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广东美女富豪陈丹霞:22岁出国创业,4年狂赚55亿,如今身价145亿

文|帅狗黑皮

编辑|浮渔说娱

“尽管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多的资源,但也顶着‘富不过三代’的紧箍咒”

“立白千金”陈丹霞在面对采访的时候如是说道。

她并不认为自己“富二代”的身份提供了多少便利,从22岁创业到之后成立公司,都是她一个人再打理。

甚至在2021年的时候,陈丹霞不顾父亲“绝不上市”的方针,执意携公司在香港上市。

然而仅仅一夜过去,陈丹霞公司的股价便直线下跌,跌幅一度达到19%,按照当时市值来算,损失高达13亿 。

最后还是父辈联手出资持股99%,才帮陈丹霞挽住颓势。

“立白千金”陈丹霞真的是,只会动嘴不会动手地“富二代”吗?

她打破“家规”坚持上市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用意?

1、

1980年,陈丹霞出生于广东普宁。

在她的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其实还算不上好。

她的父亲陈凯臣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族,母亲马惠真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家庭主妇。

按照母亲马惠真的说法,之所以会为陈丹霞起名“丹霞”,就是希望她能够“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将来做一个美丽大方的家庭主妇 。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陈丹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里打理家务、照顾弟妹。

而陈家的子女也是真的多。

陈丹霞除了两个亲弟弟之外,还有叔叔家的两个堂弟、一个堂妹。

每天这些弟弟妹妹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去上学,什么时候必须回家……这些都是要陈丹霞来操心的事情。

但这些经历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陈丹霞变得非常独立、富有主见 。

毕竟,五个弟弟妹妹,可都得指望着陈丹霞“安排”,就算她想没有主见也不行。

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994年。

这一年,父亲陈凯臣、叔叔陈凯旋共同在广东成立“立白集团”,并且在短短三年内,就成为广东最大洗衣粉经销商。

家里有钱之后,几个孩子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用再为弟妹操劳的陈丹霞,诞生了走出去看看世界的想法。

于是在1999年考上大学之后,年仅19岁的陈丹霞告别父母,独自踏上了“环球之旅” 。

在大学期间,陈丹霞到底去过多少地方,这些外人无从得知。

但据陈丹霞自己介绍,年轻时候的她曾登南极看雪,也曾去亚马逊进行探险……

世界上那些充满冒险与激情的地方,陈丹霞都曾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陈丹霞骨子里其实就是热爱冒险的人,只是过去因为责任的羁绊,才束缚住了自己的天性。

但遗憾的是,这种冒险生活终究只是调味剂,生活的主旋律仍然是不断妥协。

在2002年的时候,陈丹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牛津大学研究生 。

就在陈丹霞兴致冲冲收拾行囊准备出发的时候,家族却突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这,也改变了陈丹霞的一生。

2、

2002年,对于立白来说,也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别看在此之前,“立白”在广东日化行业混得风生水起,但实际放眼全国根本排不上号。

这个时候国内的日化行业,内有罗秋平的“蓝月亮”稳居行业龙头,外有“宝洁”、“联合利华”虎视眈眈 。

“立白”只能算是在夹缝里谋生存。

陈凯臣、陈凯旋都明白,如果想要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开拓全新且没人涉足的市场。

于是,澳洲市场就进入了兄弟俩的视线中。

澳洲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市场太小的缘故,向来不被各大企业所重视。

而澳洲本地日化行业又鱼目混杂,七大日化品牌斗得死去活来,这就给了“立白”插足这里的机会 。

市场是选好了,但是开辟的负责人却成了难处。

陈凯臣、陈凯旋都忙于国内市场,难以腾出人手;如果交由外人管理,但由于“立白”性质的缘故,又缺乏有能力的人才。

这里就不得不提“立白”集团的本质。

陈凯臣、陈凯旋自从创立“立白”起,就曾立下一个规矩,那就是绝不负债。

用两人的话来说: “家里又不是拿不出钱,为什么要去欠别人钱。”

之后在“蓝月亮”忙着融资扩大生产的时候,兄弟俩依旧恪守本心,坚决不同意上市融资。

因为在兄弟俩的观念里,就是有多少钱就做多大的盘子,亏赚都算是自己的。

这其实也是老一辈人固有的观念,像白手起家的“老干妈”,也曾扬言“不借债、不上市”。

但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难以吸引到顶级人才。

道理很简单,国内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端人才,以其能力完全可以自己开公司 。

即便是是缺少本金,那么随便找个公司干几年,也完全不缺钱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凭什么能够吸引这些人才,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当,跑来给你打下手呢?

面对这个问题,上市公司有自己的独到理解。

他们会将公司部分股份分红让给这些人才,相当于这些人才以技术入股。

如此一来,这些人才就从为公司打工,变成了为自己打工,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卖力 。

甚至面对顶级人才的时候,公司甚至能够让其担当董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板”。

这些举措,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但这些方式,“立白”都不能适用。

从本质上来讲,“立白”其实就是家族企业,独属于他们陈家的公司 。

那么在公司面对困境的时候,也只能是他们陈家人自己站出来。

所以陈凯臣、陈凯旋的意思是,让陈丹霞放弃牛津大学,主管公司在澳洲的业务。

最终,陈丹霞还是接受的家族的安排。

不过她并不愿意放弃学业,转头考入了悉尼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陈丹霞所言确实没错。

在早期的时候,她确实并没有从父辈这里得到太多的帮助,反而还要因为家族的公司,而放弃自己好不容易考上的“牛津大学”。

但这也是陈丹霞作为陈家人、作为陈家长女所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有人说:“所谓成熟,就是学会妥协。”

这个时候的陈丹霞,无疑已经长大成人,能够独当一面了。

自此,陈丹霞一边忙于学业,一边还要打理公司事物,开启了特殊的“半工半读”。

在此之前,陈丹霞其实并没有管理过公司的经验,她只能是一边向前辈学习,一边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

渐渐地,陈丹霞发现父辈所持有的经营理念,与自己所理解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如果是一般人,那肯定是按照父辈的指示去做就好了。

毕竟陈凯臣、陈凯旋再怎么说,那也是白手起家创立“立白”十多年了,经验肯定比陈丹霞这个理论派要强多了。

但陈丹霞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陈丹霞看来,市场环境是一直在变化的,澳洲的市场也与国内有差别。

父辈过去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自己。

于是从小便独立自主的陈丹霞,第一次违背了父辈的“指挥”,开始尝试与澳洲当地化妆品公司开始接触 。

这显然与“立白”洗衣粉、洗洁剂的主业不相符合。

虽说洗涤用品与化妆品,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日化行业,但是两者无论原材料,是目标人群都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一般情况下没人会轻易跨界,“蓝月亮”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但陈丹霞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

洗涤市场在日化整个大行业中,只能算是低端市场,基本上大家走得都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

不能说这种模式不好,但是市场的总份额是有限的,销售量到达一定程度,必定会出现饱和的情况。

毕竟这种东西买一套能用一个月,上限已经摆在这里了。

但是化妆品就不一样。

化妆品说到底算是轻奢产品,即便有时候没有用完,看到新品也还是会忍不住买。

再加上化妆品主打的就是女性市场,在消费群体中,女性市场远比男性市场更加庞大。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陈丹霞当机立断,与澳洲七大品牌签订协议,获得七大品牌在国内的独家销售权 。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个战略合作协议而已,对于“立白”在化妆品发展并没有任何帮助。

其实不然,这确实陈丹霞迈入化妆品市场的敲门砖。

再过去,传统洗涤行业之所以难以跨界化妆品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市场认可度的问题。

刨除从众心理与大牌心理的影响,大部分女性都有自己用的习惯的产品,轻易不会更换 。

所以市面上贸然出现一个产品,大家往往不敢购买。

但是如果顾客本来不想买“玉兰油”,但是告知这个品牌与“SK-II”是同一个公司,那么是不是购买欲望不就上来了?

陈丹霞所利用的就是这个心理,“先入行、再研发”。

正是凭借这个方针,陈丹霞成功在国内化妆品行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到了2006年毕业之后,陈丹霞第一时间便在广州成立了“澳希亚实业”,专门从事化妆品行业 。

干了两年之后的2008年,父辈也看出陈丹霞确实有实力,便将她调往“高姿”公司,继续从事化妆品行业。

这可不是一个美差,“高姿”在国内发展也有30年的时间,却一直不温不火。

在2006年的时候,“立白”看陈丹霞在化妆品行业混得风生水起,便将“高姿”买下来,准备扩大公司的行业影响力。

然而两年时间过去,“高姿”的总经理都换了三届,公司却依旧丝毫起色也没有,甚至还差点干倒闭了。

陈凯臣、陈凯旋一看这样也不行呀,这才想起来将陈丹霞调回来。

可以说,陈丹霞回国以后,非但没有得到长辈的助力,还得到处帮忙擦屁股 。

但陈丹霞自己却不这么认为。

有时候,平台的选择要远远大于努力,陈丹霞入主“高姿”,也成为了她事业腾飞的起点。

3、

陈丹霞一上任,就一改“高姿”过去闭门造车的方针,开始积极拓展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她先是将“高姿”与自己的“澳希亚”合到一处,从管理与技术上实现互通。

紧接着陈丹霞又远赴澳洲,将当年说服当年与自己合作的七大品牌,与“高姿”再次达成良好合作关系。

可以说,陈丹霞过去6年里做出的所有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刻而做出准备。

有了内外两股助力之后,“高姿”的发展异常迅猛,2008年当年就被评为“最受女性欢迎的化妆品品牌” 。

但陈丹霞知道,这一切只是暂时的,想要在化妆品行业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为此,在2009年的时候,陈丹霞借助金融危机这个机会,一举将“格兰玛弗兰”、“赫拉”等国际品牌收购,并整合其销售渠道为自己所用。

不说其他,光是“格兰玛弗兰”一家,就为陈丹霞提供了100家品牌店、300多个商场专柜、6000多个销售网点 。

可以说,陈丹霞光是凭借并购这些公司,就彻底打通了“高姿”在下游销售渠道。

而这也帮助“立白”打通了,进军化妆品行业的所有阻碍。

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到父辈事业,在众多“富二代”中,陈丹霞绝对称得上是出色。

但陈丹霞的成功就是就真的是只靠自己吗?并不然。

2017年的时候,陈凯臣、陈凯旋就开始有意识培养陈丹霞 。

为此,还将连续多年位居杀虫驱蚊行业销量第一的“超威日化公司”,亲手交给陈丹霞掌管。

到了2018年,陈丹霞整合名下公司,共同组成了“朝云集团”,正式从“立白”独立出来。

别看这个公司名声不显,但是旗下却掌握着多家行业龙头品牌。

除了“超威”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之外,还有儿童杀虫驱护行业销量第一的“贝贝健”、家居清洁行业销量第二的“威王”、空气护理行业销量第二的“兰西”。

可以说,父辈的帮助,让陈丹霞少走了十多年的奋斗。

到了2021年的时候,自觉时机成熟的陈丹霞力排众议,不顾父辈的“家训”,携手“朝云”在香港上市,目标是集资20亿-25亿人民币 。

这件事情在投资界引起轩然大波,都将此事看做是“立白”对资本妥协的信号。

但别看投资界吵的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人看好这一操作。

“朝云”在上市的第一天,跌幅便超过了19%,按照公司市值来算,陈丹霞一夜之间亏损超过13亿 。

这已经相当于“朝云”在过去一年的总营收。

按照资料披露,“朝云”2017年的总营收而已不过才13.46亿。

虽然之后几年逐步走高,2018年达到13.5亿、2019年13.83亿、2020年14.61亿。

但是可以看出,其中差距并不大,可谓是“一年努力、一夜亏完”。

最后还是陈凯臣夫妇、陈凯旋夫妇共同出资100亿,买下“朝云”99%的股权,这才化解这场危机 。

从高调上市,到一夜亏13亿,再到父辈出资买下99%的股权。

陈丹霞的这场上市动作,就如同是一场闹剧一般。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次的“朝云”上市,其实也算是“立白”二代,对于市场的一次大胆试探 。

与陈凯臣、陈凯旋这些老一辈人不同,“立白”以陈丹霞为首的二代子弟,明显更加充满活力与冲劲。

在一众二代弟子之中,除了陈丹霞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从“立白”基层做起,目前也都已经掌管一方。

但不管身居何职,“立白”二代继承人身上,却永远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 。

比如说家族长子、陈丹霞的亲弟弟陈展生,就一直积极开拓“立白”的金融板块,数次推动“立白”业务体系拆分重组,让公司更加合理化。

在比如陈凯旋的长子陈泽滨,自从担任“立白”集团总裁以来,便一直着力于集团数字化建设,立志于将数字管理、新媒体与实业管理相互结合起来。

可以说,相较于一代创始人,“立白”二代子弟中,一直是站在创新最前沿。

而陈丹霞,其实就是被二代弟子推出来,为二代弟子开辟新天地的桥头堡。

但不管怎么说,陈丹霞依旧是145亿身价,担任着“立白”董事。

对于陈丹霞来说,小时候父辈对于他的帮助确实并不多。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没有父辈为她遮风挡雨,陈丹霞也没有机会大胆“开疆扩土”。

家族企业本就是如此,有人守业,有人开疆。

而陈丹霞,就是一直是那个站在行业最前沿,为弟妹撑起一天的“长姐”。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

搜索建议:
热议

 超火! 这30个“老厂房变身”的...

群体迭代,体验升级,场景更新,存量购物中心“调改大戏”不可不为。本系列,关注存量商业从内而外、由表及里的立体重生之道 。此篇为, 厂房改造项目 。撰写丨熊舒苗、...(展开)

热议

 翅膀的英语单词?

翅膀的英文 wing。 读音:英 [wɪŋ] ;美 [wɪŋ] n. 翼;翅膀;飞翔;派别;侧厅,耳房,厢房 vt. 使飞;飞过;空运;增加…速度;装以翼 vi...(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