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李稻葵最新分享: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产业投资,这六个方向值得关注

内容来源 | 诺亚财富

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的增长点可能是产业发展以及产业投资,而不是房地产、基建。

要预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潜力,不能只看人口的总量,而是要看人力资源的总量,人力资源是健康的人口乘以平均受教育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人力资源总量是到2040年前仍然是不断上升的。

最顶尖的5纳米制程以上的芯片的应用不是军事,也不是航天,主要用于手机和笔电;相比之下军事航天更看重稳定性、防震、防尘、抗高压、高温,不需要精尖制程。

中国的决策层很耐心,就像一个耐心的投资者,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再过10年我们的国家能力、军事能力都会大幅度上升,很多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我判断广义货币政策会比较宽松,以宽松求稳定,保证这些历史包袱短期内不要爆发,而是逐步地化解它;金融政策会相对地宽松,财政政策可能有一定的收紧,所以我预计未来的若干年是宽金融、紧财政的格局。

中国经济未来5年会持续稳定地恢复到以前比较健康的增长速度,非要说一个数字的话,保守地说5%以上,而且未来5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的亮点或增长点是产业投资;我认为产业投资机会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绿色低碳的大规模投资;

2、“高特精尖”隐形冠军的投资;

3、突破性技术的投资;

4、产业重组;

5、基本物资的生产和储存;

6、国防和装备投资。

2022年9月16日,诺亚财富第十一届私募股权投资高峰论坛在南京举办,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发表题为“未来五年产业投资大趋势”的演讲,以上是李院长的精彩观点。

首先,李稻葵从人口需求、统一市场、高储蓄率、人力资源和工程研发能力等角度出发,指出中国中长期发展潜力巨大,要对此充满信心,之后才能“守正待时,进而有为”。

同时他也归纳出目前中国面临的四大挑战,分别是疫情、外部环境变化、地产和地方债等历史包袱以及前段时间对地产、互联网等行业政策的操之过急。

不过李稻葵判断未来的经济政策有望调整,进入到“宽金融、紧财政”的轨道,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国内只要稳住阵脚,调动经济参与者的动力,依然可以继续“闷声大发财”。

最后,李稻葵分享了他眼中的未来产业投资的六大机会。

以下是李稻葵演讲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于产业投资

五个因素坚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首先,我想跟大家讲的落脚点、结论是什么,我再反过来从最开始的逻辑一点一点推出来,我的落脚点是未来的若干年,比如5年我们中国经济的主要的增长点可能是产业发展以及产业投资,而不是房地产、基建,这是我的核心观点,我会更具体地讲哪些产业有可能会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讲这个结论?第一,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保持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的信心,只有有了这个信心后,才能够让我们守正待时,才能在这个时候提前做一点布局,才能进而有为,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此时此刻对它的未来发展保持信心?

毋庸讳言,当下我们碰到了很多困难,很多朋友可能感到焦虑,甚至是抑郁,这时候往往我们看不清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什么说现在要保持信心?我讲几个具体的观点,每一条背后跟着我若干年的思考和研究。

第一,我们仍然处在一个发展的比较初级的阶段,尽管我们人均GDP已经基本达到了世界银行定义的发达国家的门槛12000美元,基本迈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还有47%~48%的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

即便是63%长期在城里生活的很多居民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现代化高收入国家的生活水平,包括保安、保洁、外卖从业者,他们还没有迈入高收入人群,而这部分人的需求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发展潜力所在。

相比1980年代末的日本,后者已经完全城镇化了,100%已经是发达水平了,今天中国还不是,今天中国有4亿人已经迈入中等收入的门槛,还有10亿人没有——

这部分人很多没坐过高铁、飞机;冬天暖气不足、夏天没有空调;很多人还没有现代化的住房条件,所以这一部分人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第一大潜力,必须牢牢树立这个观点。

第二,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

一个经济体能不能发展,发展速度高不高,从经济学角度看无非两条,一条是有没有需求的潜力;第二是看有没有储蓄,储蓄为什么重要?如果没有储蓄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不能够改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工厂的厂房、技术就不能够更新,产业就不能发展,技术不能进步。

中国经济的储蓄率仍然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遥遥领先的。

在座的各位都是储蓄者,你们每年的收入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消费,有大量的投资需求,所以才有了财富管理的概念,财富管理本质上是高储蓄率的结果。

为什么说财富管理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因为我们是高储蓄率国家:官方统计数据是47%,这个数字可能高估了,我们自己的测算应该在35%左右。

也就是说,每年中国经济所产生的产品包括服务有35%是没有被当年的政府支出和消费消耗,也没有完全被出口消耗,没有消耗的部分就作为储蓄或投资。相比之下,美国的储蓄率只有10%以下,日本是20%左右,远比我们低,有储蓄就表明你这个经济体有仍然源源不断的动力往上发展。

第三,总体上讲,中国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大市场,无论是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资金,基本上全国一盘棋,都是打通的。

为什么这个重要?这是历史的发展经验,德国、日本、美国当年经济起飞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国内的统一大市场,可以为经济提供自发的扩张能力。

德国1871年为什么统一?就是要形成统一大市场,让经济得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市场,打破各个地区之间的壁垒,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有自发的扩张能力。

美国经济在1865年内战后30年,到1895年左右就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就是因为南北战争之后形成了统一大市场。

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的本身是有扩张的能力的,当然有的时候扩张可能是无序的,但总体上讲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扩张能力不容小觑。

第四,我们有非常好的人才优势。

今年7月份,联合国发了一个《全球人口发展报告》,这个报告给出了一个我认为过于悲观的预测,报告中说中国人口2022年见顶达峰。

即便按这个悲观的报告来,最近我们写了一篇文章,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要预测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潜力,不能看人口的总量,而是要看人力资源的总量。

人力资源是健康的人口乘以平均受教育水平,中国人的健康水平是逐年提高的——疫情前,我们每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上升99天。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在中国经济中,刨除未成年或受教育和生命最后的时期,刨除一头一尾,每一个中国的百姓活跃的时间是不断延长的。

尽管联合国的报告这么悲观,但是活跃的人口数量在上升,而且平均受教育水平在上升。我们算了一个数字,中国经济的人力资源总量是到2040年前仍然是不断上升的;

2040~2050这10年也是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尽管人口的数量有可能下降,但是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弥补绝对人口的下降趋势。

第五,中国经济创新能力不够,被别人卡脖子,有很多技术不过关,比如光刻机、芯片不过关、很多零部件没有,但中国经济一年有1000万大学和大专毕业生,其中40%是学工程的,也就是每年有400万工程类的大学毕业生。

中国培养工程师在大学阶段是有很多经验的,我认为中国的高校在培养工程师方面比培养经济和管理类的人才更有经验、更靠谱。

从这几年中国的科学论文的发表量来看,理工科的论文发表量世界第一;科学论文的被引用量世界第一;最顶尖的杂志的高质量科学论文的引用量也第一了;专利数也早就是世界第一了;核心高质量专利也是世界第一了——中国在技术上的赶超能力是很强的。

芯片技术已经到头了

国防、航天领域不需要精尖制程的芯片

我着重讲一下芯片,我在清华一直跟研究芯片的老师请教,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供大家参考:

1、芯片技术到头了,不是方兴未艾的革命时代,按目前这个玩法已经没有革命的空间了,按目前的技术就是2~3纳米了,再窄的话就击穿了,电源线短路了。有点像内燃机,技术发展已经到头了;

2、芯片绝大部分的应用包括汽车,绝大部分的芯片28纳米制程以下就够了,大多数产品不需要精尖的。

3、28纳米、90纳米的芯片,中国在未来应该能赶上。

4、最顶尖的5纳米制程以上的芯片的应用不是军事,也不是航天,主要是手机上用的;相比之下军事航天更看重稳定性、防震、防尘、抗高压、高温,不需要精尖制程。

未来最糟糕的情况我认为无非就是5~10年内最好的手机是苹果的,华为做出不来了,无非就是这个。我们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的芯片可能是国外的,但苹果不可能不卖我们手机和电脑,否则他们会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

5、中国增长的潜力所在是我们大量的工科类的毕业生以及我们正在形成的研发能力。

6、中国固然有很多技术被别人“卡脖子”,但中国经济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体系,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制造业产品中国都生产,美国、德国、日本都做不到,我们虽然被别人卡脖子,但作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体系,我们想卡别人脖子太容易了。

我说这些的核心意思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之一是我们目前应对全球格局变化的能力是有的,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一个产业“巨无霸”,中国经济出问题外国人比我们还着急。

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学术研究,如果我们能够比较好的应对当下的挑战,应用好人力资源,我们未来10年的增长潜力5.9%,下一个10年4.9%,再下一个10年4.1%。

目前经济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

未来经济政策有望调整,基调是宽金融,紧财政

第二个话题,我们目前遇到的困难毋庸讳言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四件事:

第一,疫情对我们冲击很大。

尤其是今年,因为疫情变了,它的传染性比以前高,它传染太快了,这个给我们打得措手不及。传染快的同时致死率大幅度下降。因此,咱们一起来判断,无论如何疫情不可能永远搞下去,这个信心总是要有的。

第二,外部环境变化。美国现在心态比较微妙,看中国不顺眼。

但美国因为看不惯中国所以乱出牌,导致美国自乱了阵脚,乱到美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政权的平稳交接都做不到了。去年的占领国会事件,历史上从来没发生过。

就连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时期,美国也没有乱到这个程度,所以我认为美国现在运气不好,也是我们运气不好,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美国人心里难受。同时,他自己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理性地应对中国,这就是我们的挑战,但总的来讲这个挑战我不是太担心。

1、我刚刚讲了我们的经济总量很大,我们不是当年的苏联和日本,中国经济出一点问题美国也要跟着倒霉。

2、中国的决策层很耐心,就像一个耐心的投资者,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再过10年我们的国家能力、军事能力都会大幅度上升,很多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我的判断是总的来讲我们还是耐心的,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杂音,但我认为这些杂音总的来讲还是少数派,拍板决策的人还是有耐心、冷静的。

第三,我们有一些历史包袱要化解。

过去在高增长年代我们的房地产发展得比较快,因此在过去3~5年很多地产企业急于转型,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就把资金挪用了,出现了很多金融层面一些冲击,这是一个历史包袱。

同时,我们有个别地区过去有短期行为,招商引资招不来怎么样就用图一时之快,把土地卖了去搞房地产,房子盖出来了但人口不一定留得住——但总的来说这样的地区不多。

另一个历史包袱是规模巨大的地方债,最近,我们又做了一个研究,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借的钱已经和GDP持平了,而且地方政府借的钱不全是地方的融资平台借的,而是通过地方国企、投资公司一层套一层去借钱,这个光靠地方政府收的税和地方国有企业挣的毛利恐怕还不起,必须要有一个解决方案,这是历史包袱。

但是不是包袱太重中国经济就增长不下去了?不用太担心,因为储蓄率高,一年有35%的GDP可以作为还债的,用10%去还债都可以,还有25%的储蓄可以供投资。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把这个历史包袱切割下来,不能让它进一步影响好的机体,把好企业给搞坏了。

第四,前阵子的政策可能有点操之过急,很多政策叠加在一起,每一个政策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合在一起就不对了。

举一个例子,比如房地产的问题,房地产确实欠了很多债,这个时候金融部门划三条红线,短期看就把房地产开发商逼到了绝处,不得不违约,就影响到整个体系了。

再比如互联网企业确实有问题,确实需要调整,互联网金融不能违反基本的金融规律,大家都同意,但你不能这么干,把过去10年的互联网投资并购的案例拿出来重新申请、打包、解析、汇报——所以我是认为过去有点操之过急,对互联网、房地产甚至对于教育机构都是操之过急。

讲完上面四个挑战之后,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迎来一轮比较深刻的调整,我是有信心的,我们将迎来经济方面的调整,我谈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层面会提出、强调经济发展是我们民族复兴的基础,必须要把经济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不能偏离这个主线,没有经济的发展,就谈不上就业和社会稳定。

第二,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家、科技人员、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官员、中央政府领导官员、外资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都必须要调动起来,因为经济本身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存在谁占了谁的便宜。

本质上讲,一个健康、蓬勃的市场经济一定是方方面面的利益共同体,其中包括劳动者、投资者、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地方政府的政府官员,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这个我期待将来会以某种方式强调。

第三,我预期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逐步把房地产、地方债、部分地方银行、农村乡村银行的历史问题适当地切割,逐步化解。

进一步推论,未来一段时间,我判断广义货币政策会比较宽松,以宽松求稳定,保证这些历史包袱短期内不要爆发,而是逐步地化解它;金融政策会相对地宽松,财政政策可能有一定的收紧,所以我预计未来的若干年是宽金融、紧财政的格局。

如果宽金融人民币会不会大规模的贬值?我认为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对资本的跨境流动管得还是比较严的,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我们的贸易顺差还是可以维持的,贸易顺差的本质是储蓄,中国老百姓想存钱,生产了很多产品不愿意买,产品就要卖给外国人——又有贸易顺差,又有比较严格的外汇资金管制,贬值的压力就会适当缓解。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未来5年会持续稳定地恢复到以前比较健康的增长速度,非要说一个数字的话,保守地说5%以上,而且未来5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的亮点或增长点是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聚焦六大机会:

绿色低碳、高特精尖、突破性技术、基本物资存储、国防装备

关于产业投资,我给大家讲六个方面:

第一,绿色低碳的大规模投资。

绿色低碳靠什么?2030、2060的双碳目标靠什么?在于“三化”:能源电气化、发电绿色化、用电智能化。

绿色低碳中国现在领先了,欧洲跟美国都要搞绿色低碳,目前最成熟的技术就是光伏,而中国的光伏产业世界领先,60%以上的产能在我们这儿,而且我们价格低。

第二,“高特精尖”隐形冠军的投资。

比如江苏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隐形冠军多,闷声大发财,很多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都是江苏企业生产的,江苏比较务实、低调,中国经济未来的第二个产业投资我们需要一大批的隐形冠军。

第三,突破性技术的投资。

包括光电一体化芯片、量子计算、量子通信,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从零到一的技术,要跟美国、德国竞争的,这些都是未来的投资机会。

第四,产业重组。

我认为传统产业会重组,比如传统的能源汽车,未来这5~10年肯定会重组,目前的整车厂还是太多,目前这个行当总体上讲毛利还是比较高的,中国的汽车价格还是很高的,但未来就不一定了,这也是投资的机遇。

第五,基本物资的生产和储存。

基本物资包括铁矿石、氧化铝等等,这些产品中国不一定生产,但是国家现在反复强调,要经济安全,保证基本物资的安全,这很重要。

包括粮食的高性能、高质量的储备,我们国家粮食总体是自给自足,除了大豆需要进口一点,但我们的问题是储存质量不行,储存了一年口感就不行了,只能喂猪,这部分需要提高。

大宗产品基本物资供给的保障是十四五规划中的亮点,提出了国家能源和物资安全,这也需要投资。

第六,国防和装备投资。

没有持续提高的国防军备的能力,怎么能够去应对国际形势?怎么能够应对美国人的咄咄逼人的乱出牌、摊牌的格局?这条我认为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10年的经济比较好的增长,我相信我们在沿海一带的军事能力没有国家可以比;

总结一下就两句话:

第一,保持信心,不要被疫情所带来的短期的情绪冲击所左右影响。

第二,产业投资,坚定信心,认认真真地做好功课的投资人会有自己的收获。

关于木兰汇

点击 下方图片 ,加入木兰汇!

木兰汇创始于2009年,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发起成立,是广泛汇聚商业女性的价值创造与分享平台。旨在倡导女性商业精神,展现商业女性美好力量。

经过13年的发展,秉持“女性让商业更美好”的愿景,木兰汇已成为商界女性领袖聚合平台,拥有近1000位成员,来自全国29个省市,其中企业市(估)值20亿元以上的核心成员112位 。

搜索建议:
热议

 【歌词】将来 / 歌手:鞠起

music 作者:eggstar准备好了吗 时刻准备着我们是中国 公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 必定是我们嘀嘀哒嘀哒 嘀嘀哒嘀哒小兄弟们呀 小姐妹们呀我们的将来 是无限...(展开)

热议

 赚钱其实很容易(二)

文:杨长懿接着昨天的内容,我们继续关于钱,不同的圈子有着不同的话题,有些圈子在讨论如何赚更多的钱,有些圈子在交流怎样可以更省钱,有些圈子在张家长李家短的比较和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