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全媒体讯 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白露。这个节气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因此温度下降也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消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因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
诗人们也常常会在白露这天,吟诗寄怀。唐朝白居易《南湖晚秋》这样写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白露秋风夜,湖中水变得绿沉沉的。早晚都容易吹风,所谓秋风萧瑟,使得塘中的残败荷叶也快倒下了。短短几行文字,准确地描绘出了白露节气的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白露节气已是凉爽季节的开始,需注意季节性的易发病,如因过敏引发的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需经常开窗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早晚温差较大,穿衣需注意。
《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白露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要预防秋燥,饮食养生以生津润肺为主,宜多吃些生津养肺的食物和水果,如雪梨、甘蔗、银耳、蜂蜜、乌鸡等。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除此以外,吃番薯、啜米酒、吃龙眼、秋柿等,都是迎接白露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