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大模型时代,重估百度移动生态

导语:当下的百度移动生态不再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末期的传统业务,而是大模型时代机遇下的弄潮儿。

路言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生态这个词,大约于2015年开始在中国科技领域盛行。当时,很多企业都给自己冠以生态之名。例如在互联网领域,有阿里生态、腾讯生态;在智能硬件领域,有小米生态、华为生态。

但其实在中国科技产业,百度才是最早践行生态模式的企业。成立于2002年的百度联盟,便是百度生态的最早雏形。

当时中国正处于PC互联网发展早期,各类门户网站流量井喷,但却找不到好的变现手段。这时,百度成立了百度联盟,通过搜索引擎把这些网站的流量和广告主对接起来,很好地解决了创业者的商业变现问题。这个时间的生态雏形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早期互联网产业的加速发展。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产品的主流形态开始从网站转向App。基于百度App来搭建自己的内容生态,由此产生了百家号。百家号的诞生,让百度从PC互联网时代只是链接外部网站内容的生态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留存在自己产品体系内的更紧密生态,并基于自己在人工智能推荐的优势,在信息流领域又逐步领先,成为全球范围内将“搜索+信息流”融合最完美的移动生态,汇聚了海量内容创作者。

而在大模型时代,百度再一次迎来更大的生态进化机遇。就在最近,百度移动生态在武汉举行的2023年百度联盟大会上,向外界展示了多个变革性动作,有望带来百度移动生态的一次新跃迁。

2

笔者现场参加了此次百度联盟大会,并专访了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总经理何俊杰。系统总结下来,笔者认为大模型技术对百度移动生态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大模型技术为百度移动生态带来全新的AI原生应用。

其中,文心一言App便是百度从0到1打造的全行业首款大模型AI原生应用,每个用户都可以与它进行对话互动,让它回答问题,以及协助用户进行创作等,类似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自己的AI“私人助理”。

前不久,百度文心一言App正式向公众开放,获得市场热烈反响,开放首日便登顶多家应用商店热榜,只用一天就突破了100万用户数的大关,文心一言首日回答网友超3342万个问题。打破传统,打造了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让其充满无限想象。

何俊杰还表示,文心一言App还只是百度打造AI原生应用的开始,未来百度移动生态还会在新的机会领域,持续探索新的更能满足用户刚需的全新AI原生应用。

第二个维度是,大模型技术带来百度移动生态原有存量应用与服务的重构。

其中,百度文库便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其在大模型技术诞生之前,一直是一个文档查找的平台。但基于大模型技术推出的“AI做PPT”等生成功能,效果突出,“AI做PPT”功能很快便通过口碑传播实现超过200万人次的体验,远超百度团队的最初预期。

过去,百度文库只是一款单纯的文档查找平台,价值局限。大模型带来的生产力想象空间,再加上超过一亿的月活跃用户与12亿的文档内容总量储备,让其开始进化成为一个解决用户查找、创建、创作、管理等复合需求的“一站式”智能文档平台。这样的平台,无论用户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望实现倍增。

第三个维度是,大模型技术全面赋能内容创作者、广告主等生态伙伴。

其中,针对内容创作者,百度以AI创作六大件和智能创作助手为抓手,打造全新的「AI创作经营平台」,这些工具很好地解决了创作者创作效率低与经营变现难两大痛点。创作者痛点的解决,自然会带来百度内容生态的进一步繁荣。

例如,笔者在尝试百度移动生态的独立视频剪辑度加剪辑时,便对其拥有的AI提词、AI成片功能感到惊艳,其让过去颇为复杂的短视频创作变得极为简单。据悉,目前,已有64万创作者在使用百度AI工具进行创作辅助,共产出超过1400万篇内容,累计播放量达到300亿。

在广告行业,有一个被从业者经常提起的“哥德巴赫猜想”,即广告主知道有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但不知道到底浪费在哪里。大模型技术的出现,让广告行业的这个“哥德巴赫猜想”有望被解决。

其中,百度移动生态将大模型技术与广告行业的特点相结合,打造了擎舵、轻舸等商业产品,重构了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和创意生产。例如,大模型带来的“对话”式交互能够更直接地表达用户需求,这比传统的关键词搜索更加精准;大模型带来的广告创意“秒级”生产,可以匹配用户千人千面的需求,甚至还能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时优化”,真正带来个性化的广告时代。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即大模型技术让百度移动生态有望实现在开发者群体的生态突围。

在大模型技术出现之前,百度已经在移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而开发者对于一家生态企业是极为重要的,其能够诞生很多自下而上的模式创新,对生态形成巨大反哺。例如,全球最成功的两个生态莫过于苹果的iOS生态与谷歌的安卓生态,这些生态成功的根基便是无数开发者的助力。

大模型技术的出现,让百度在吸引人工智能原生应用开发者上便具备了差异化优势。这就像百度云计算与智能硬件一样,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让百度智能云与小度智能硬件业务不仅成功实现行业破局,还在细分市场获得了领先的行业地位。

基于这样的判断,百度移动生态在百度联盟大会上,面向开发者群体发布了文心一言插件生态平台“灵境矩阵”,其主要针对插件开发者在技术、流量、变现上的需求和痛点,提供生产赋能、分发贯通与商业共生三大核心能力。

其中,在生产赋能领域,灵境矩阵平台为所有开发者提供低成本的平台接入能力和生产力工具;在分发贯通领域,为开发者提供百度内和百度外流量分发的通路,让好的开发者能够脱颖而出;在商业共生上,灵境矩阵平台打包了百度在To C和To B领域的商业能力、运营能力,与开发者共生共存。

插件机制是拓展大模型能力边界及构建大模型应用生态的关键,能够更好地解决用户个性化、复杂化的需求。何俊杰表示,“如果说大模型是一颗聪明的大脑,那么插件就是大模型的手和脚,让大模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百度灵境矩阵平台将大大降低大模型插件开发的成本,无论是各类服务提供者、专业数据拥有者,还是只是有创意有想法的普通人,都能成为插件开发者,最终实现“人人可AI”。

“灵境矩阵”平台于9月1日开启内测邀请后,也获得了开发者的热烈欢迎,首批近百家合作伙伴的名额很快满员。其中,包括了携程旅行、汽车之家、懂球帝、喜马拉雅、航班管家、土巴兔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等各个领域的开发者。未来,“灵境矩阵”平台将面向更广范围的开发者开放,百度也将在全网场景开放百亿流量、千万算力和亿元基金,扶持激励这些开发者共建插件生态。

随着插件生态发布带来百度移动生态内涵的丰富,成立超过20年的百度联盟也随之进化,在此次大会上正式推出了AI组件商店,为联盟合作伙伴提供AI Native开发的支持、配套的商业化能力、应用培训三大服务。联盟伙伴通过一站式接入AI组件商店,可以做到从模型到产品研发阶段的一站式输出,整体流程更加高效。

例如,内容型原生应用开发者可以借助AI组件商店,调用文生图、图生视频、视频生短剧的AI生成式能力,开发出“AI小说短剧”,并开启这个新场景的变现;插件开发者可以开发出擅长的能力,通过AI组件商店分发给需要的其他开发者,插件开发者将获得“能力”收益。

AI插件开发者、AI原生应用开发者的加入,是百度移动生态朝着纵深发展的一次重大进化,也是百度联盟的一次重要商业机遇,其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实现流量场域的拓宽,业务场景的延展,找到大模型时代的商业化新大陆。

3

当前,百度公司已经形成了包含百度移动生态、智能云、智能硬件与自动驾驶等多元业务。但在提到百度移动生态时,人们还一直习惯将其称为百度的基本盘,或者压舱石业务。

在“基本盘”与“压舱石”的称呼背后,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百度移动生态的营收贡献与利润贡献高度稳定,是百度体系内的关键业务。第二层含义或许还有,百度移动生态是百度传统主业,不是未来业务增长的主力军,百度长期增长所依赖的是智能云、智能硬件与自动驾驶等创新业务的驱动。

如果没有大模型技术的出现,这种看法也许不会有太大争议。毕竟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到顶的时代,全行业面向消费者的To C产品都已经增长乏力,且迟迟没有新的模式创新出现。百度移动生态也只能在“搜索+信息流”为核心的双引擎模式下进行运营层面的改善。

但大模型技术的出现,让这一底层逻辑发生改变。因为大模型带来的第一款全球级爆品应用ChatGPT便是一款面向消费者的To C应用,足见其在C端市场的潜力。而在中国市场,人们也对To C市场出现新的爆款应用充满期待。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对To C端的大模型爆款应用越来越形成共识,即其很难出现横空出世的创业,而是需要两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方面是在大模型技术领域的领先能力,另一方面是在To C领域拥有固有的用户与流量优势。

而在当前的中国整个科技产业,兼具上述两个条件的企业有且只有一个,其便是百度。其中,文心一言App的初露峥嵘,百度App的用户增长以及百度文库等业务的“老树开新花”,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下的百度移动生态不再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期到顶背景下的传统业务,而是大模型时代机遇下的弄潮儿。在专访中,何俊杰便将其称为百度移动生态难得一遇的一次“代际革命”,未来整体业务的战略中心就是把握住这次重大机遇。而处在“代际革命”下的百度移动生态,值得公众对其长期价值进行一次重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模型时代,重估百度移动生态  模型  模型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  移动  移动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百度  百度词条  
热议

 中国互联网大厂的ChatGPT追...

五一长假前后,我有幸跟一些互联网大厂的朋友深聊,大家有一个话题是绕不开的:ChatGPT,以及由此席卷而起的“生成式AI”潮流。A股市场当然早已把一切能攀上GP...(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