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80后”音乐人水鸿潜心创作“新调声”:为千年调声写“情书”

到底是怎样的缘分,让一位来自北京的音乐人,不远千里,漂洋过海,来到海南,一待就是两年多?

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让这位音乐人一头扎进海南文化的“海洋”,深深爱上儋州调声,和非遗文化传承人们打成一片?

“80后”音乐人水鸿两年来用心写一封给千年调声的“情书”,以传统调声文化为灵感,融合现代音乐,创作别具一格的“新调声”作品,唱出自己的“调声”。

水鸿在音乐创作中。受访者供图

新缘分 初闻调声 惊为天籁

“听啊见侬啊说声,嘱哥九点半,细啊细水纷纷,道啊道路烂烂,怎得闲心逻啊滴侬的花栏……”

水鸿至今还清晰记得,头一回听到这首儋州调声《嘱姑九点半》的场景。那是2020年2月,在湖北武汉的方舱医院,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支援湖北抗疫的医护人员的歌声格外动人,人们边唱边跳的温暖画面,通过网络传播鼓舞了无数人。

这其中包括居家多日的水鸿。“第一次听到,惊为天籁,内心被‘击中’。”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起初他并不知道这是儋州调声,直到有儋州籍校友提起,他才真正晓得。

那时,水鸿已经从北京一所音乐专业高校毕业十多年,一直从事音乐行业,结识了很多国内外优秀音乐人,对现代音乐前沿的创作理念和趋势熟稔于心,他也喜欢很多传统民间歌曲。

一曲《嘱姑九点半》在水鸿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两三个月后,在儋州从事文艺行业的好友正好向他发出邀请。于是,他跨越近3000公里,一路向南到海南。

原本只打算待几天,欣赏下椰风海韵,协助朋友做音乐。水鸿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待就待了2年多,“几日游”变成“几年游”。

刚到儋州,水鸿便马上想起《嘱姑九点半》,还能自如地哼出这首调声中的一些曲调,“心中尤为爱之,早已刻在脑中。这回终于来到儋州,它的发源地,那种兴奋激动之情恍如昨日”。

心动不如行动。水鸿在本地朋友的引荐下,逐渐走进儋州调声文化圈,探访儋州市文化馆和儋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借阅调声相关书籍,如饥似渴阅读,恶补调声专业知识。同时,他还上门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宝山和其他传承调声的老艺人,聆听老一辈人对经典调声的现场演绎。

水鸿(右)和音乐人朋友交流音乐制作后合影。受访者供图

新尝试 用普通话写“新调声”

水鸿听传统调声听得多了,一个想法不由自主浮上心头,何不自己作词、作曲,创作普通话版本的儋州调声作品?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想法很大胆,甚至会引来争议,“不用儋州话唱,那还是真正的儋州调声吗?”

水鸿一开始心里也没底,直到探访儋州市文化馆后,他才坚定了尝试的决心。

在那里,儋州市文化馆文化遗产部主任柯人俊告诉他,儋州调声相传产生于西汉时期,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儋州地区,传统的调声作品确实得用儋州方言演唱,是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间歌曲。但是,儋州市曾经做过几首普通话版本的调声歌曲,代表性的是《儋州美 儋州好》,受限于创作能力、群众接受度等因素,这种尝试没有流行开来。

“儋州调声要想走出海南,走向全国,语言是首先要过的一大难关。”和柯人俊等文化专家深入交流后,水鸿认为,儋州调声很好听,但是要跨越“小众方言”这一关,坚持普通话创作的方向,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听懂调声作品,有利于推广传播、提升传唱度。

不变的是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唐宝山从小就喜欢调声,将传承调声当一辈子的事业来干。他说,儋州调声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感情热烈,可歌可舞,富有鲜明特色的旋律、节奏、曲调,这些是调声的“灵魂”。

变的是形。在儋州待得久了,水鸿了解到儋州话韵律独特,传统调声歌词直接翻译成普通话,韵脚凌乱,毫无规律可言,“听起来就特别别扭,让人不舒服”,这是过去一些普通话调声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为了创作好全新的调声作品,水鸿从经典的调声作品中汲取灵感,把握调声的特征,同时,结合乐理知识,和流行、摇滚、民谣、电子、说唱等音乐类型进行结合,潜心写词谱曲,用普通话创作出多首调声作品。

音乐人水鸿。受访者供图

新未来 让年轻人爱上调声

“这是音乐demo(录音小样),来听一听。”7月27日下午,儋州市区一个商场中的影音工作室,水鸿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述儋州调声的前世今生,一聊就聊了三四个小时,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还没公开发表的调声作品。

“90后”儋州市民韩丽玲头一回听到这些新调声作品,让她直呼耳目一新。韩丽玲从小就会唱传统调声,也擅长演唱很多流行歌曲,水鸿的调声作品让她觉得,“新调声变得时尚了”“词的内容更广泛,曲调能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韩丽玲发现,即使是本地的年轻人中,传统调声作品的知晓度也很低,能完整准确唱好三四首的人就更少了。在水鸿的新调声中,她能真切感受到传统调声的韵味,还能听出起伏变化的二段式、三段式创新,融入流行和摇滚的编配手法,年轻人可能会更喜欢。

“新调声”和“老调声”可以和谐共生,支撑非遗文化更好传承。在和很多老一辈儋州人交流中,记者注意到,他们几乎每人都有一首最喜欢的传统调声作品。

“唱着调声,回到了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儋州人,退休干部吴文生至今还保留着很多黑白照片,记录不同乡村村民唱儋州调声和对山歌的场景,“新英水浅泊舢板,洋浦水深泊战舰……”他近期到儋州市文化馆看望老友朱壮才,两人聊起儋州调声的传承情况,说着说着,不约而同用手打着节拍,用本地方言唱着这首当地流传半个多世纪的调声作品。

儋州调声是一份乡愁记忆,寄托着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不少在外地求学的儋州籍学子,在同乡聚会时,会相约用方言唱起喜欢的调声,有时学校需要文艺展示时,他们很乐意组个团队一块唱调声,让更多师生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我希望更多的音乐人关注儋州调声,大家一起努力传承创新,让调声更加时尚,更有潮流范,更加受年轻人喜欢。”水鸿说,新调声作品就是他写给千年调声的“情书”,“封面”上会写上,“永远年轻,生生不息”。

搜索建议:
热议

 河北富豪王文学,套现131亿离场...

引言说到各个银行,我们可能会想到工商、建设、邮储等,他们作为银行的代表的确在国内外都有着赫赫名声,当然另外一个房地产行业却也是中国商界以及经济发展始终不可小觑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