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9岁男童性侵的热搜,不该这样消失

很少见这么全民愤怒的热搜了。

我说的是大同小学生性侵一案。

山西大同一所寄宿制双语私立学校,两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极端欺凌、猥亵、性侵同班同学的案件,情节极为恶劣,引发了全网的震怒。

      图源:新浪微博       

央视新闻通报了此案,目前公布的处理为:

对两名施害的小学生赵某某(男,9岁)晋某某(男,9岁)依未成年人犯罪法予以训诫,责令接受心里辅导、行为矫治。

对两名施害男童的家长予以训诫,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对大成双语学校在管理上的严重失职,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责令整顿,解除校长职务,辞退副校长、小学部主任、涉事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缩减招生规模。

对受害者及家长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

显然这样还远远不够,出现如此恶劣的校园霸凌,说明在不见光的暗处,欺凌的祸根早已埋下。

震惊全网的9岁恶童

最开始引爆互联网的,是来自受害者母亲的一条帖子。

她说自己四年级的儿子在校期间一直遭到同学的凌辱,一度表现出想要轻生的想法。

虽然热搜词条用「欺凌」一词一言以蔽之,但打开详细的案件说明,情形之恶劣让人触目惊心。

从二年级下学期,受害者开始被同学赵某某辱骂、殴打;

三年级上学期升级为性欺凌,“孩子说,对方经常打他,逼他舔对方的生殖器、肛门,喝尿,甚至用生殖器侵犯他”;

四年级上学期,另一位同学晋某某加入施暴,两人对受害者进行长期霸凌及强奸。

前后时间跨度约一年半,在此过程中,家长不知情,学校无作为。

在期间受害者成绩下降,还时常表达轻生的想法。但家长以为是学习压力大,“还不断劝解孩子”。因为是寄宿制家庭,家长无法了解到儿子每天的状态。

直到受害者在奶奶家时,在哭诉中不小心说漏嘴,这长达一年半的侮辱欺凌才露出水面来。

小学四年级、校园霸凌、强奸......

只是这几个词组合到一起都让人头皮发麻。往常讨论的校园霸凌大多发生在青春期,这次无疑刷新了下限。

9岁,在我们看来还是不谙世事的年纪,却已经触摸到性犯罪的边缘。

我们震惊于恶童之恶,更震惊于这恶竟然能如此野蛮扩张,却无一人阻止。

本该教育、监督、保护未成年人的成年人们,在这场案件中统统缺席。

正如家长愤恨地发文质问班主任:“孩子受到一年多的欺凌,你不知道吗?还包庇、助纣为虐、纵容欺负我孩子的人!” 

在网传的微信群截图里,发声的家长却被班主任移出群聊。

      图源:新浪微博       

即便案件情节如此恶劣,校方依然本着“名声为主,大局为重”的原则,拒绝正面处理。

当舆情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时,校方试图删帖捂嘴,一问便是“纯属捕风捉影”“构成严重侵权”。

老师们也在各个班级群里统一口径,“不信谣,不传谣”。

只顾表面太平,无视事实真相,也难怪这恶能在此地持续一年多之久了。

在官方介入调查之前,校方本打算让施害学生写悔过书按红手印,两方家长协商解决。

如今官方通报,学校校长及老师都火速得到相应处罚,该整改的整改,该辞退的辞退。

但关于施害者的通报,却引来无数争议。

由于施害者未满14周岁,所以只能被“依法予以训诫”,家长“诚恳道歉”即可。

一边是训诫,一边却是受害者小孩未来人生都可能会背负的精神负担。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足以平民愤。

许多网友呼吁恢复少管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涉事未成年给予严厉的惩罚记入档案。也有网友说子不教父母过,既然孩子太小那就家长代偿吧,让父母承担同等法律责任、付出顶格赔偿、纳入失信系统......

      图源:新浪微博       

面对未成年之恶,如何更新建设法律条款,仍然是待讨论和解决的议题。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还需反思,小孩为何会变坏?

为何孩子成为恶魔

随着案件对两个恶童行径的披露,很多网友难以置信,性侵、霸凌之行竟然出自9岁儿童。

于是,他们把犯罪的儿童看做是不可理解的恶魔,是“天生畜种”“低劣基因”“禽兽”。似乎这份恶是犯罪者与生俱来的,并不具备普遍性。

还有网友的推理更是妖魔化,揪着他们以鸡奸来施虐的方式不放,宣称“同性恋群体从小就这么乱”“像极了SM玩法”。

      图源:新浪微博       

先不说这些联想有多离奇,看到恶劣行径便将犯罪者向非人类的方向推远,是某种认知失调的体现。

人们不希望如此恶劣的事情有朝一日发生在自己身边,只能将恶变成一种小概率事件。“这样的恶魔是少的,所以我们的生活是安全的。”

但是现实显然不是这样。

这不是同性恋之恶,虽然两位恶童9岁就习得鸡奸,但这并非是性取向的探索,而是性主权的彰显。

就像在监狱、军队这些纯男性场域,鸡奸大行其道,并不是因为这里的男人都是同性恋,而是因为“强奸其他男犯人会觉得自己更男人了”。

反倒是更“阳刚”的人,更有性霸凌的倾向。

无论强奸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性侵里,性只代表权力关系,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以生殖器为枪支的领地掠夺。

这更不单纯是儿童之恶。诚然,儿童身上或许有着来自原始丛林社会那般纯粹的野蛮,对与自己不同的个体会存在天然的攻击性和支配欲。

但顽劣的天性并不能给环境脱罪。换句话说,把问题小孩想象成恶魔,无法避免下一场霸凌的发生。

      图源:《告白》      

在英国欺凌问题专家伊丽莎白·纳·塞姆看来,欺凌行为通常是为了满足关注和认可、在同龄人中获得尊重和领导力,可悲的是,这通常是以牺牲其他孩子为代价的。

儿童成为欺凌者,一个常见原因就是ta在家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只能通过攻击他人来寻求关注。

校园霸凌与家庭养育模式密不可分。

一个不遵守规则、专制且带有暴力倾向、物质层面应有尽有但精神层面施以控制的家庭,更容易养育出一个欺凌者。

正如网传中两位欺凌者的嚣张言论:“只要打不死我爹妈都能摆平”,不难看出其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骄纵和对暴力的鼓励。   

儿童就是成年人生活的映照,在有毒的环境中长大,自然会习得野蛮的生存方式。

《阳光姐妹淘》里有一段情节,混混女在欺负完女主角之后,紧接着受到来自老师的霸凌,这才是她真正堕落的导火索。

很多时候,成年人就是孩子成为恶霸的助推器,甚至榜样。

      图源:《阳光姐妹淘》      

除了家庭层面的因素,这所寄宿制小学,更是孕育恶的沃土。

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场域,不难感到窒息。

当事人三位都是同班同宿舍的同学,且欺凌往往发生在回宿舍之后,这样封闭、隐秘、独立自生的空间,最是人格扭曲、关系异化的温床。

      图源:《蝇王》      

当学校对学生生活缺乏介入和管理,那么学生宿舍就会养蛊般的,变成学生自行建立的小型权力等级社会。

所以,老师与学生的联系感显得尤为重要。

但本案件中的老师,基本起到的是助纣为虐的效果。

有记者事后去采访同班的其他同学,在他们眼中,施害者两人的行为已经足够明显,他们都目睹过好多回。

其中,不乏有学生想要帮忙,去找老师告状,但老师处理之后,暴力却进一步升级。

施暴者也曾威胁受害者:“不能告诉老师和家长,不然见一次打一次,敢告状就打死你。”

当记者问到他们为什么不敢自己出手相助时,小朋友们说:“我以前也被欺负过,我也怕挨揍”。

所以,大家只能“假装看不见”了。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当8岁的儿子旁观了一场校园霸凌后》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因素,还有来自社会的。

难以想象,9岁小孩已经习得性侵,这背后有多少是受泛滥的色情制品影响。

为什么一个大字都认不全的年纪都可以轻易获得它们,这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到底有多猖獗。

我们之前写过,当代小孩正接受着过早的性启蒙和不当的性教育,9岁去性骚扰老师的案例多得是。

难道真的要等到他们犯罪,我们才着手去管理吗?

如今,关于这起案件的处理已经落下帷幕。

可只是处罚学校和校长,还远远不够。

除了处置校长,还应该做些什么

这些年不断曝光出非常恶劣的校园霸凌案件。

同样是山西,有三个小孩逼着另一个儿童吃粪便,由于是未成年所以最后只进行了批评教育。

后来施暴者之一又在另一起霸凌事件中,逼迫一个女孩喝完一整瓶白酒,差点酒精中毒身亡。

这些极端暴力一再上演,说明恶劣暴力甚至性侵确实会发生在未成年之间,并且如果没有对施暴者进行有效干预,暴力不会自动消失,而是不断蔓延。

      图源:新浪微博       

我们不能再抱侥幸心理“这些都是个别现象”而不去积极应对了。

看到过太多因校园霸凌求助无门、最终选择自杀的年轻人,那些遗书令人肝肠寸断。

      鹿道森遗书《无需为他立碑,只愿玫瑰年年为他绽放》       

不要等到为时已晚,才想起我们什么都没为受害者们做过。

今年热播的韩剧《黑暗荣耀》大结局,弹幕上飘过无数现实中被霸凌者对施暴者的怨恨,这一幕过于震撼,仿佛只有被霸凌的人会一直陷在回忆里,施暴者早已忘记亲手犯下的罪恶。

      《黑暗荣耀》弹幕   

而《黑暗荣耀》恰恰讲的是在法律失效的环境里,受害者蛰伏二十年后私自复仇成功的故事。

电视剧可以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但现实的罪恶还需要健全的法治去维护正义才对。

譬如这次的小学生性侵案,不仅暴露出家庭和校园环境对校园霸凌情节的漠视,还体现出未成年性教育的缺失。

这不应成为每次悲剧发生后的事后处理,而应提前预防,从儿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做起。

许多校园霸凌与性羞辱相关,因为性直接关系到权力秩序。

儿童并非想象中的天使,他们会模仿成人世界的权力与罪恶,还由于心智不成熟、不具备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很难真正意识到性霸凌的严重后果。

虽然我们鼓励幸存者去战胜伤痛,但对于内在精神力量不够强大的儿童来说,性暴力对他们的摧毁是巨大的。

      校园性霸凌至自杀   

因此儿童性教育、防性侵害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学校一味地回避性教育是不会避免性暴力的,反而别的错误示范会填补空白,适得其反。

除了性教育之外,防止校园霸凌的教育也应该落到实处,这不只是写在法规里,而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做宣传册子、对老师做专业培训……做真正的实事。

芬兰的学校会在课堂上演示什么是校园欺凌,或者设计电脑游戏呈现欺凌情景,让它在儿童心中去魅。

很多小孩甚至不知道自己经受到的孤立、排挤、侮辱性绰号,其实已经构成了校园霸凌,由于不知道自己遭受了暴力,所以更不知道寻求帮助,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认为自己不配被尊重、不配被爱。

      《少年的你》   

所以让学生、老师、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明确何为校园霸凌是第一步,成立防止校园霸凌的监督委员会。

有相关校园霸凌的研究表明,欧洲的校园霸凌暴力程度更严重,但更多是单次偶发、持续时间不长;而东亚校园霸凌更隐秘,但会发展为长期的暴力。

重点在于东亚文化环境下,旁观者不敢站出来,于是被霸凌者会成为长期被欺凌的对象,除了施暴者的热暴力,还有被所有人孤立的冷暴力。

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很多霸凌受害者不敢告诉老师,因为老师的干预是短暂的、甚至是无效的,自己还要与霸凌者生活在同一环境里,而由于“告密”,环境对自己的敌意还会增加。

      《悲伤逆流成河》   

于是教育旁观者也是反校园霸凌的关键步骤,不要成为沉默的帮凶,要站出来帮助受害者,即便无法做到正面呵止,也可以通过转移话题等方式干预。

这不是多管闲事,施暴者需要旁观者的服从,他们需要通过暴力来彰显权力,每个服从的旁观者其实也是潜在的霸凌对象,反对暴力不仅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必生活在有毒的环境之中。

学者汉金斯的调查显示只要旁观者积极干预,能够有效制止和结束57%的校园暴力,教育儿童从小有正义感、有基本的是非善恶价值观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是比书本知识更受用终身的可贵的品质。

      《三年A班》   

当然,发生极端恶劣的校园暴力案件说明这已经不是儿童之恶,还有成年人之恶。

老师有没有是非观、能不能声张正义,对学生之间形成怎样的社会关系有重要的影响,案件中生活老师的纵容、班主任的漠视客观促成了这场校园性暴力的升级。

我们的教师法还停留在1994年,对老师的规范存在一些过时和疏漏之处。

曾有曝光出有过性猥亵案底的人出狱后继续当老师,教师等职业应严格落实从业禁止,上海曾出台过性侵查询系统,这样的制度应当全国推广。

      图源:新浪微博       

当恶性事件发生,老师以及教务人员想的不是处理问题、减少伤害,而是压制舆论,避免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事实上,学校积极应对校园暴力,不掩盖不推责,才是学校最好的名片。

另外,我们不太赞同小学便开始全日制寄宿,你看即便一年四万学费的私立学校依然无法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

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善恶观,就被放置在与家庭相对隔绝的封闭环境里,容易发展出丛林社会,即便不是儿童之间的相互侵害,也很可能出现像杨永信这样成年人对儿童的极端暴力。

      《蝇王》儿童之恶   

本次案件网友们感到最为愤愤不平的是,性侵犯因为是未成年,而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责令接受心理治疗、行为矫治”。

这显然远远不够,至少施害者应当退学,予以行政惩戒。

还让他们与受害者同处一个环境,会继续造成对受害儿童身心的二次伤害。

很遗憾,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应对校园霸凌不够完善、甚至不够敏感的社会里。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再做沉默的旁观者。

      《三年A班》   

如果家族中、身边的小孩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要提高警惕,这也许是校园暴力的征兆,需要及时积极干预。

从环境入手,埋下正义的种子。

英国有个叫active bystander(成为积极的旁观者)的组织,呼吁一句话是:

What hurts the victim most is not the cruelty of the oppressor, but the silence of the bystander.最让受害者寒心的不是压迫者的残忍,而是旁观者的冷漠。

不要作壁上观,请参与进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男童  男童词条  不该  不该词条  消失  消失词条  这样  这样词条  
热评

 《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

《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靈寳消劫正心開化章 上品爾時,元始天尊在清微天宫、黃金闕内,會諸天帝君與無極聖衆。昇玉華寳座,放大光明,照諸世界、觀諸衆生:遭值劫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