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解表怯风、除湿止痉的功能。用于感冒头疼、发热无汗、风邪、风痛、风湿痹痛、目眩烦热等病症。
防风的名字由来及传说:
相传古时大禹治水,当江河顺畅之时,在涂山宴请诸侯,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各州省诸侯,纷纷赶到,涂山下一片欢腾,史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禹认为防风氏居功自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其满腹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昏脑涨,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
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古医认为防风为风寒、风热均可用,既祛外风,又息内风,谓其:诸风通用,故有防风之名。
防风的功效及作用:
《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
《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
《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配伍:
治一切眼疾: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以三味熬取浓汁,次下蕤仁膏,日点。——(孙氏《集效方》)骨蒸烦热及一切虚劳烦热,大病后烦热,并用地仙散: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每用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济生方》)小便淋涩:三物木防己汤∶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 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防风的鉴别:
鉴别防风的特征有四:一是根据圆锥形或圆柱形,稍弯曲;二是根头有蚯蚓头,簇生棕色残存叶基,外表灰棕色,有皮孔及根痕;三是体轻,质较松软,断面有裂痕、黄棕色;四是气清香,味微甘。
防风的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
草药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最好礼物,值得大家去珍惜!想要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中草药的可以加关注哦,小编会不断更新关于中草药的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