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大杨 | 孩子厌学,父母如何正确地协助孩子?(含话术详解 案例解析)

学员提问

儿子15岁,初三。 因为前段日子和老公一直吵架,夫妻关系不好,亲子关系也不好,导致孩子厌学,沉迷游戏。 通过自己的学习,夫妻关系缓和了很多,儿子也感觉到我们的变化,也在调整。 今天刚开学,发现儿子焦虑不安,想学也学不进去,游戏也不想玩,感觉前途一片黑暗,也不知道该怎样协助孩子。

导师答疑

首先,我们讲过: 协助一个人就是多问少答。 在我们很多人固有的思想里面,协助别人就是给别人一些建议和想法,或者用一套理论和别人沟通,让别人改变。这不叫协助,这叫引导,这叫控制,这叫教导。 协助别人,就是去聆听别人。 透过你的发问、透过你的分享、透过你的尊重、透过你的接纳、透过你的支持、透过你的爱、给予对方协助。 很多父母想带着孩子来找我做个案,或者说给他一个协助。 我第一句问得就是: “是你想要协助孩子,还是孩子想要你协助?” 如果是父母想要协助孩子,而孩子从来没有想要协助。那你怎么做都无效,这点很重要。 就像以前我碰到很多学习教练技术的教练,他们问该如何教练一个人?

我说: “不是说如何教练,你要看那个人愿不愿意被你教练。如果那个人都没有想要被你教练,你怎么教练都没有用。因为,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会激起对方的对抗,激起对方的演绎,甚至对方的讨厌和厌恶。” 所以说,有很多人搞混淆了协助别人,就像很多人搞混淆了接纳。 接纳是改变的开始,很多人说我都接纳了,他怎么还没改变呢?因为你并没有真的接纳,你只是骗自己说接纳了而已。 协助也是一样,协助就是我们允许对方如其所是。 对方碰到了困惑,向我们寻求协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发问,看到对方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协助。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在那想“我们需要怎样协助他”。 所以很多人问的“协助”,本质上还是想要控制引导和改变对方,而不是真正的协助。 协助就是多问少答,比如说问他的情绪,问他的感受,问他的困惑,问他的观点,问他的想法,问他的未来,问他的过去,问他的当下,问他的行动,问他的计划,问他想要的结果,问他的期待,问他的渴望,总而言之,问就是了。 问过之后,就是听的过程,不是建议的过程,不是讲道理的过程,不是给方法的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聆听对方,和对方在一起、接纳对方、支持对方、同理对方、感受对方,让对方对我们有一份信任,让对方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 通过和对方站在一起,支持对方,让对方创造性的整合资源,找到他能接纳的、他愿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完形初级班成长环里面,协助是多问少答,协助是给对方带来新的察觉和可能性,协助对方对生命做出他想要的选择。 如果问孩子不说,有可能是你问得语气、问得方法不合适,或者你没有问到那个点。也有可能对方就不愿意说,因为对方有担心。 此时你可以问: ”你是不是很担心,你担心的是什么?” 即问感受,问刚才我说的那些,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问。

2008年我曾做过一个个案。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妈妈带她来我这里咨询。 孩子根本就不想来,坐在那里没有正面地面对我,而是把身体偏向另外的方向。 我第一句话问的是: “你是不是很不想和我聊?” 他马上就回答说: “是”。 然后我跟他说: “其实我也觉得你不想来见我,来见我并不是你的意愿,而是你妈妈的意愿。” 他马上感觉被理解了。这时他的身体就转过来面朝我了。 我再问他: “初二了还是初三?” 对方马上就很干脆平和的回答: “我初二了。” 如果我还没有和他建立关系,就问: “你妈妈让你来找我,你想要解决什么困惑呢?” 他可能就什么都不想说。 假定我问的是: “你看,你妈都是为你好,你妈都给你交了钱,你好不容易见到我,你为什么不说你的问题呢?” 这些听起来是为对方好的话,还是想要改变对方,没有用。 而当我同理他的感受,和他在一起,他敞开了,我问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话又进了一层。 所以“尊重、接纳、分享、理解”,和对方站在一起,这是前提。 如果你的心不在那里,没有真正地静下来,不能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不能站在一个接纳和臣服的角度,不和他在一起,你所有的问,你所有的聪明,都会反被聪明误。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