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智能化时代,顶级企业家领导者的4大特质!

《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 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 (微信:Tapmadou) 进群

► 领导者说 : ★所谓企业家,或许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善于操舟弄潮,却也不忘与身边人和远方客同舟共济的人;就是锦衣玉食,却也努力让养蚕人能遍身罗绮,让江湖客皆知鲈鱼之美的人。

本文节选自 中信出版社 《理念:卓越组织的原动力》

投稿/培训/合作 | Tapmadou(微信)

分享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严格地讲,以各种名目割韭菜的“收割机”,肯定不是企业家;只把企业当成快速“提款机”的投资者,也不是企业家;靠市长而不是市场的红顶商人,也算不得企业家。

01

风波里的一叶舟

企业家到底是什么?企业家边界的廓清,有助于真正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浮现。

关于这方面的中西方相关论述很多。服务企业家多年,我对这方面的真切感受,与两首意境相关联的中国古诗有关。

一是宋朝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

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进城,发现自己一辈子养蚕,却穿不上丝绸做的衣服,这是劳工阶层的辛酸与哀叹。吟完此句,难免有些黯然神伤。

另一首,也是宋诗,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吃鱼的人,只知道鱼的鲜美,却想不到打鱼人的操劳辛苦,谁能想及“渔者”要经常在风雨里奔波,在风波里出没。

风波便是风险与波动,冒险与不确定,这就是商人身处的环境及其特质。

消费者体验着舒适精美的产品,却不想为了做出好产品,创业者要在市场的血雨腥风里翻滚,在社会的惊涛骇浪里前行。

《管子》云:“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为了赢利,风波是商人阶层的孤独与宿命。

由此入手, 所谓企业家,或许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善于操舟弄潮,却也不忘与身边人和远方客同舟共济的人;就是锦衣玉食,却也努力让养蚕人能遍身罗绮,让江湖客皆知鲈鱼之美的人。

公元 1082 年,苏东坡与友人春游遇雨,没有雨具,同行者皆觉狼狈,唯独贬谪中的苏东坡泰然悠游,不以为意。不一会儿,天就晴了。他挥毫写下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企业家有了这样的心肠与心境,纵然风雨相伴,风波未定,虽然前行路上,不时有些噪声和杂音,但正如有识之士所示,高层支持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的主旨其实从未改变。

此前,在正和岛创变者年会的“打胜仗”论坛上,我请宋志平和何志毅两位道行深厚的老师用一句诗词来描述中国企业。

何老师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会长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都有豪情,也有深意。我想起正和岛微信专栏“何志毅看产业”里,何老师讲中美产业争锋,化用过另一首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待过万重山”,颇有感触:“待过”,是还没有过,将来会过。前面还有“万重山”,面对千难万险,怎么办?要有信心。

这么多年来,民营企业一直在曲折中前行,终究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汇川成海。正如南宋杨万里的《桂源铺》所述:“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溪流要向前淌,万重山拦着它,溪水喧闹个不停。这个时候,不要着急,不要害怕——到了前面山脚村头的地方,溪流就会一泻而下,一往无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就是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源头活水了不起的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虽然眼下困难很多,但是我们深信,中国有挡不住的国运,中国民营企业一定有挡不住的未来。

02

企业经营的“三法”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

他出身穷苦,20 多岁创业,历尽艰难曲折,曾一度攀升至区域首富。现在放下身段,再次创业,心潮逐浪高,却感觉思路、组织尚未理顺,颇为纠结。

这些年,我看了不少公司,大小、新旧、成败,各类均有。

对这个问题,我有些心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就像手机,不管你安装了什么应用软件,它的操作系统却大致是一样的,无非是安卓或 iOS 系统。

当下和这位朋友畅聊甚欢,他也颇有云开月明之慨。归纳出来,与方家探讨。

关于企业和企业家,中西方的相关专著、论述汗牛充栋。这些年,西风东渐,西方管理大师渐次登场,他们的理论熏染了众多商界与学界中人。于是,不光经济学家,诸多企业家也言必德鲁克、迈克尔·波特。

遗憾的是,在各种概念和理念的轰炸中,一些经营者不是越来越清醒、明晰,反而偏离了客户原点,模糊了经营焦点。

大道至简,要言不烦。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需要的不是理论的迷宫、词语的迷雾,而是要回归本质、常识和基本逻辑。企业经营千辛万苦,然而究其底层逻辑,其实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好人才,做出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企业家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如果立足于企业家视角, 企业经营的本质或可一言以蔽之:想法,说法和干法。

先说想法。

再伟大的宏图和事业,都是起源于一种心流,一种憧憬,一种冲动。所以,陈春花说,本质上,战略是一个梦想,人生是一种向往。

有人解读《西游记》,西行取经的团队中,为何最厉害的角色是一只猴子?为何一匹白马始终不离不弃?正因为师徒四人和白马可以理解为人性的不同面相,或者一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这其中,“心猿”与“意马”是最为神通广大的。

企业起源于创始人的一个想法,是这个想法的落地与延续。在企业里面,想法的载体便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分别解决的问题是:公司为什么而努力,公司想做成什么样,公司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在上一时代,很多企业野蛮生长,个人胆识与资源、时运等因素干系重大,很多企业并不太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好人赚钱时代到来,没有理念引领与价值观驱动的企业很难再做大走远。企业虽然是利益集团,追求利润,却也是理想集团,需要信仰,需要用共同的追求凝聚人心。在这方面,如何把虚做实,把想法落到实处,是经营者需要仔细思考的命题。

再看说法。

想法解决了意义、目标与原则的问题,说法则有两个内涵。

其一,是指公司的叙事系统。其二,则是公司的机制设计。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地球村”的理念,也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著名论断。在今日的语境中,公司即媒介,产品即信息。公司的话语和表达系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

更为重要的“说法”则是机制设计,具体而言,是指价值评判原则与分配机制。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决定因素是财富、权力和声望的三位一体。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都很在意向上面“讨个说法”,其目的或为利益,或为权利,或为名誉,或兼而有之。公司里的各类各级“打工人”,回归人性本原,驱动其奋斗的内在动力也无非是财富、权力和声望,三者各有偏重而已。

因此,一套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合理价值评判与激励机制,是形成有序、有效、有活力组织的关键。好的制度就是凡事都有个说法,让员工服气,通过制度规则,让员工有盼头。让他不管是想要得到声望、利益还是权力都有清晰路径可循可依,从而点燃其心中之火,引燃其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所以,曾打造出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宋志平先生经常讲:“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有了机制,做好企业也不用神仙。”企业的点火装置就是企业家精神和共享机制。

共富时代,企业尤当以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富”为目标,设计合理机制,凝聚人心,激活组织。

最后是干法。

干法就是怎么干,怎么样实现前面所述的“想法”与“说法”,主要指的就是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运营。

干法的核心就是围绕用户需求和痛点,做出精美、高效、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此,在满足用户的同时,其实也是员工成就感的自我满足。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干法要合理,需要逼近事物的原理与本质,从“第一性”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马斯克创建 SpaceX 时发现,购买运载火箭的成本高达 6500万美元。他由此回到源头思考:“火箭是由什么制成的?航空级铝合金,再加上一些钛、铜和碳纤维。然后我会问自己,这些材料在市场上值多少钱。结果是,这些火箭原材料的成本大约是火箭价格的 2%。”特斯拉发展早期,又遇到电动汽车电池成本高的难题,当时储能电池的价格是每千瓦时 600 美元。他即从第一性原理角度进行思考:电池组到底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这些电池原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电池的组成包括碳、镍、铝和一些聚合物。“如果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原材料然后组合成电池,需要多少钱?天哪,你会发现每千瓦时只要 80 美元。”

杰出的企业家不是套利者,他们在干法上都有独特性与创新性。

企业家的思考和经营重心,当紧紧围绕“想法,说法,干法”这企业三法来进行。其中一以贯之的是人,企业经营也是人的经营。人的发展,驱动组织的发展。一言以蔽之,企业家当以先进的理念引领人,以有效的机制驱动人,以优质的产品服务人。

03

企业经营的“三个世界”

企业为什么而存在?

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看来,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降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从成本与资本角度、资源角度、技术角度、产品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的物质基础非常关键。

这是企业经营的基础环境:物理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企业家即为造物者。万物有灵,产品即人品。

企业家终究要以产品说话,他费尽心血造出好物,才能受到市场和客户的欢迎。

做出好产品,是优秀企业家的特质与本分。

作家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企业犹人,除了物质的、物理的世界,它也有信仰的、想象的、精神的、思想的世界,我称之为意念世界。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这其中,劳动者是最为关键的。没有劳动者的能动性,生产就无从谈起。

从企业主体的角度,除了企业家与员工,企业还有投资者与消费者。在员工、客户、股东三者的关系中,不同的企业各有侧重。长期以来,华尔街偏重股东利益,华为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稻盛和夫则总结京瓷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不管如何,激发劳动的诗意、审美性和崇高感,激活产品的精神价值、意义价值,是企业的必修课。

商业中,顾客就是上帝。研究上帝、靠近上帝,除了运用人类可贵的理性,潜意识、感性同样必不可缺,甚至更为重要。

我们来看看《历史研究》中对于人类如何努力接近上帝的描述:

“人类精神生活的源头是潜意识,而不是理智。潜意识是诗歌、音乐和造型艺术的源泉,灵魂接近上帝的渠道。在这种精神探险的迷人航程中,首要的目标乃是探寻情感活动的机制,因为情感有着不为理性所知的动机。”第二重目标是探求理性真理与直觉真理之间差异的本质,相信两者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名副其实的真理。第三个目标是努力发掘构成理性真理和直觉真理基础的普遍真理。最后,通过努力发掘精神世界的内核,更全面直接地认识“内心深处的居民:上帝”。

好的企业家也会是人性大师、艺术家与布道者,他们激发员工的潜能,又给消费者传递爱、美与尊重,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一部分,从而得到他们的拥戴与共鸣。

乔布斯在大洋彼岸从口袋里掏出新款的 iPhone,此地的年轻人不惜“卖肾”以求,这就是极致商业的魔力。产品还没上手,却早已走进你的“内心深处”。

在物理世界、意念世界之外,今天的经营者们还要面对一个世界:数智世界。

20 多年前,尼葛洛庞帝写出《数字化生存》一书,揭示“信息的 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这无疑是一个精准的概括与预言。

今天,对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而言,线上生活的时间、价值与存在感,恐怕远超线下世界。对于企业而言,没有上云、没有技术与数据、没有数字化路径与目标的企业,恐怕是没有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商界的分水岭,在这种大分化中,数智化能力正成为横亘在企业家面前的一道“数字鸿沟”。

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在数智世界的搏杀能力。

这就是当今的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环境。他们要在三个世界奔波穿梭:物理世界、意念世界与数智世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亦有类似观察,他说:世界逐渐从原来的“二元世界”进入“意识世界-数字世界-物理世界”的“三元世界”。

以数字世界为纽带,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提升。

这三个世界彼此交错,深度融合,有时需要合三为一,有时又需一分为三。卓越的企业家总是在三个世界的交集中,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起舞放歌。

04

新生代企业家的四大特质

方今之时,大变局之下,一些企业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成为时代宠儿、商界骄子;也有一些企业堕入平庸或就此落幕,被未来挡在了大门之外。

1492年8月3日,航海家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 3 艘帆船,西航出海。经过 70个昼夜的风波颠沛,10 月 12 日凌晨,他们终于发现了陆地。

直到逝世,哥伦布都以为自己的踏足之地是印度。后人经过考察证明,他抵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陆”——美洲。

大航海时代,就从这里发端。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西方也就此崛起于世界,雄于地球。

2021 年 6 月,我随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先生参加亚布力年会。

作为多年来最受企业家欢迎的论坛,这次活动上最受瞩目的不是浸润论坛多年的商界老炮儿们,而是几个初来乍到的年轻面孔:元气森林的唐彬森、华大基因的尹烨、泡泡玛特的王宁等。他们以新鲜、大胆、犀利的认知和实践,给大家带来冲击与惊喜。

加上此前与我深聊过的喜茶的聂云宸、阿那亚的马寅、小罐茶的杜国楹等,我有种鲜明的感受:分化与进化,正成为当今商界的主题。

他们是一群迥异于前辈经营者的“新商人”,他们及同类所耕耘探索的疆域正是商业的“新大陆”。

这批新大陆上的居民,领域、风格各异,却有几个共同点:

认知水平领先

我曾经和胡润探讨过新老企业家的差异,他说,老一辈企业家胆子大,新一辈企业家胆子大,脑子更大。

与伴随改革开放历程发家崛起的前辈们比较,这一代企业家经历稍显单薄,对于潮流动向与理念世界的探究却更为深入。

一手打造了“文旅神盘”阿那亚的马寅,思想之深不亚于很多学者。在他的书桌上,经管类图书鲜有,我看到的是厚厚一摞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相关图书。他说,社会学家汪丁丁对自己影响最大。

回归商业本质

外界对这些新形态的公司,往往瞩目于其品牌的蹿红,而这些企业创始人自己最关注的,却往往是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他们普遍信仰“拜用户教”,强调用户洞察与体验。

唐彬森说,传统的饮料,最贵的其实是瓶子。而在元气森林,产品经理的话语权最大。这位喜欢挑战巨头、屡受争议的 80 后,把公司的很多股份给了团队,在研发上也不惜成本,誓要为用户做出真正健康又好喝的饮品。

高扬审美旗帜

设计力是新型公司的价值观与竞争力。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倡言“以美育代替宗教”,而在商业新生代看来,颜值即是正义,审美就是宗教。

喜茶被戏称是一家被茶饮耽误了的设计公司,其产品风格熔现代与传统为一炉,广受欢迎。创始人聂云宸以乔布斯为偶像,在这个 30 岁的年轻人看来,不美的产品是不可原谅的。

注重人文科技

卓越的企业家本就是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的交汇点上起舞。

很多餐饮老板将“文和友”视为同类,文和友创始人文宾却在面试浙江湖畔创业研学中心时,一开口就表明自己是做“文化”的。而美的也正努力撕下家电的标签,换上科技的新装。

新一代创业公司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正在迅猛增长,而很多大树也正在发出生机勃勃的新枝。商汤、柔宇、地平线、科大讯飞、小鹏汽车……或许将来的商业视野里,只存在这两类公司:科技公司与文化公司。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商业世界的浪奔浪流,是前浪与后浪的融汇弄潮。

虽然,看起来现实中“老头儿更有力量”,但正如毛泽东所说,世界终究属于年轻人,“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1]

05

企业传播的三重境界

有一位商界前辈论说新媒体的现状,大意是有较好操守的人大概不会选择做新媒体人。我便是从业多年的新媒体老将,操盘正和岛公众号,从 0 到 1,直至成为有近 300 万订阅用户的企业家大号,看完也不由得给他点了个赞。几年间,亲历新媒体行业勃发兴起,壮大繁盛,地位显明,也眼见一些坏风气愈演愈烈,如梁文道所言,堪称“乌烟瘴气”。新媒体从业者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的取巧投机,鼓吹民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有的落井下石,攻击踩踏低谷中的企业和企业家;有的恶意炒作,无限夸张,耸人听闻;有的贩卖焦虑,继之以“毒鸡汤”吸引流量。更有甚者,搬运、散布假科普与伪保健知识,毫不顾忌可能引发的后果……

作为读者,固然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但作为“制假售假”源头的各类自媒体,岂可以推过塞责?

1525 年,54 岁的王阳明在回朋友的信中,写下一段话,慨叹其时圣学良知沉沦,邪说霸术横行。如今看来,这段话用来描画今日的新媒体乱象,也无不当:“若是者纷纷籍籍,群起角立于天下,又不知其几家,万径千蹊,莫知所适。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欢谑跳踉,骋奇斗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而耳目眩瞀,精神恍惑,日夜遨游淹息其间,如病狂丧心之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

到处都是戏精们的浮夸表演与看客们的忘我沉醉,而他们忘了新媒体里“媒体”二字的真意。

自2012 年微信推出公众号,国内注册的公众号已有两三千万之多,其中活跃账号就有三四百万。“正和岛”公众号作为其中一员,忝身财经大号之列。作为它的运营者,我近 10 年来将全部心力投入其中,常会思考:我们做新媒体,衡量内容的标准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路径是什么?

行业起起伏伏,从最开始的低调潜行,到两三年前的“风口”,再到现在所谓的“红利期结束”,我经历整个过程,这思考也在持续,最近才开始有了些心得。

王国维论学,三种境界之说广为人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我看来,比拟于此,新媒体或也有三种境界。

传播力:数据拷问

传播力,关注的是有多少人看。做媒体,总希望自己呈现或表达的事实与观点能有最大的传播度,让更多的人知道。要做到这一点,衡量标准一点不“新”,还是旧的,即看文章本身是否符合新闻的经典“五性”(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是否符合传播规律。

相对于传统媒体,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可以进行“数据拷问”。每一篇文章发出,都可以看到即时的阅读量、转发量、评论数、点赞数;每一个账号也都有明确的关于用户、点击、发稿、爆文和互动方面的数据。

数据最为清晰直观,效果立现。这其中的用户量和“10 万 +”篇目,自然而然便成为大号们共同追逐的核心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传播力的证明。很多新媒体止步于此,没有看到新媒体还有第二种境界的进阶。

影响力:谁写谁看

在这一层次,关注的是什么人写、什么人看。影响力以传播力为基础,却远不是上面的那些指标、数据可以衡量的,它更看重的是作者和读者的质量。

仅从广告这一指标来看,有的“大号”或营销号虚假繁荣,流量惊人,市场却并不会给予足够认可;有的公众号貌不惊人,但受众聚焦、精准,便能做到广告价格坚挺、奇崛,这便是读者群体的质量在起作用。而重量级的作者,也能够助力新媒体超越同行间的同质化竞争,实现影响力跃升。

在我看来,拥有分量重的作者和读者,二者必居其一,最好兼具,才能确立真正的影响力。

创业者罗永浩如今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一心营商还债,当年牛博网的用户却都会记住他那时作为一个媒体人的高光。他创立的牛博网无疑是当时的一座媒体高峰,其最大的特色便是搜罗了一批言论方面的厉害人物来做专栏作者。《人民日报》旗下的“侠客岛”公众号则是因为高层领导明言自己经常阅览而名满天下。

几年前开始,我们也陆续邀请到一些名家、高人在“正和岛”公众号上开辟专栏。在不断增加公众号原创内容比例的同时,提高内容的质量与分量。

譬如,2018 年我们所编发的王志纲专栏文章《邓公的遗产》一文,便是当年评述邓公的文章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篇。作者王志纲先生后来与我交流时说,文章点击量过百万他固然欣慰,但他更高兴的是这篇文章得以上达“天听”,有多位高层人士看到了这篇文章并给他不少反馈与鼓励。今年他去某省会城市交流时,该地市委书记也专门提到这篇文章,并对他说:“我们都是邓公的受益者啊,看了《邓公的遗产》,心有戚戚焉,感觉有强烈的共鸣。”

除了政界人物,我们还通过不同形式确认过马云、张瑞敏、郭广昌、冯仑等重要的商界决策者都是我们的读者。

根据初步统计,在“正和岛”公众号目前近 300 万订阅用户中,各种层级的政商决策者占了 60% 以上。通过有影响力的作者,影响有影响力的读者,这是正和岛新媒体的影响力之源,也是我们媒体团队和合作伙伴、品牌客户重要的动力之源。

变革力:引领变化

在影响力之外,新媒体还有更高层面的追求:变革力。这一境界关注的是要达到什么目标。小而言之,在商业上,推动转化变现。大而言之,在社会层面,激浊扬清,引人向善向上。

第一流的传播家,其实往往并不限于媒体这一行。马克思、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无不是媒体人出身,有过办报刊经历。因为他们不仅精于文辞,善于传播,更善于以文载道,通过传播推动现实世界的改造与建设。

马克思有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王阳明说:“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

真正的媒体,也应该是良知媒体,它们追求的是利益、清净世道人心,而不是染污、扰乱世道人心。真正的新媒体人,他们的追求不止于表面的“客观中立理性”,不止于做现实的一面镜子,而是要做燃灯者,做“介入的旁观者”,致力于传播真、善、美,并推动这个世界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反例则是滥用话语权,蛊惑人心,长乱导奸。前些时候的香港风波中,《苹果日报》等媒体便起了很不光彩的作用,让人不齿。

传播力、影响力和变革力,这三种境界相辅相成,又不断递进。

有趣的是,新媒体的“三境界”之说,在中西语境中,都可以找到相应校验。

美国学者 M. H. 艾布拉姆斯在其《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是文本、作者、读者、世界。其实,新媒体也大概如此。这里的“文本”对应的便是文章的传播力,“作者”和“读者”对应的便是媒体的影响力,而“世界”对应的便是言论对于现实的变革力。

中国明朝的《呻吟语》曾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类: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以这个维度来看新媒体人,也同样合适。

精于文辞,做好传播,有聪明才辩足矣。但这只是基础,是第一种境界。要获得高层次的作者和读者,则须磊落豪雄不可,这便需要媒体运营者超越文辞,实现“诚于己,信于人”的进阶。而变革与建设难度最大,要引领变化,化育人心,断非深沉厚重之人不可也,这才是新媒体人的终极追求。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与团队伙伴自勉,与业界同人共勉。

@THE END

更多推荐

公众号改变了阅读规则,有朋友反映有时会收不到文章推送, 为避免错过好文 ,请朋友们 将本公众号加“星标★并点“在看”吧 。第一步:点击上方蓝字”,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设为星标★。

《领导者管理笔记》读者群开放, 如你致力于提升领导力

请加 (微信:Tapmadou) 进群

文章来源   : 领导者养成笔记「ID:GoToLead 」, 转载请公众号回复“ 转载 ”

版权说明  : 我 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搜索建议:
热评

 美丽的秋天风景作文

美丽的秋天风景作文家中的秋天是从衣着开始的。天气变凉,又穿起了长袖的衣服和长裤。在这秋天里,我的家变得更可爱了!早晨,晨风吹进了我的家。睡觉起来,嗬!我怎么只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