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如何看待智者与仁者的关系?

感谢邀请,那我就斗胆说一说了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句话的解释版本有很多,其中有一种解法,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加上了两个逗号,给出的解释是“智者快乐,就想水一样,仁者快乐,就像山一样”。对这个解释请恕在下不敢苟同,简单想想,论语里为什么要放这么两句话,按照这个解释,完全没有意义嘛,这也太无聊了,这个解释肯定是不对的,纯粹从字面上按现代含义进行生解,要都这么翻译,古文简直太简单了。

言归正传,馆主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首先像论语这种文章,每一篇的篇幅都很小,但每一篇的主旨都是很明确的,所以看的时候应该结合全文来看,先弄懂文中的主旨,只要弄懂了主旨,哪怕其中一两个字、词不理解,翻译不出来,那也无伤大雅,读这个主要就是为了领悟圣人教诲,要能够提炼精华。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就是人啊,如何成为一个知者,如何成为一个仁者,如何成为一个知仁合一的人,成为了“知仁合一”的人,就可以开心长寿。

“知”,一般翻译成智,这个问题不大,很多翻译说就是聪明人,这个译法不能说不对,但不够深刻,个人认为应该是形容对大多事物有透彻理解的明白人,而不仅仅是聪明那么浅显。

“仁”,这个是形容那种胸怀阔达,善解人意,不悲不喜的类似长者之风的人物,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整天笑呵呵的,很少大喜大悲的形象,有点像布袋和尚那样,哈哈。

“水”,很多翻译就是动,说智者像水一样动,这么翻译估计是受了后面那句“知者动”的影响。这里确实有动的意思,但不全面,大家想想,如果只是表达“动”,为什么要说水,兔子不可以吗。

古人说话,寥寥几个字,意思却都包含在里面,每个字,尤其是关键的字,用的时候都是有讲究的。

“水”,何许物也?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其次水无孔不入,善于渗透。也顺便说一下“山”,山在古人眼里是很稳定的一种事物,挡风挡雨,千百年不动分毫,很可靠很稳定的存在。说到这里,有没有感觉到水和山的各自相反特点?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处的“乐”不是快乐,而是“乐于像...去做”的意思。大致的意思就是:所谓智者就像那水一样,知道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仁者,就像那山一样,守成持重,不悲不喜。

细心的读者,你们如果跟着我的思路读下去,应该感觉到了水和山的一动一静的对比,其实古人常常这样说话,放两个相反的事物在一起,这也符合阴阳的定理。明白了山水,也该再深入体会下“知者”和“仁者”,阴阳是相对的,但也是合一的,“知者”和“仁者”肯定是两个事物,但一定归为一体,我的理解就是:知者,行为、想法;仁者,心态、性格。两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按古人的说法,这种人就是“圣人”。其实可以说,这段文字讲的就是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怎么样的。

“知者动;仁者静”这句话已经不难理解了,智者积极主动,仁者安静笃定。

“知者乐;仁者寿”就简单了,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因为看事物透彻,做事顺应时机,就会事半功倍,自然开心了。而情绪稳定,不大喜大悲,笃定的心态,自然便会长寿。最后把两者合二为一,一个做事明白,心态稳健的,那就是一个完人,这样的人自然开心长寿,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心思敏捷,但气量狭小,好比周瑜,英年早逝,反之亦不行。

全文翻译如下:智者乐于像水一样,看问题透彻,懂得见机行事,顺应时势;仁者乐于象山一样,守成持重,不悲不喜。两者一静一动,做到了这两点,便可以开心、长寿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足之处难免,还望不吝指教,乐于分享,欢迎转载引用。

無月文化,共读经典,品味文化

搜索建议:
热评

 一天到晚喝酒的人会怎么样?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我家有个邻居,四十七、八岁的样子,人长的挺好,高个子,尤其是眼睛特别大。据说他父亲还是一个局级的干部,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好,因为喝酒,什么都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