我渴望在冬天看到梅花,只是这里这么温暖,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寻访梅花的芳踪和香气。

在宋朝,梅花备受人们喜爱。可是梅花的盛开,却是要漫长的低温气候。

要想看梅花,这样的天气,是太早了点。

江南的梅花,非要到正月左右才盛开。

不过这也激发了宋朝人对于梅花的期待,从早冬开始,就等梅,访梅,思梅,直到晚冬早春踏雪寻梅。

“败荷折蓼溪村景,黄叶青苔野老家。

赖有海棠相煖热,小春重放一番花。”南宋 · 刘克庄 《冬煖海棠盛开三绝 其一 》

南方的立冬节气之后,虽有寒气,但是草木凋零得慢,而南方温润晴和的气候,往往会让一些盛开在春天的花木,有着错觉,以为春天到了,而反季节茁芽开花。

最典型的就是敏感与阳光和温度的木本海棠。

此时往往会焕发海棠的生机,在枝头开出清丽的花朵。虽然没有春天繁茂,但是那种自有春天才能见到的胭脂红,分外点缀早冬如春。

残败的荷叶,摧折的蓼草,是江南乡村的早春景色,那溪边的人家,上面是黄叶树,下面却是青苔满地,一地黄叶飘青苔,别有清幽。

而最俏皮的是海棠花,在温暖的早冬的阳光里,在十月小春的季节里,重新绽放出一番动人的花朵。十月小春天,红叶红花丽冬天。

立冬节气,南北气候不一样,但是冬天来了。

你在哪里,你家乡或者你所在地方的立冬和早冬,是怎样的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搜索建议:
热传

 《左耳》里的歌名都有哪些?

《左耳听见》(李珥的歌)《左耳》(许弋的歌)《十八岁的那颗流星》(蒋姣的歌)《毒》《鞭长莫及》左耳。你的心里有一面墙 打开就能够看到天堂 我的心里有一些慌 怕记...(展开)

热传

 平行世界是什么意思?

平行世界也有很多理论的。平衡世界就是再我们的宇宙外有好多或一个同样存在的宇宙。有的理论认为平衡宇宙是因为可能性存在的。比如这个宇宙里你因为某件事犹豫不决。最后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