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导读:治疗痹证的中药有N多种,其中虫类药、藤类药、骨类药和胶类药的使用颇具特色。今天一起学习这4类药治疗痹证的经验。
01
虫类药的运用
风邪是痹证的主要病因,因此,在痹证的治疗中,如何祛除“风邪”显得十分重要。
虫类药以搜风剔邪著称,用之恰当,可起“勇夫”之功。
然各种虫类药都有其特点,需根据辨证,择其优者而用之。
风湿热痹——选用地龙、蜂房、僵蚕、蚕砂。
风寒湿痹——选用全虫、蜈蚣、白花蛇。
痹兼瘀积——选用土鳖、穿山甲。
各种痹证——均可选用乌梢蛇、蕲蛇。
地龙味咸性寒,能清热止痉,祛风通络,常用于治疗热痹、行痹、脉痹和顽痹。
蜂房咸甘平,长于祛风通络,止痛解毒,适用于治疗顽痹。
僵蚕咸甘平,能祛风清热,祛痰止痉,可用于行痹、热痹、筋痹。
蚕砂甘辛微温,能祛风湿,通络止痛,可用于湿热顽痹。
全虫味辛甘,性温有毒,有祛风镇痉,解毒消疮之功,善疗寒痹、顽痹之挛急麻木。
蜈蚣辛温有毒,能祛风镇痉,攻毒散结,可解寒湿顽痹之关节剧痛。
土鳖咸寒,能逐瘀散结活血;穿山甲咸微寒,可通络散癖消肿,两者皆适用于外伤引起的风湿痹痛,而穿山甲用于脉痹最佳。
三蛇(白花蛇、蕲蛇、乌梢蛇),皆有捜风通络之作用,而以白花蛇效力最雄,蕲蛇次之,乌梢蛇较逊。
白花蛇性温有毒,可治顽痹,但不可久服;乌梢蛇甘平无毒,各种痹证皆适用,久服无妨;蕲蛇介于两者之间,甘温无毒,诸痹可用。
02
藤类药的运用
藤类活力顽强,攀墙援壁,盘根错节,以其入药,善走经络,祛风湿,解筋挛。但性味有别,专长各异,宜分别选用。
海风藤,味微辛甘,性温气香,善于祛风行气止痛。多用治行痹。
天仙藤,为青木香之藤,味微苦,性温气香,长于养血理气去湿。可治脉痹,湿痹。
血风藤,俗名拉牛入石,味微苦,性微温,能养血活络,壮筋骨。可治四肢拘挛,麻木无力。
鸡血藤,味微甘涩,性温,有补血活血强筋之功。可治痹证兼血虚者。
鸡屎藤,味微苦性凉,能平肝清热,养血润肠。可治血虚肢麻之症。
络石藤,味甘涩,性微温,善舒筋活络。可治骨痹,筋痹,顽痹。
石楠藤,味苦,性微寒,祛湿清热通络。可治湿热痹痛,肌萎筋挛。
宽筋藤,味苦,性凉,能清湿热,通经络。可治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
银花藤,味甘苦,性凉,能清热利湿,善清络中湿热。可治热痹、脉痹。
双钩藤,味甘,性微寒,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可治热痹、筋痹,可降血沉。
大血藤,又名红藤、血藤,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治热痹肿痈。
丁公藤,俗称麻辣子,味辛,性温有毒,能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可治风寒湿痹。
雷公藤,俗名黄藤,味微苦,性温有大毒,能祛风燥湿,通络止痛。已制成雷公藤片等,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性狼疮,坐骨神经痛等。
青风藤,又名青藤或大叶青藤,味辛苦,性寒,能祛风湿,通络利尿。据西安市第五医院和湖南中医药研究所报道,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效。
03
骨类药的运用
骨类药能入骨捜风,强壮筋骨,祛湿止痛,适用于反复发作之顽痹和年老体虚者。
临床可选用虎骨、豹骨或猴骨,药性均为甘温,适于偏寒者;
鹿角(或鹿角霜),味咸性温,能活血散瘀,温肾强筋,虚寒痹证者可适当选用;
龟板、鳖甲,均味咸性凉,有滋阴清热,强健筋骨,软坚散结的作用,为治偏热型顽痹、脏痹之良药。
04
胶类药的运用
胶类药的特点是可入血分,养血止血。
鹿胶甘温,偏于补肾阳,壮筋骨,可治肾虚诸痹;龟胶、鳖胶、阿胶咸平,偏于补肝肾之阴,可治痹证而兼肝肾阴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