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法务合同审核

法制日报·法人网讯:在一定会到来或已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法务工作,特别是其中的合同审核工作,会受到什么样的冲击?需要对法务工作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剖析。

跟合同打交道,是大多数企业法务人员,包括律师的日常工作。不夸张地说,“合同审核”无争议地占用了法务百分之六七十的工作时间。法务合同审核的质量好坏,决定了法务工作的绩效高低。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快速“侵入”各领域,包括法律服务领域。未来的法务合同审核工作应该是怎样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法务合同审核工作进行底层的剖析,且深刻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工作可能造成的触动。

法务合同审核的流程与特点

法务审核合同,是基于企业的要求,站在企业方立场,对待签署的合同文书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一个过程。从法律专业角度,法务审核合同是按照法律规定以及交易方之间的约定,对合同的内容、格式进行审查与修改,以发现、排除企业法律风险的过程。这里说的审核合同,不同于起草合同。审核合同是对已有的合同文本提出意见并确定最后拟签字的合同,起草合同是从零开始制作一份合同文本。显然,起草合同一般情况下要难于审核合同,但两者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法务进行合同审核,是有一定流程的。首先,合同是由一定结构体系的条款组成的,合同审核要遵循合同的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指组成合同的条款的排列逻辑。合同条款可以按合同履行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也可以按合同履行的工作内容进行排列。如一份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条款可能多达数百条,必须按一定内在逻辑排序,否则读起来肯定杂乱无章,不易理解,更不易发现风险。合同审核工作,做的第一步,便是把合同的结构和逻辑理清。

其次,法务合同审核时,也是有标准的注意事项的。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合同审核一要审查主体资格是否合格,二要看约定内容是否合法,三要注意合同条款是否实用,四要审查权利义务是否明确,五要看交易需求能否满足。这是审核合同的内容要注意的事项。另外,审核合同的形式,同样有四点注意事项:一是看排版是否美观,二是标点符号及语法是否准确,三是条款内容是否存在冲突,四是标准模块和必备条款是否缺乏。现在的法务人员进行合同审核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照这些注意事项,出具审核意见。

最后,部分法务喜欢将合同审核的要点清单化。对于一份已熟悉的合同类型,法务经常会总结出类似合同的审核要点清单。对着清单进行一一审核,即便是刚入门的新手,其所给出的审核意见也基本会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对他人经验的巧妙移植。如某企业法务部制作了一份采购合同审核清单,列举了该类合同审核的20项要点,从审查交易方“主体资格条款”,到审查“争议解决办法条款”。新入职法务只须对照该清单,即可得出具初步的审核意见。

一般情况下,法务审核合同,会根据自身经验对同一类型的合同,或者存在类似问题的合同,提出类似的审核意见。这保证了同一位法务出具合同审核意见的一致性,同时也反映了该法务人员的认知边界。这样,某个行业或某家企业中的法务,因为该行业或该企业的业务模式是基本定型的,其在工作中遇到大部分合同都是自己见过的、自己审核过的。因此,法务的工作,在合同审核方面,带有较强重复性操作属性。

不同的法务,对于同一份合同出具的审核意见,可能不一致。但因审核时要注意的操作事项是基本一致的,须遵循的逻辑是统一的,更重要的是,用于规制合同的法律、法规是完全一样的,导致法务合同审核意见会大幅趋同。最大的差别,可能来源于企业决策者的不同认知上。它使得不同法务的合同审核意见有一定的个性和偶然性。

人工智能对法务合同审核的影响

基于IBM认知计算机沃森(Watson)研发的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律师Ross于2016年诞生,自此法律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便不断涌现。其实,法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30年前就已开始了。1987年,美国东北大学举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会议(ICAIL)。1991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协会(IAAIL)成立。在IAAIL设定的十大主要议题中,自动化法律文本分类和概括,自动化次要、重复性法律任务的法律机器人等赫然在目。

在中国,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搜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目前的法律与人工智能创业潮中,明显可见的创业方向包括自助合规审查、合同审核、电子证据开示和诉讼结果预测等。这些均表明,法律人工智能(法律AI)已来。在这波法律AI中,聚焦点之一便是法律文件(当然包括合同)的阅读与分析的自动化,这无疑给法务合同审核工作带来巨大冲击。

法律文件的自动化,会给法律行业带来相当深远的变化,它主要指两个层次的自动化。

一是法律文件审阅的自动化。无论是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合规中的调查取证,还是对合同进行分析,都需要对法律文件进行阅读。自动化这一工作将能够显著提升法律人的工作效率。例如,美国的摩根大通公司开发出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原来律师和信贷人员每年需要36万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该软件只需几秒就能完成,且错误率大大降低。作为热门的创业领域,提供智能合同审阅服务的法律科技公司越来越多。

二是法律文件生成的自动化。新闻业正在被机器人写作所改造,法律业正面临着同样的情况。硅谷一家律所Fenwick & West开发的一个程序,可以为准备上市的创业公司自动生成所需文件,这将律师账单时间从数十小时减少到了几小时。国内也已存在若干家致力于合同自动拼接、生成的法律创业公司,机器人辅助起草法律文件的时代看似即将到来。

以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对所有业务流程和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法务审核合同这样一种专业性工作,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前所述,未来合同文本的阅读,可以交给预设的程序完成,并归纳出文本要点。通过对大量文本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输出相应的合同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可能一开始是不完善的、不适用的,但人工智能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使其“自我”变得越来越聪明的特点,最终应会给出与有经验法务人员输出的合同修改意见效果类似的意见。到那时,法务审核合同这样性质的工作,还会存在吗?这也是很多律师与法务人员惊呼要“失业”的原因。

法务合同审核的反思与再定位

法务审核合同,自企业产生法务部门的时候便已是法务工作的重头戏。这种工作,在AI兴起时,真的会被机器取代吗?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一下合同的本质以及合同审核工作的再定位。

合同是企业利益获取的源泉、利益交换的载体。合同审核是合同方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博弈的内容便是风险的排除、转嫁和分配等。法务审核合同的目的是在实现合同商业目的的前提下,排除己方企业的风险。在多数情况下,法务审核合同需要考察的是合同内容的合法合规性、合同交易结构与商业目的的吻合性、合同条款的明确性与可执行性、合同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等。

这些待考察的内容,从信息特征来看,可分为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的信息。从标准化来看,可分为标准化工作、非标准化工作。如合同一般必须包括当事人名称、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和地点、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办法八要素。这便是合同的结构化信息。合同审核工作必须审查合同是否满足了这八要素,这便是合同审核的标准化工作。

当然,根据合同的复杂程度,主要指合同交易行为的复杂程度,结构化信息和标准化的操作,组成比例是不一样的。越复杂的合同,结构化信息和标准注意事项的审核,其重要性就越小,非结构化信息和非常规操作的组成比例就越大。我们应重点关注那些非结构化的信息,以及进行非常规的审核操作,而不是结构化信息和常规工作部分。

另外,符合企业合同商业目的的审核,不应是一次性的合同修改,还应包含合同签署之后的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也即合同审核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动态的。动态的合同审核才能真正保证合同从签署到履行的一致,或及时发现合同履行与合同签署不一致之处,从而及时拟定应对策略,以满足合同目的的最后实现。

再者,有价值的合同审核意见,不仅要考虑合同本身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管理层对合同修改意见的接受程度,以及合同对方对合同修改意见的接受程度。合同审核工作还是一个沟通、说服和心理较量的工作。

综上,真正有价值的合同审核,是在理解合同交易行为的商业背景,与管理层充分沟通之后,得出已包含了法律、风控、商业与管理等综合考量的审核意见。它同时融合标准化的条款处理、非标准化的思考与协调等行为在内,是一个讨价还价、动态、变化的结果。这是我们认识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务合同审核工作的出发点。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法务合同审核

未来的时代属于人工智能的时代,人工智能会改变法律服务的流程与方式,这一点似乎没有疑问。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律师,由它们来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完善的法律服务吗?这种担忧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据悉,一个名叫DoNotPay的机器人律师已在伦敦、纽约和西雅图帮助16万人打违章罚单申诉案件了,且胜诉率为60%。

创新工场的李开复曾提出一个“五秒钟准则”,即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可以在五秒钟以内的时间里,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据他预测,从事翻译、新闻报道、助理、保安、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等工作的人,未来10年将有约90%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对照“五秒钟准则”,合同审核工作似乎很幸运。一般的合同审核,似乎肯定不只要花掉法务的“五秒钟”。但法务处理的大量合同,很多是范本合同或格式合同。在形成合同初始文本的时候,合同制作者即有意识地将合同条款标准化、格式化,以提高下次使用合同的效率。这样的合同,审核起来无疑会非常快。辅助于合同文档的对照功能,一份新的格式合同或范本合同,审核起来似乎又是可以一键搞定的事。

如这种可标准化、结构性强、重复性高的合同文档数据处理在法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确可以借助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将审核工作自动化,减少律师和法务人员的使用。而且,随着计算能力的持续提高、算法的迭代优化以及法律大数据的逐步积累,不仅是合同,起诉书、备忘录、判决书等高级法律文件也可以自动生成。

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下法务合同审核何去何从呢?每家企业是否还要配备专门的法务人员来审核他们的合同,还是交给机器就好?其实,正如知名的人工智能专家杰瑞·卡普兰在其著作《人工智能时代》所说,“大部分工作将发生转变而非消失”。基于前文对法务合同审核工作的反思,我们认为,在合同审核中,有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大量的依赖于人类沟通的操作,大量建立在合同方之间斗争和妥协的行为,这些是无法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的。完全不需要人类沟通与协调行为的合同签署过程,其实是不存在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出现能够完全模仿人类特有的理智与情感的智能机器人,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由法务来审核合同仍是有必要的,但形式已发生改变。对于那些可标准化的简单合同,可以设计出智能合同审核系统,以提高企业合同管理的效率。对于那些复杂的,需要多方沟通、多领域判断的合同,仍需富有经验的法务来审核。对于那些中间地带的合同,便处于杰瑞·卡普兰所说的“人机协作”状态,即机器先初步审核,得出初步审核意见,然后由人类律师或法务去复核、修改及完善。特约撰稿 陶光辉

编辑:法人编辑

搜索建议: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法务合同审核  
热议

 如何评价陈凯歌和陈红的爱情?

文/菲藕莞尔。陈红这样一位人间尤物,她的美既有古代的典雅底蕴,也有现代的时尚感,风华绝代的她成了每个男人的梦想,陈凯歌也不例外。陈红和陈凯歌一朝有孕便成婚,这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