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告别家人,背起行囊,辗转踏上南下或东去的列车,在他乡重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每年春节过后,湖南宁乡打工人背井离乡的这一幕持续了数十年。据了解,2005年,宁乡富余劳力达50多万人,劳务输出超过30万人,劳务收入达到20亿元,成为湖南第一劳务大县。
如今,宁乡打工人虽然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远行求职已不再是唯一选择。近年来,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宁乡已从劳务输出大县蜕变为“引凤归巢”的产业洼地,吸引越来越多外地人来宁乡就业创业,使大量宁乡人在家门口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在宁乡就业(务工)的人数达到21.3万人,人口回流明显增加。
“三链两群”释放人才强劲吸引力
近年来,宁乡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推进产业发展“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培育“链主”企业,壮大“雁阵集群”,目前已经形成“三链两群”的产业格局——即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智能家电和智能硬件产业链;食品及农产品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工业企业总数超千家。
回眸过往,宁乡工业强市建设步伐稳健,产业活力不断迸发,不仅“三链”绚丽,还实现了“两群”绽放,全市“家底”逐渐厚实,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达到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8家,宁乡成为全国继昆山、常熟、宜兴外第四个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县(市),据宁乡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7.99亿元……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此时的宁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人才。同时,质态良好的工业经济,也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成就自我的广阔舞台。开展“靶向引才”,全力为企业招才聚才“牵线搭台”是宁乡大力实施制造业“高端产业人才倍增计划”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3年2月2日,星邦智能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星邦智能董事长刘国良向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黄向明教授、星邦智能产品研究院邝昊高级工程师颁发了聘书。至此宁乡已拥有五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星邦智能成功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我将与星邦智能广大科研技术人员一起提升公司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核心竞争力,用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星邦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星邦智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批进站博士后、中南大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汽车与机械工程学研究生导师高凯表示。
付海阔是湖南中伟新能源的生产技术经理,也是宁乡为中伟新能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付海阔入职仅半年就完成了公司原料厂区硫酸镍蒸发结晶生产线的调试,实现了金属镍制造硫酸镍。得益于强大的科研技术团队,中伟新能源成为长沙第8个、宁乡第2个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
“这两年,宁乡市对于储能材料产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付海阔说,待遇、地缘只是一方面,城市环境、发展机遇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近两年,随着公司发展的不断提速,中伟新能源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
转型的宁乡,求贤若渴;发展的宁乡,广纳英才。一直以来,宁乡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通过“人才链”提升“产业链”,不断促进产业、人才的双链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正是“产业洼地”的强劲吸引力,宁乡已成为各种人才的“蓄水池”。
引导“湘商回归”成为发展“带头人”
“家种梧桐树,自当有凤来。”纵观人员的流动规律,宁乡可以用“输出劳务—打造产业洼地—吸引返乡创(就)业”这样的过程来概括。
“铺好路、架好桥、搭好台、创好业”。近年来,宁乡通过乡情为纽带、政府搭台子,以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吸引各地湘商企业回迁、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掀起了湘商回归返乡创业的新高潮。
据了解,在广州美妆行业中,由湘籍人士创办的企业有500余家,涵盖了原料、包装、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湖南欧标就是其中之一。
20多年前,湖南欧标董事长毛九如创办了长沙绮妆美容有限公司,2002年在广州成立欧标集团。2019年,作为湘商的毛九如在宁乡经开区创立了湖南欧标,成为了“长沙美妆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本美、诺赫、微肽等湘籍美妆企业纷纷落户宁乡,成为了宁乡打造中国“美妆第四极”的生力军。“落户宁乡,是我最明智的决定。我为自己是‘美妆谷’一份子倍感幸福、骄傲和自豪!”追随毛九如来到宁乡的本美生物董事长简经红说。
2013年,贺小贞与丈夫一起返乡创业,在花明楼镇成立辣美农业,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长沙地区冬季辣椒生产技术,并发展辣椒早春再生栽培技术,实现了辣椒的全年无间断供应,成为了长沙市唯一一家新鲜辣椒的生产基地,也让当地数十名农村留守女性有了一份在家门口的新收入。
如今,在外的宁乡人听从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的召唤,由一名外出务工的“淘金者”,转变为建设家乡的“带头人”。据统计,2022年宁乡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17家,实现湘商到位资金96亿元,引进海螺水泥总部、欣智旺电子、牛晶光能、五创循环等诸多投资10亿元以上的湘商项目;全市乡镇(街道)新引进乡友返乡总部经济项目75个,其中纳税已超百万元的10个;全市农村返乡创业经营主体2280个,农村创业创新人员达5662人;全市累计开展农村双创就业培训12000人次,农村双创经营主体带动就业人数2.7万人……因产业、人才的兴旺,宁乡已经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前列。
产业倒虹吸+优服务“引凤归巢”
春节临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2023年1月17日、18日,宁乡经开区蓝月谷工人文化宫人声鼎沸,80余家用工企业正在这里招兵买马,争抢务工人员,总计提供10000余个工作岗位。
学徒月薪3000元,熟练工不低于5000元,技术工8000元以上……为了尽快解决员工缺额,各招聘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应聘人员开出了优厚的条件。
曾在外地上班的回龙铺人符女士当场就找到了工作。“在家门口上班每个月能够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还可以照顾家庭,以后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符女士的话道出了不少打工人的心声。诚然,外出务工人员往往家庭、工作难两全,但当在家乡有了同等或者更好的机会,越来越多的群众当然会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通过市人社局提供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宁乡已经形成了劳务大军“大返潮”“大回流”的现象。2022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03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77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7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56人,脱贫劳动力(脱贫监测对象)实现就业17326人。全市实施创业培训学员3091人、技能培训学员4441人,实现创业担保贷款2927万元,企业稳岗补贴资金2576.38万元,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301.95万元。“311”就业援助覆盖率达到95.1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6.21%,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13场,实现就业意向人员10350人。
这一可喜现象主要得益于宁乡这些年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宁乡各类企业主体增长迅猛,既有‘铺天盖地’,更有‘顶天立地’,企业主体规模膨胀起来了,实力壮大起来了,为劳务工人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宁乡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引擎,在引进和培育质量效益型企业主体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良好的就业环境和优厚的岗位待遇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前来就业,从而形成了倒虹吸效应。
宁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喻宏建介绍,宁乡市坚持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发展定位,全面落实湖南省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16条措施”,出台《宁乡市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二十条措施》和《关于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综合实施“减免缓返补”等政策,为企业纾难解困减负,稳住现有就业岗位。2022年以来,共拨付3234家单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574万元,减免失业保险费2049万元,工伤保险费1557万元。
“2022年,公司收到了10多万元的稳岗返还,也享受了工伤、失业保险费用等降减政策,这些措施切实帮助了企业纾困,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小洋人行政人事部部长许慧表示。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是什么样子?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但对于游子来说,地方产业发展如何、能否找到适合的岗位、薪酬待遇如何等问题,是“归雁”的顾虑所在。在宁乡,社会保险降费缓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支持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拓宽技能提升补贴范围、推广企业“共享用工”模式、打造“宁乡零工市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市上下“出实招”保市场主体,“想办法”拓就业岗位,“聚共识”抓就业服务,一系列诚意满满的暖心举措,让各类人才在这里安身、安心、安业,宁乡也通过“引凤归巢”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向、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