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西南各省改土归流和区划调整的故事。当年,鄂尔泰调整了四川、云南、贵州等各个省份的区划,并且奠定了近现代的区划格局。在建国之后,云南省与四川省还曾经出现了区划调整,云南省的40多个乡镇,陆陆续续划入了四川省管理。那么,云南与四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调整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四川省的基本情况。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同时也是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大省。2021年,四川省的GDP总量达到了5万多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四川省的总人口8700多万,在全国各个省份中,排名非常靠前。四川省的气候适中,再加上属于盆地结构,四川省的粮食产量很高,粮食种类非常丰富。
四川省的生活非常舒适,出现了少不入川,老不离蜀的说法。四川省的管辖面积很大,下辖了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总计21个地级区划。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其中,成都市属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综合实力非常强,与重庆市联合打造的成渝都市圈,发展潜力巨大。今天,我们需要聊的攀枝花市,属于四川省18个地级市之一,攀枝花市是六七十年代逐步崛起的城市。在攀枝花市的区划中,有40多个乡镇是从云南省划入的。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变迁呢?
四川省与云南省的交界地区,地形非常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下,人们的出行、交流,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区划,都非常模糊。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并没有省级区划的概念。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辽阔的帝国。
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并不合适。因此,元朝在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上,完善之后,推出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云南行省、四川行省、湖广行省等等。请注意,这一阶段,四川行省、云南行省的区划,与当代的云南省、四川省存在巨大的差异。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继续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
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进而出现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在西南地区,川、滇、贵的区划格局形成。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消灭了南明各个政权和农民起义军势力,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了各省的区划,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雍正皇帝在位时期,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期间,大规模调整了西南各省的区划。
把四川省的东川府、乌蒙府、镇雄府等地,划入了云南省。把四川省的乌撒府、镇雄府等地,划入了贵州省。在这一轮区划变迁以后,三省的区划彻底形成。云南省与四川省的交界西段,由于地形结构复杂,双方并没有划分清晰的省界,而是以金沙江为界。金沙江北岸隶属于四川省,金沙江南岸隶属于云南省。
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金沙江上并没有跨江大桥。两省人们之间的往来,主要依靠渡船。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尤其是四川省内,各路大小军阀混战了10多年,出现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的说法。1939年,西康省组建以后,云南与西康、四川两省的交界区域,发生了新的变化。
金沙江北岸的西部地区,开始隶属于西康省管理。金沙江北岸的东部地区,继续隶属于四川省。金沙江南岸的地区,继续隶属于云南省管理。围绕这一地区,形成了三省交界的格局。一转眼进入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此时,我国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康省本身就存在人口稀少、经济薄弱等问题,并不利于进一步的发展。1955年,西康省被撤销以后,大部分管辖区划入了四川、西藏。金沙江北岸的西部地区,则是划入了云南省管理。几乎与此同时,在金沙江北岸隶属于四川省的乡镇中,发现了储量非常巨大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按照勘探计算,储量可能达到了数亿吨。
众所周知,我国在50年代陆续开始了156个重要项目,对钢铁、石油、橡胶等各方面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一地区发现铁矿资源以后,一系列开采工作迅速展开。设立了各种铁矿,并且组建了办事处。鉴于这一区域的重要性,1965年,四川省在金沙江北岸组建了攀枝花特区,这一特区与同时期的各个专区对等,属于标准的地级区划。
几个月以后,攀枝花特区更名为渡口地级市。鉴于投资建设、开采力度的逐步扩大,四川省周边专区下辖的部分乡镇,陆续划入了渡口市管理。与此同时,云南省仁和区的18个乡镇、大田区的9个乡镇、大兴区的7个乡镇、三阳区的3个乡镇,合计有37个乡镇,划入了四川省渡口市管理。进入70年代以后,云南省又有几个乡镇,陆续划入了四川省渡口市管理。
当然,这40多个乡镇仅仅是渡口市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渡口市的其他部分乡镇和街区,都是从四川省的各个专区陆续划入的。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省的各个地区,开始逐步调整为地级市。与此同时,一些原有地级市的区划,开始进一步扩大。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我们顺便聊一个社会现象,攀枝花市有很多人,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过程中,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抽调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奔赴攀枝花市支援建设,很多人员就留在了攀枝花市生活。在攀枝花市内,很多年轻人的口音,非常接近东北话。这些年轻人,基本上就是当年援建工人们的后代。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