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有人说正岩茶不怕闷,还有人说正岩茶不能闷,我该听谁的?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人留言,称:好岩茶根本不怕闷,闷多久都不会涩,一定要是正岩。

看完,一方面惊讶于对方的自信,另一方面又感慨,他在喝岩茶的路上所遇非人,被人彻底带入偏门去了。

好端端的正岩茶,何苦要拿来闷着喝呢?

快出水泡,难道不香吗?

盖碗泡岩茶,越是内质丰沛的好茶,越需要快出水。

虽说“好茶不能闷泡”乍一看和世俗里通传的“好茶不怕闷”,形似双标。

但它们的背后大有文章。

《2》

众所周知,正岩茶内质丰沛茶味足。

喝起来相当耐泡,区区八冲九冲,完全不在话下。

但大家有所不知,山场正和工艺到位的岩茶,即便前三冲就开始闷泡,也不会出现劣质外山茶那样的涩麻味。

昨天提到的“茶骨”,即汤感醇厚,落水香丰富,茶味层次多元等特点,仍旧能体现,只不过是茶味被泡浓了。

之前在武夷山,托了朋友的帮忙,到一位老茶人家里喝茶。

当时就亲眼目睹,他因为在场喝茶的人数多,索性就豪气地往盖碗内放满茶。

投茶后,还用盖子往下压了压。这用量,估计起码得近15克了。

因为投茶多,在合盖出汤时,动作难免会受影响,速度不够快,茶汤被闷了几秒才倒出。

并且倒出一冲茶,担心茶汤不够分,紧接着又两水并作一水倒出公道杯。

喝起来,茶味比正常克数泡出来的,味道浓郁很多,汤感醇厚是醇厚,但少了一分恰到好处的灵动感。

闷泡,亦是如此。比起快出水,注入沸水后闷一会再倒出茶汤。

闷泡10秒,闷泡15秒,闷泡30秒……

在加时闷泡的过程中,茶味物质会大量浸出,喝起来滋味感更浓郁。

虽说,优质岩茶的醇厚汤感、茶香落水、回甘生津等一连串表现的本质未变,但茶味被泡浓了。

这种被闷泡变浓的滋味,喝起来根本不讨喜。

一开始喝岩茶的新人,在他们尚未喝明白岩茶的厚与薄之前,喝不出茶汤当中的醇厚浆感,只会感觉这样的茶口味重,不好喝,白白浪费好茶。

从普适性方面,闷泡就不该成为岩茶冲泡的主流。

《3》

第一冲就开始闷泡,会带来诸多恶果。

好比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会引起一连串不良后果。

首先,茶味被闷浓。

据悉,不论任何茶,茶叶内部可浸出的茶味物质,主要包括三大类。

分别是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

虽说,闷不闷泡都不会影响茶汤醇厚浆感,但闷泡会导致大量的茶多酚、咖啡碱,以及一系列的茶味浸出。

其中,咖啡碱主苦味,茶多酚主涩味。

这俩“招摇分子”一旦过量浸出,必然会让茶汤变苦变浓。

其次,长期喝浓茶无益。

温茶淡饮更养人。每次泡茶都要将茶味闷得浓酽不堪的做法,并不长久。

高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的浓茶,不仅滋味浓苦,还容易让人喝到茶醉头晕乏力。

尤其在空腹状态下饮用,更是让人hold不住。

从享受生活的角度看,喝茶大可不必如此“狂野”。

不浓也不淡,才是最理想的茶汤滋味!

最后,导致岩茶不耐泡。

闷泡对岩茶的消耗很大,往往闷不了几冲,茶味就会快速泡淡。

就好比,百米冲刺跨栏跑这种极限短跑之后,体力消耗会很大。

但在长跑过程中,只要控制好节奏,那么,跑足全马或半马对很多人来说,问题并不大。

闷泡会将茶味快速浓缩在前几冲,原本可以泡出十来冲的茶味,一次性浓缩成三、四冲左右的茶汤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没泡几次就要换茶,太浪费。

《4》

泡岩茶的正确做法不是闷泡,而是快出水。

盖碗泡岩茶,浸泡时间讲究分秒必争。

正岩茶内质丰沛,很像饱满多汁的蜜桃,轻轻一挤便能压出果汁。

榨果汁时,特别需要收着劲,不用大动干戈,动用过多武力。

冲泡岩茶,同样要学会“收着劲”的精髓。

前五冲左右,为避免茶味过多浸出,造成浪费,浸泡时间需要尽可能缩短。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立即再合盖倒出茶汤,短短七秒八秒时间,已然足够让茶味充分浸出。

快出水泡出来的岩茶,汤感同样是醇厚的,落水香层次丰富,回甘生津持久。

好茶理应具备的要点,一个都不会少。

和闷泡相比,快出水的优势更加明显。

首先,快出水可以合理利用每一分茶味,让一泡茶多泡几冲,喝茶性价比更高。

其次,快速出汤后,盖上的桂皮香、焦糖香、兰花香、木质丛香等诸多香型,会更清晰清楚清爽。

袅袅茶香,拥有可挥发性。

当你在冲泡岩茶时,长时间闷泡会导致一开始激发出来的茶香被折损,继而是茶香闻起来偏沉偏内敛,闻着没有那么香。

最后,快出水更能测出好茶的实力。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

越是到了危急时刻,越是能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越能证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强悍。

好比是让一个员工去处理难题。两小时就能将业务处理好,说明对方工作能力好。

但拖了两三天才交上来一份磕磕巴巴的解决方案,显然是能力不足。

泡茶时,快出水就能泡出充足茶味的话,又何必闷泡?

《5》

对岩茶来说,闷泡要看具体场合而定。

一泡茶在连续7次8次快冲后,已经大量损耗茶味。再继续注水冲泡时,需要适当坐杯。

举个例子。

第八冲,坐杯10秒。

第九冲,坐杯20秒。

第十冲,坐杯半分钟。

第十一冲,坐杯一分钟。

若此时发现泡出来的尾水,茶味依旧偏淡,那么就继续加时。

如果在加时闷泡后,依旧泡不出什么滋味,说明这泡茶依旧油尽灯枯,需要换茶。

当然,麻花前面举的例子,仅供参考。

在泡到尾水阶段后,具体闷泡时长还是按前一冲试喝茶味后,再进行具体调整。

从大方向看,一开始泡茶不能闷泡与茶味被泡淡后再逐冲加时坐杯,永远是经典不变的泡茶法门。

另外,闷泡这种相对极端的泡茶方式,在特定的斗茶评茶审评环节,经常会有出现。

斗茶赛上,岩茶最常见的冲泡规则,不外如下。

110毫升标准盖碗,斗茶时投茶5克,沸水冲泡。

第一冲,闷两分钟。

第二冲,闷三分钟。

第三冲,闷五分钟。

这种看似与日常泡法背道而驰的极端闷泡法,目的不是为了享受美好茶味,而是快速甄别品质好坏。

对喝不惯重口味的绝大多数茶客而言,会觉得这样闷浓的茶不好喝。

而经过专业评茶训练的人,却能看出此中门道,帮助快速评分,选出优劣好坏。

审评时,闷泡是帮助鉴茶的一种手段。

而在日常喝茶时,泡盖碗,还是避免直接闷泡为好!

《6》

和劣质茶相比,好茶的确不怕闷。

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堂堂正正的顶级岩茶,根本不怕闷出涩到化不开的涩麻味。

亦不怕被闷出浓浓的返青发酸味。

更不怕在闷泡后会导致汤色发暗,茶汤浑浊,肉眼看着不干净!

但好茶在没有泡淡之前,无需强调闷泡。

直接快出水,更能妥善利用茶味。

简单、快速、高效,不走弯弯绕绕,永远是泡好茶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搜索建议:
热评

 国内34省区的最美旅游天堂13

国内34省区的最美旅游天堂1317、吉林最美的,不是长白山,而是雾凇岛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只有这样,才能看到雾凇从无都有,从有...(展开)

热评

 我的手机未实名会怎样?很惨

号称史上最严的手机实名制今天起正式实施。在以往的报道中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未能及时完成实名制登记,那么将遭受一定的限制,直至停机。现在,《广州日报》为我们带来了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