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糖尿病的一大判定标准是GI,也就是血糖指数,指人摄取一定量的某种食物后血糖变化的情况,是衡量食物引起人体餐后血糖反应的重要指标。
不少人误以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糖过多引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糖尿病是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出现的慢性疾病。
并且,血糖异常不一定就是得了糖尿病。引起血糖升高有很多原因,应排除以下几种情况。
1.检查时非空腹。若是检查前一晚进食过晚或过量,第二天清早的空腹血糖就会偏高;
2.其他疾病。如感染、外伤、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等;
3.药物引起。如果你正在服用氯丙嗪、环孢素、普萘洛尔、氢化可的松等,也有可能引起血糖异常。
对于糖尿病,人们还有以下误区:
1.有些人认为糖尿病只是一种普通的慢性病,不必重视。事实上,如不加干预,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和截肢等严重后果,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尿毒症的危险性高出普通人数倍。
2.在控制饮食方面,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任何形式的糖。从科学角度讲,糖尿病饮食重在“平衡”,各营养素之间要保持一定比例。此外,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应该讲究科学、持续、平稳,“强制降糖”不可取。这是因为人体在血糖下降幅度较大或速度较快时会产生明显的升糖反射,即体内的升糖激素会在短期内骤然升高。强制降糖违反了人体的自然规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如何控制血糖?
1.保证睡眠。睡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患者每天要保持七八个小时的睡眠。
2.坚持运动。运动可以很好的消耗能量,可以让患者血糖得到控制。
3.释放压力。如果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到内分泌,也就容易造成血糖不稳现象。
4.定时监测血糖。患者要每天都监测血糖,掌握自己的血糖情况,让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上。
5.少吃盐。糖尿病由于容易引发高血压的出现,所以在平时要减少盐的摄入。
6.预防心脏病。心脏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所以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保护好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