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在技术匮乏的年代,一项技术可能会成就一家企业,曾风靡全国的娃哈哈、健力宝和金嗓子,就是一个配方成就的。
相比后来大名鼎鼎的企业,配方的发明者显得默默无闻,连名字都不被人记住。有的将西方免费相送,有的人后来自己创立了公司,但科学家毕竟不是企业家,有好的产品, 未必能赢得市场,他的企业也默默无闻。
1、广东研究员的一个配方,成就了健力宝
1982年,已经干了近10年酒厂厂长的李经纬意识到,继续做酒,不会有多大的前途。
一次李经纬和区盛联喝酒,他这位在广东省乒乓球队当主教练的表弟无意中提到,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的饮料,一个叫欧阳孝的研究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还发表了论文。
之前,李经纬在广东佛山的三水县体委当了多年的副主任,因为受排挤,被派到三水酒厂当厂长。他酷爱体育,尤其是篮球。一听到“运动饮料”,就立马很感兴趣。
很快,李经纬找到欧阳孝,提出合作,他把刚批下来的用于购买啤酒生产设备的的28万元贷款,作为研究经费,供欧阳教使用。
经过,120次试验,欧阳孝终于研究出了一种饮料,定名为“促超量恢复合剂运动饮料”。在商场浸染多年的李经纬很清楚,商品的名字要好懂、好记、朗朗上口,于是给这款饮料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健力宝 。
这就是健力宝的由来。
名字很响亮,但健力宝没有丝毫知名度。恰好,第二年将召开洛杉矶奥运动会,中国在解放后首次派团参加。1993年6月份,国家体委在江苏召开一个会议,商讨随团饮料。
无论是名气,还是企业实力,健力宝显然不占优势,内部不同意,但李经纬通过各种关系,得到了参与评选的机会。会议召开前3天,健力宝一位员工的同学有关系,在一家百事可乐的生产线上,临时罐装了200箱健力宝,紧急送到会上。
没想到,健力宝折服了与会人员,被选为随团饮料。
首次出击的中国代表团表现惊艳,引起全球关注,一个日本记者采访时,发现中国运动员在喝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饮料,于是在报道中称其称为“东水魔水”。
健力宝一炮走红。
随后10多年,健力宝横扫中国饮料市场,力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鼎盛时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李经纬也成为当时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
当然,他成为悲情人物,在刑期内去世,以及健力宝遭遇的让人唏嘘的曲折经历,那是后来的事了。
还让人感慨的是,从始至终,很少有人记得健力宝配方的发明者欧阳孝。
2、免费配方成就金嗓子,发明者的头像后来被换掉
1988年,一个叫江佩珍的广西女企业家,来到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
她当时已经是一位很传奇的人物,没上过什么学,13岁就到柳州市糖果二厂当学徒,18岁时就成为副厂长,33岁成为厂长。
通过引进生产线等,江佩珍领导的柳州市糖果二厂不可思议地脱颖而出,到1988年,年产值接近1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
但他们的产品没有什么特色,同行纷纷模仿,江佩珍意识到必须找一个更好的产品,于是带着5个人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
学校很重视,组织10位老教授参加,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见面时,江佩珍向教授们深深鞠了一躬:
我没进过大学的门,没想到今天实现了进大学校门的理想,我是来拜师学艺的。
这让大家很感动,其中一位叫王耀发的教授,拿出了一个运用生物工程方法治疗慢性咽炎的配方。王耀发是生物学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细胞损伤修复的研究工作。他被江佩珍所感动,说:
免费把我研发的中药润喉糖的配方送给你,不要钱。
而且,他还同意产品上使用自己的肖像。
几个月后,柳州市糖果二厂根据王耀发的配方生产出了产品,像李经纬一样,江佩珍给产品起了一个好听易记的名字:
金嗓子喉宝。
短短几年,金嗓子喉宝横扫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5年,金嗓子在港交所上市,69岁江佩珍做出了那个很夸张的敲锣动作。
后来,金嗓子和江佩珍曾引起很多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请”巴西球星罗纳尔多做广告,据说,大罗根本不知道,只是吃了一顿饭,拿着产品拍了张照片,当然也拿了几十万,后来双方还对簿公堂。之后,金嗓子又“请”来另一位巴西球星卡卡代言。
另一个争议是,2015年,金嗓子将在包装盒上用了20多年的王耀发的肖像,换成江佩珍本人的头像。
近年来,金嗓子陷入危机,已经70多岁的江佩珍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
而王耀发教授始终没有发声,专心于教授和科研,曾被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
3、成就中国首富,自己曾创立公司
与江佩珍到华东师范大学同一年,宗庆后也到了当时的浙江医学院,找到营养系主任朱寿民教授。
1987年,宗庆后承包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什么都做,到校门口卖文具,骑自行车卖棒冰。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当时的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营养不良,父母辈、祖父母辈都拿他们当宝,不少孩子养成了偏食、不爱吃饭的习惯。加上他曾给一种花粉口服液做过代销和加工,他认为如果生产一种“开胃”的产品,肯定很畅销,于是找到了朱寿民教授。
朱寿民教授是绍兴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大学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浙江大学和上海医学院, 主攻生物化学专业,偏重于营养和食品制造。1951年到浙江医学院任教,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营养学专业和营养系。
接受宗庆后的委托后,朱寿民按中医配伍原理,用药食同源的食物,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研发出了可以一种调理脾胃的配方。
宗庆后很快按配方生产出一种口服液,也起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
1989年,产品推向市场,一下火遍全国,当年就卖了近500万元,2年后突破1亿元。
娃哈哈就此横空出世,后来又进入其他饮料行业,推出“AD钙奶”、营养快线等畅销产品,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企业,鼎盛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2021年超过500亿元,宗庆后两度登顶成为中国首富,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
朱寿民被称为“娃哈哈”之父亲,但没有信息表明,他因此获得多少经济回报。
2003年,已经78岁的朱寿民教授,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杭州浙大寿民营养医用食品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主要做蛋白流质粉,这是一种主要改善肠胃营养吸收等问题的产品。
公司位于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里,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是法人股东。
但无论是产品还是公司,都没有形成很高的知名度。
都用自己的配方,成就了后来在中国红极一时的产品和企业,比欧阳孝和王耀发更进一步,朱寿民后来还自己创办了公司,但科学家和企业家毕竟不一样,拥有技术,不代表能做出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更不代表能做出成功的企业。
相比自己的配方成就的产品企业,他们都显得默默无闻,没多少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甚至网上找不到一张他们的清晰照片,经济上的财富在宗庆后等人面前也不值一提。
在中国,这样成就了他人,自己却默默无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是不是为他们感到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