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还是赚不到钱!
近日,“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荔枝集团,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披露显示出月活减少超700万、运营亏损超6000万等情况。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年底,喜马拉雅曾传出全线裁员30%的消息,虽后续被公司辟谣,但难以避免引发外界担忧
而在2023年初,荔枝刚刚实现翻身。
彼时,荔枝集团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营收及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收入达5.88亿元,2022年全年收入达21.85亿元,全年净利润增至8650万元。
相比2021年的净亏损1.27亿元大幅扭亏为盈。
这是荔枝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次全年盈利。
只是,荔枝的盈利并非来自商业难题的攻克,而是源于对内容成本的把控。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荔枝在内的不少垂直类音频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靠亏损换扩张。
公开资料显示,荔枝曾一度陷入盈利困境。
2018年至2021年,荔枝分别实现年收入8亿元、11.8亿元、15亿元和21.2亿元,净亏损934.2万元、1.32亿元、8218.4万元和1.27亿元。
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荔枝才实现扭亏为盈。
然而,真是好景不长,2023年的状态,让荔枝、喜马拉雅等在线音频这个年难过。
在线音频类公司目前是否面临发展困境?
为何荔枝一类公司几乎常年出现亏损呢?
耳朵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
对此,《港湾商业观察》记者廖紫雯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荔枝、喜马拉雅的护城河里,水快干了。
听书,我都用番茄、微信读书,人工智能语音读书效果好。
更为重要的是短视频对用户总时长的冲击,长视频尚且难过,音频作为食物链最下游的存在,自然更为难受。
具体来说,耳朵经济的付费需求不强,而应用场景依然和广播相似,即车上、路上、床上等碎片化时间。
但由于短视频冲击,个体碎片化时间总时长相对恒定之下,更有穿透力的短视频直播直接切割了在线音频的时间。
如果短剧实现爆发,则由于其更强的黏性,则时间切割更厉害。
耳朵经济如无法创新出必要乃至充分必要的新刚需场景,而停留在目前只是充分非必要的状态下,则冲击将更为猛烈。
在需求度越来越低、时间被进一步挤占,内容创作者游离、平台运营费用持续、盈收场景依然稀缺的大背景下,在线音频亏损就成了常态。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营销,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910万元人民币,而2022年第三季度为7120万元人民币。
有观点就认为,营销费用的减少影响到了品牌的曝光度,并间接影响到营收。
愚以为不然。
营销是品牌曝光的充分条件,但如果没有较好的切入点来吸引流量进入,则营销效果大打折扣,也对营收起反作用。
目前而言,耳朵经济的尴尬在于场景难题无法破局,用户需求只是痒点,光靠营销并不足以打开盈利之门。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