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红牛联合创始人去世

当地时间10月22日晚,红牛公司在公司官网宣布马特希茨去世,并称以其精神继续完成马特希茨的事业是责任和义务。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0月22日,能量饮料公司红牛的创始人、所有者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因患严重癌症去世,终年78岁。马特希茨被认为是奥地利最富有的人,他的财富估值有250亿欧元。

01  走向世界的“红牛”

马特希茨出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白手起家的马特希茨被认为是营销天才。从维也纳世界贸易大学毕业后,他开始担任多家公司的营销专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宝洁亚洲地区分公司任职的马特希茨在亚洲出差时发现了红牛。红牛原本是一位华裔泰国商人许书标于1966年在曼谷创设的一个功能性饮料品牌,红牛经常被夜班工人、长途客货运的驾驶员或泰拳选手拿来提神与健身用。

但在当时,功能性饮品在欧美还不为人所知。1983年,马特希茨获得了能量饮料在亚洲的生产许可。一年后,他与许书标合资创立红牛公司,并持有该公司49%的股份。

后来,马特希茨修改了红牛的配方并发展了营销理念。1987年4月1日,红牛能量饮料首次在奥地利的国内市场进行销售。这种甜味碳酸气泡饮料迅速获得人们的喜爱,有人将它的味道描述为小熊软糖。

据红牛官网显示,时至今日,红牛已在171个国家上市销售,全球消费总量超过了750亿罐。20世纪90年代末,红牛进入美国市场。今天,美国市场占据红牛的三分之一。

马特希茨非常关注饮料的品牌形象。红牛的销售离不开它的创意广告,它的口号“红牛给你一对翅膀”在世界闻名。马特希茨还将红牛品牌与冲浪、山地自行车和悬崖跳水等冒险运动联系起来,红牛作为赞助商参与了其中的许多活动。

马特希茨和红牛车队

马特希茨还是红牛车队的创始人和所有者,这是一支位于英国的一级方程式赛车队。马特希茨还接管了足球俱乐部奥地利萨尔茨堡,现在被称为“红牛萨尔茨堡”。

报道称,马特希茨的私生活非常低调。据说他很害羞,很少接受采访。他和长期交往的女友住在萨尔茨堡,几年前他曾说过自己每天喝10到12罐红牛。

马特希茨的财富估计约为250亿欧元,他被认为是奥地利最富有的人,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51位。

马特希茨去世后,马特希茨30岁的独生子马克被视为红牛帝国可能的继任者,马克目前担任他父亲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

02  “本地牛”们的逆袭

奥地利红牛的“强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成就了红牛饮料在中国的热销。正是奥地利红牛通过赞助极限运动,将红牛打造成高端饮料品牌,让严彬在代理红牛之初,就敢把红牛这个“泰国穷人的咖啡”,以每瓶6元的高价在中国市场销售。

而在后续营销方面,严斌也效仿奥地利人,大量赞助体育赛事,虽然华彬红牛与奥地利Red Bull是两家不同的公司,但是后者在F1赛事和极限运动领域的投入,也无形中为华彬集团做了嫁衣。一时间,“提神醒脑,补充体力”和“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红牛作为大众消费品,在中国变得广为人知。

2002年,华彬红牛推出了第二代牛硫磺加强型饮料,并且直接采用了和奥地利红牛相似的银蓝罐装包装和英文字体。直至今日,还有不少消费者以为中国市场销售的红牛饮料和奥地利红牛同样是由外资企业在生产运营,尤其是华彬集团“借鉴”奥地利红牛推出蓝色高罐的强化型饮料后。

一定程度上,严彬对红牛饮料最大的贡献是,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固若金汤的、辐射到中国各个角落的渠道网络。但近些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异常火爆,而红牛能始终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这其中也少不了奥地利红牛所带来的广告效应。

2014年3月,奥地利红牛进入中国市场,成立了瑞步饮料贸易有限公司,销量一直不温不火。曾有消息称,奥地利红牛试图在华彬红牛的商标授权到期之后,接管庞大的中国市场,从而独享规模超过650亿人民币的饮料帝国。

一业内人士表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的七年里,奥地利红牛一直以“岁月静好”不争不抢的形象出现。但种种迹象显示,奥地利红牛想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想法变得愈发强烈。

公开信息显示,奥地利红牛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动作频频。例如:在2018年“不务正业”地推出了可乐、柠檬苏打水、干姜水和汤力水等带汽饮料;2019年与自由滑雪运动员谷安凌签约;2021年是中国的牛年,奥地利红牛与蒙牛共同合作推出短片《和困难交个朋友》以及春节套装“牛上加牛”。

2021年,百威中国与奥地利红牛签署了后者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协议。不过,业内观点对于此次合作的成效并不看好,原因有二:其一,百威的经销商并没有太多精力去思考奥地利红牛的运营——毕竟,作为啤酒经销商来讲,啤酒才是他们的主力;其二,奥地利红牛的价格和“含汽”问题,也很难让被“红牛维生素”教育了几十年的中国消费者接受。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了天丝集团和华彬集团矛盾的先例,业内对于围绕着红牛的“代理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更难保持乐观预期。而从上述合作开展一年来的效果来看,关于如何突破其他“牛”们对市场的绝对掌控,奥地利红牛在中国市场暂未交出满意答卷。

或许,未能在庞大的中国快消品市场有所建树,对于已故的马特希茨而言也是一个遗憾吧。

(源/澎湃新闻)

搜索建议:红牛联合创始人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