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喝酒的朋友问我有没有解酒甚至解酒毒的中药方,那必须挖出这样的宝贝来啊,今天就说说这个古方李东垣的解酒良方「解酒汤」,供大家收藏,为自己为家人了解这个方法。
酒,其实是中医常会用到的良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了说了酒的好,还说了过量的害处。“痛饮则伤身耗血,损胃亡精。”
从古至今,饮酒就是一种风尚。在古代,上至君王,中到大臣文士,下到贫民,无一不对酒情有独钟。现代与古代的不同之处就是女性饮酒者的日趋增多。既然有饮酒者,自然少不了拼酒,尤其是在这个处处都需要应酬的年代,不喝酒似乎就谈不成生意,有人甚至将自己训练成“挡酒”高手。
从低度酒:啤酒、果酒、红酒、米酒、气泡酒、香槟,到中度酒白兰地、威士忌,再到高度酒二锅头、闷倒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都成了谈事必上桌之品。”
现代科学都说了,酒后除了“吐真言”,还会留下坏皮囊:
伤肾:酒精进入人体后,会抑制尿激素产生,人体一旦缺乏尿激素,肾吸收水的作用就会受抑制,等到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后,体液电解质平衡会被破坏,诱发恶心、眩晕、头痛等症。
伤胃:酗酒后,胃黏膜会受损,诱发黏膜水肿、出血、溃疡、糜烂等症,甚至胃出血。
伤脑:研究发现,饮酒超过6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受破坏,若长期酗酒,记忆力会降低。
骨骼:酗酒后,酒精会加速体内钙质流失,易诱发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
中医这么说——
《方剂学》:“酒性大热,以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阴火,是以元气消耗折人长命;
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以葛花解酲汤主之,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吃得下 睡得着 排得出》:“醉酒毒肝脏,找葛花解酲汤来帮忙”
李东垣的「解酒汤」——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首见于《兰室秘藏》,具有温脾胃、消酒积、利湿热之功,为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所致的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而设。临床上常用于治酒积。有医家用此方治疗酒后盗汗、泄泻等症,收效颇佳。
方子组成:葛花15克,木香10克,砂仁15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白豆蔻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干姜10克,泽泻10克。
效果:化酒祛湿,温中和胃。
主治:饮酒过度。湿伤脾胃。
我们来分析一下: 葛花甘辛凉,为解酒专药,有解酒醒脾,把湿邪从肌肤表面散出之功,使酒湿从肌表而散。 猪苓、茯苓、泽泻具有利湿之功,可以让湿邪沿着小便流出 神曲解酒消食; 砂仁、白蔻醒脾和中,开胃消食。 陈皮、木香、青皮理气化滞; 干姜温中和胃; 人参(复脉)、白术(健脾益气、燥湿)。 诸药相合,共奏化酒祛湿。温中和胃之功。
葛花解酲汤适应的是脾胃虚寒、中阳不振、湿从寒化等症。若是阳性体质,湿从热化、湿热内盛,主要症状包括面赤烦热、口渴饮冷等,用此方时要减去干姜为妥。
酒性辛热有毒,不仅在酒后即可发病,有的甚至积毒内留,祸害诸多脏腑,解酲一法,运用得当,确有良效。临床还用于酒精肝、乙醇中毒等病均有作用
另外,还有小解酒方:6颗乌梅,3g桂花煮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