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新事】
日前,一曲嘹亮的童声合唱《新安旅行团团歌》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大剧院响起,拉开了现实题材儿童剧《新安旅行团》首演的帷幕。该剧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淮安市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用诗画般的艺术表现形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中间代代赓续传承。
“这些故事在我心里更加鲜活起来”
“很多人可能知道‘新安旅行团’是抗战时期的一个儿童团体,但对于这个团体到底做了哪些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却所知不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新安旅行团》出品人兼总编剧冯俐表示。
1929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新安小学。1935年10月,新安小学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带领下,组成“新安旅行团”,从淮安出发,以文艺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足迹遍及全国22个省份,团队成员从14人发展到600余人。
儿童剧《新安旅行团》以当下的新安小学为背景,讲述了校园戏剧社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演一部名叫《新安旅行团》的话剧。老师用回溯历史的视角,带领孩子们探寻当年“新安旅行团”的故事,体会当年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如何生动还原当时的情境?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收集了大量当年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新旅”团员们多次座谈。“越深入了解,故事就越清晰,人物形象就越丰满。剧本历经5稿打磨和8轮讨论。”冯俐介绍。该剧时间跨度选取1935年至1945年,以“新安旅行团”的社会活动为主线,以戏中戏的方式,在“穿越时空”式的叙事体结构下,让现代与过去多时空交叉穿行,呈现出一段在烽火年代中成长的少年儿童心灵史。
跌宕起伏的剧情、本真质朴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剧场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几次强忍住眼泪,今天,‘新安旅行团’团员的故事在我心里更加鲜活起来。”新安小学六(8)中队中队长杨路然在观看首演后说,“这些故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烽火年代,先辈以‘救国有我’为号角,发出了嘹亮的声音;今天,我们将坚定‘强国有我’的信念,实现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这部剧除了专业演员,还有25名新安小学学生参与演出。“孩子们通过对剧本的理解,一次次认真排练打磨,逐渐沉浸到了剧情中,真正跟‘新安旅行团’前辈们进行心灵对话。”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主任、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总召集人毛尔南说,“在排练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自理、懂得了团队合作,这本身就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从中看到了‘新安旅行团’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新时代青少年身上的延续和传承。”
“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新时代种子计划”的首部作品。
冯俐表示,不仅要将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打造成一部高品质的红色保留剧目,更希望以此为起点,让戏剧的种子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由新安小学的师生们在校园里一代代演下去,让孩子们在艺术的氛围里身临其境地了解校史,甚至也可以把前辈的故事演遍全国,如同当年的“新安旅行团”。
播撒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新安小学先后利用寒暑假组织“红领巾寻访团”“学新旅”社会实践活动、“小好汉重走新旅路”红色寻访等活动。活动中,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沿着“新安旅行团”前辈们的足迹深入镇江、南京等地,寻访“新旅”活动旧迹,采访“新旅”老团员,探访陶行知晓庄办学旧址,走访老校长汪达之故乡黟县碧山村。
“当年的‘新旅’前辈在行走中增长才干,在行走中学习和宣传抗日救亡,在行走中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亲身来到‘新旅’前辈们曾经奔走奋斗过的地方,我感到和‘新旅’团员们的距离更近了,他们不再是文字中、照片里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前辈,‘新旅’爱国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在寻访日记中,新安小学学生咸丝予写道。
今年“六一”前夕,淮安市新安小学再次举行“小好汉宣讲员”聘任仪式。活动中,20名优秀少先队员光荣加入了“小好汉宣讲员”的行列。未来,他们将走出校门、走向全国,宣讲“新安旅行团”的历史。一年来,“新安宣讲团”由原来的30名同学,增加到200多名,累计开展社区宣讲、志愿服务上百次,在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义务接待参观者62000人次。
“淮安市积极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组建新安儿童艺术剧团,将本剧作为新安小学保留剧目、特色剧目,在本市校园和江苏省范围内展开巡演,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淮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