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福建富豪许荣茂:1年收租193亿元,4年狂赚850亿。

1998年,在全国平均月工资还仅仅600元的时候, 福建富豪许荣茂突然出手,花费40亿的价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买下两块地 。

不等众人惊叹,一年后的1999年,许荣茂又在上海最繁华的黄浦江东岸,再次买下一块地,盖起了国内最高的住宅楼。

接连在北京、上海两座国内最繁华的城市买地盖楼,许荣茂到底是什么身份?

他又是如何在1998年,便拿出来40亿盖楼的呢?

1、

1950年,许荣茂出生在福建一个中医世家之中,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

或许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也或许是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总之小时候的许荣茂一直立志当一名医生。

用许荣茂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从小没有太大的志向,能够子承父业当一名医生就心满意足了。”

对此父亲也没有反对,学医虽然辛苦,但说到底也是一门正经营生。

况且无论环境怎么变化,这治病救人的行当总还是会受人尊敬的。

就这样,许荣茂自幼便开始跟随父亲学医,十几岁的时候便已经能够独自为病人拿药。

眼看着许荣茂的医术越来越好,父亲终于可以放下心来的时候,行业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 。

许荣茂子承父业的梦想,终究还是胎死腹中。

恰好此时,内地掀起“赴港”谋生的热潮,这让中医梦想破灭的许荣茂,再次燃起了希望。

1970年,下定决心的许荣茂告别父亲,独自来到香港闯荡 。

刚开始的时候,许荣茂凭借自己的中医知识,很快就在药店中找到一份学徒的工作,然而这份工作并没有干多长时间,许荣茂就被辞退了。

说来也是委屈,被辞退和许荣茂的医术没有关系,只是单纯的因为出生泉州的他听不懂粤语,没办法与顾客沟通。

或许换做其他人,内心多少会有些沮丧,但是许荣茂却没有,他也清楚地明白这对自己的窘迫并没有任何帮助。

许荣茂说: “学中医的经历对我的成就,不在于掌握多少疑难杂症,而在于帮我养成了处事不惊的心态。”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许荣茂清楚地意识到,在没有掌握粤语之前,自己不可能找到任何需要与人交流的工作。

为了谋生,许荣茂选择进入工厂打工,一边谋生一边适应粤语的环境。

在这里兜兜转转过了几年的时间,许荣茂终于融入到香港的生活中,这个时候,他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

原本,许荣茂最希望的还是进入熟悉的中医,然而一次意外让他接触到证券行业。

在当时的许荣茂看来,证券不就是低进高出吗,这有什么难度,于是就屁颠屁颠跑去应聘。

然而没想到,这还真的让许荣茂给应聘上了。

甚至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之后,许荣茂还当上的证券经理。

不知道该说许荣茂是真的有天赋,还是当时的证券行业规则就是这么简单。

但不管怎么说, 证券行业的成功,为许荣茂带来了第一桶金 。

有了一定本金之后的许荣茂,人生就如同开了挂一般。

2、

1980年的时候,香港联交所成立,这也预示着香港证券界“四会鼎立”的局面即将结束。

许荣茂敏锐地从中嗅到机会, 在1981年的时候选择辞职,自己创办证券交易公司 。

不得不说,许荣茂选择的实际非常的好。

1969年以来,香港虽然证券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因为“四会”并存、竞争的缘故,导致证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

经常会导致香港股市暴涨暴跌,从长远看不利于投资者的热情。

而在1980年香港联交所成立之后,一统行业内部,“四会”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停运,但是也已经有了这个趋势 。

许荣茂的目的,就是想要趁着证券行业还没有形成有效规则的间隙,挣最后一笔快钱。

事实证明,许荣茂的决策果然是独到的。

从1981年到1983年的两年间,许荣茂就在证券市场卷走上千万 ,为自己赢来一笔庞大的启动资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许荣茂有些动摇了。

此时香港的证券行业,已经呈现出一股接近疯狂的上涨状态。

尤其是随着“四会”即将在1986年正式停运的消息传来之后 ,股民的热情更是达到空前,市场股价更是节节攀升。

哪怕许荣茂不是经济学家,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也敏锐地捕捉到其背后所蕴含的风暴。

自认为已经赚够钱的许荣茂,果断选择将公司卖掉,退出证券市场。

事实证明许荣茂的这个决策是明智的。

香港股市在经过1986年猛涨之后,到1987年便开始直线暴跌,无数人在这次震荡中倾家荡产 。

当然,这一切都与早已退出证券行业的许荣茂无关了。

成功在证券行业变现的许荣茂,急需寻找一门新的行业。

而恰恰在此时,内地“下海潮”出现,各地鼓励港商、台商回内地办厂 。

许荣茂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带着这些年挣的钱回到老家福建,开办了一家纺织工厂。

按照道理来说,纺织厂技术含量不算太高、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怎么也不会亏本才对。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或者说许荣茂选择的入场时机、场合都并不合适。

福建自古以来,纺织行业就不算特别的发达,或者说是压根没有发展的必要。

福建往北紧靠着盛产丝绵的江浙地区,往南又紧挨着国际港口受到国外丝绵的冲击。

在这种便利的条件下,福建完全就没有发展纺织的必要,直到1942年当地用布困难之后,才在各地鼓励纺织厂的建设,但成效依旧平平。

比如 整个泉州,一直截止到1948年,也仅仅只有20家纺织相关的工厂 ,其中还包括许多针织厂、毛巾厂这种规模比较小的产业。

可见,在福建盖纺织厂,本身就不算是一个特别明智的选择。

其次,1984年出现的“下海潮”,导致许多工人辞职创业,凭借手艺开办家庭作坊。

其中纺织行业相关的作坊,凭借着上手难度低、成本低的特点,迅速抢占各地市场。

在这股冲击下, 就是江浙地区从业多年的马建荣、陈建华,也都曾陷入困境,更何况是许荣茂这种门外汉了 。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许荣茂的纺织厂生意并不景气,别说赚钱了,能够维持不亏就得谢天谢地了。

或许是因为学医养成的从容不迫,即便是面对转型失败,许荣茂也并没有着急。

他利用这段时间,往返于各省之间,一边考察市场环境的变化,一边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3、

1988,房地产行业行业出现巨大变动,这也预示着商品房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

许荣茂捕捉到这个变化,在1989年正式进入房地产行业。

不过与大多数房地产商不同,许荣茂并没有选择目前火热的香港进行投资,反而将目光放在没有多少房地产商注意的北京。

在许荣茂看来,北京的潜力在所有城市中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投资机会。

到了1994年,房地产行业环境再次发生变化,各地开始鼓励以商品房来缓解住房压力。

许荣茂知道自己的机会来, 当即斥巨资在北京拿下10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以建设“亚运花园” 。

这个举动,在业内掀起一片哗然。

虽然大家也能够隐约捕捉到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但是却没有谁敢直接像许荣茂这样果断。

但许荣茂却不管这么多,心中认定了北京地产行业的前景,前前后后拿下不少的地产。

而真正让许荣茂声名远噪的,还是1997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几乎崩盘,这也 连累着国内许多外贸公司订单堆积,资金无法正常运转 。

这个时候大家也都意识到,在这场危机中没有谁能置身事外,迟早都会遭到波及。

所以大部分的商人,都是选择收缩产业、降低内耗,以求危机的平安度过。

但许荣茂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的只是那些商人而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影响并不大,完全没有必要收缩产业。

所以在这一年, 许荣茂携“华澳中心”开盘,平均售价超过5000元,而且在最初开售的时候还不接受按揭购房 。

可以说,即便是在生意景气的时候,能够在“华澳中心”全款购房的人都并不算太多,更何况现在大家都是紧紧捂着钱袋子。

所以“华澳中心”在开始的时候,出售出去的房屋并不算多。

但对此许荣茂并不在意,或者说从一开始,他的目标就放在了中高端市场,为此“华澳中心”无论是设计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排在北京众多小区的前列。

而且因为此时大家都认为行业不景气,所有大多数的同行都选择了延期开盘,这导致“华澳中心”无形中也减少了许多竞争对手。

正是凭借这些优势,让“华澳中心”在销售情况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依旧为许荣茂带来一笔不小的资金。

按道理说,许荣茂流动资金到账,手中又有现成的项目,只需要老老实实开发“亚运花园”,就足够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许荣茂完全可以稳步谋求发展,完全没有必要再冒险了。

然而许荣茂的举动再次出乎众人的意料。

他先是在北京拿下16万平方米土地,用以建设紫竹花园。

之后更是加大投入,拿下一块20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以打造御景园。

前前后后两块土地,让许荣茂在一年之内累积投入了40亿元 。

这么大张旗鼓的扩张,在外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毕竟就算现在拿下来了,按照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也没有多少的营收。

但许荣茂却不太在意,或者说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解。

首先, 现在市场环境不景气,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拿下土地的成本会降低 。

况且即便是现在拿了地,当下也盖不好,等楼盘开售的时候,金融危机早就过去了。

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买入,在市场繁荣的时候开售,这么好的机会,许荣茂怎么可能会错过。

其次,在许荣茂看来,房地产挣多挣少还在次要,最主要的是得先挣到钱。

房地产现在最常用的模式一直都是“跑马圈地”,即拿钱买地抢先一步抢占市场,至于盖楼的事情以后再说 。

这种模式最重要的是手头得有钱,或者是能贷到钱。

许荣茂也是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所以才会疯狂买地。

即便是现在卖楼挣不了多少钱也没关系,只要这个还没有卖完,许荣茂就可以凭此一直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况且 到了1998年,国内彻底停止住房分配,商品房的地位再次被拔高,这更让许荣茂提高的信心 。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许荣茂才会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选择开售“亚运花园”。

且不说这个楼盘到底卖出去多少,但至少为许荣茂回笼了一大笔资金。

甚至凭借抵押“亚运花园”,为自己贷到一笔不菲的资金,继续扩张产业。

在这种资金模式循环之下,还真的让许荣茂的资产越滚越多。

到了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彻底消散,国内各个行业开始逐步恢复。

这阶段也是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最迅猛的时候。

相较于其他同行,此时的许荣茂要钱有钱、要地有地,甚至手头还握着几个待出售的项目,自然占尽优势。

此时的许荣茂,已然成为整个北京房地产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已经鲜有人能够与他抗衡 。

然而这个时候,许荣茂早已经不满足于一城一地,反而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区。

4、

其实早在1992年,国内便已经开始发展上海浦东的趋势 。

很多房地产商瞅准机会,纷纷抢先一步抢占浦东市场。

这个时候许荣茂自然也注意到了,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此刻入场。

一是因为此时他的重心都放在了北京市场上,并没有余力顾及他处。

二是因为此时浦东还没有彻底发展起来,还没有到最佳的入场时机。

直到1999年,许荣茂已经稳定了北京市场之后,这才下定决心进入上海市场。

凭借着庞大的资金开路, 在上海浦东的黄浦江岸盖起了第一栋住宅楼——世茂滨江花园 。

这个小区位处上海最繁华的地域,完全按照五星级住宅的标准建造,是当时国内最高的住宅楼。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这栋楼虽然卖的贵,却依旧备受追捧。

2001年—2003年的这三年间,“世茂滨江花园”一直是全上海的销售冠军 。

至此一役之后,许荣茂与“世茂地产”彻底在上海打开了局面。

但许荣茂的目标从来不单单是上海一地的房地产行业。

许荣茂在打响上海第一炮之后,便掉头部署杭州、苏州等地。

到了2004年,许荣茂已经以上海为翘板、以苏杭为根基,彻底打通长三角地区房地产行业 。

也正是这一年,许荣茂立足于住房用地,突然转型商业用地,立志于打造全产业贯通。

这也是立志打造高档小区的地产商,所惯用的方式。

高档小区除了地理位置优越、服务优质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配套设施也要高档次。

但很多楼盘在盖的时候,周围就是一片空地,根本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楼怎能够算高档呢?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许荣茂会将周围的用地一起买下了,或是盖酒店、或是打造步行街、或是打造办公楼……

总之就是力求将小区周围全产业打通。

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策,让“世茂地产”发展迅猛。

一直到产业整合的2019年,“世茂地产”已经能够达到年营收2600亿。

到2020年,“世茂地产”更名为“世茂集团”时,全公司资产已经高达4714亿。

而许荣茂自己的财富, 也从2016年的450亿财富,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1300亿,四年狂赚850亿,位居全球富豪榜64位 。

到如今,许荣茂手中掌管着1.2亿平方米面积的建筑,光是每年收租就高达193亿。

这还是在许荣茂手中还握着价值13000亿的楼盘,没有卖出去、或租出去的情况下。

按照许荣茂自己的说法,他早些年的时候其实只是想要安于现状,子承父业成为一名中医。

只可惜造化弄人,在福建的时候,他没能子继承父业。

在香港的时候,许荣茂去药房当学徒也被拒。

不得已之下,许荣茂才去进厂打工、投身证券行业。

甚至之后离开证券行业不景气才转投纺织业,又因为纺织业转行房地产。

可以说,之所以能够成就今天1300亿财富的福建富豪,都是因为他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逼迫着自己做出改变。

“树挪死、人挪活”,许荣茂从来没有想着去改变环境,他能够改变的也仅仅是自己而已。

关注公众号回复:“抽奖 ”即可获得宠粉福利!

搜索建议:
热传

 AJ和Nike有什么区别?

Aj是Air Jordan(空中飞人)品牌的简称,这个品牌是隶属于耐克旗下的,耐克之中包涵了AJ。AJ创立于1985年,起初就是为了给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出签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