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孤勇者”再好,不如……

“落在一个人身体里的雪,从来不被另一个身体看见”。

这是矿工诗人陈年喜的慨叹。2020年3月,他确诊了尘肺病,尔后他将身上的“雪”埋在诗里,和着“最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的诗句走进“坚硬,炫黑,有风镐的锐角”的生活。

尘肺病是矿工生命健康的杀手,是职业病防治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透露,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91.5万人,现在存活的大概有45万人。

逾90万名尘肺病患者,逾90万个故事,需要被更多地看见。

2021年9月初,陈年喜实地探访了很多尘肺病患者家庭。陪他一块前往的,是我的哥们雷磊创办的头部非虚构写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的团队人员。

探访过后,他们发出稿件,仅24小时,就在网友助力下筹集到了100个尘肺病患者家庭孩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像@真实故事计划 这样成为99公益日自媒体合伙人,助力公益传播从“99”到“久久”的,还有很多。

让自媒体和写作者做公益见证人、守门人、同行人,合乎互联网公益的主张——互联网公益,就是要连接一切值得连接的主体,包括公益机构、个人、政府、企业、媒体等。

究其直接目的,就在于四个字:价值共创。

共生,共情,共创,本就内含着公益的生成逻辑与发展纹路。

商业观察家秦朔曾说过,公益的进阶之路,就是从捐到助再到创。

创最终要落脚于共创。毕竟,公益的公,也是公共的公。

公益关注的,多是指向济困扶弱助善的社会议题,包括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帮老扶幼、救孤助残、环境保护等。

在这些议题面前,整个社会都该是共同体,每个人都应是行动派,最终在聚沙成塔中积聚“向善力”,在凝心聚力中画大“同心圆”。

所以,共创是公益的正确打开方式。共创才能共进。

01

互联网公益的共创,离不开“共意动员”。

什么是“共意动员”?将社会学家贝尔特·克兰德尔曼斯的阐释拆解,其实就是三个词:共识,共鸣,共参与。贯穿三者的,则是价值认同。

都说公益不是一个人做一大堆,而是一堆人都做一点点;不是某个人倾其所有,而是很多人各尽所长。

这要的就是共意动员。实现途径是:降低公益的参与门槛,增强人们的情感连接。

最终体现形式大概就是,“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风行,公益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方式。

这年头,围绕降门槛+强连接展开的公益新玩法频现。

从形式上看,有捐步数、云植树、阅读公益金、爱心宝贝、低碳星球等,不一而足。

从节点上看,互联网大厂都在“造节”:腾讯推出了99公益日,阿里推出了9.5公益周。

可以看到,这些互联网公益玩法并没有道德绑架式逼捐,也没有用舍己利“公”的行为机制调高参与公益的难度系数。

拿淘宝的爱心宝贝来说,用户每下一单,商家捐出0.02元,或按商家设定比例来捐赠,这相当于以零负荷式设计降低了公益参与门槛,以创新性的“交易捐”办法建立了可持续的公益参与模型。

腾讯的捐步数、捐会议时长做公益,更是将日常生活场景跟公益关联,让公益从支教、义卖、主题捐赠等固定范式变为与生活深度绑定的日常动作。

而当走路、坐公交、购物、看视频、玩游戏都能增加公益“储值”,当生活中一举一动已成为公益的一部分时,公益行为的形成链路已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公益离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自然也会更近。

在互联网公益模式创新的助推下,我国公益事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参与形式日渐丰富,全民公益热情得以提升,社会公益资源得到盘活。

数据可资佐证:民政部方面今年5月曾透露,近三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公益慈善,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接近100亿元。这被称为互联网公益的“两个百亿”成绩单。

02

互联网公益的共创,并不只是让大家一起来捐钱。

在“捐→助→创”的公益进阶逻辑下,共创的形式不限于直接捐助,还可以是深度嵌入,比如投身公益项目之中、监督公益项目运作。

迄今已走到第8年的99公益日,就在提升公益的全民参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机制:

无论是邀请普通人开展深度公益探行之旅、着力构建以公众为核心的支持监督体系的“公益真探”,还是邀约所有捐助者监督公益项目进度透明度的“公益股东人大会”,抑或是小红花音乐会、自媒体合伙人计划(如今公益传播已从“单次关注”升级为“长期跟进”模式)等创新活动,都是把多元主体吸纳到公益深度践行的框架中来。

这契合互联网公益越来越开放透明的趋势,一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所说的,“过去很多捐赠人属于同情心驱动,不太关心具体的项目内容,年轻一代的捐赠人则不同,他们明显更关注捐赠体验、项目有效性和参与获得感”。

今年99公益日,更是在源头和前端就植入了“共创”理念:它首次推出全民共创的公益交互机制“一花一梦想”,由此实现公益项目的“逆向发起”——公益项目不再是平台或公益机构单方面决定,而是由爱心网友变成“产品经理”,“票选”自己关注的公益领域或项目,再由中标公益机构帮人们完成“梦想”,并定期反馈具体执行进展。

像今年关注一老一小的“支持1000名乡村儿童去博物馆”、“守护10000名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为10000名乡村老人提供免费听力筛查”等公益项目,就是从征集到的8000多个公益梦想中筛选出来的。

这无疑实现了更底层意义上的“共创”:将公益更多的设计主导权交给人们,用强关联感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社会议题。到头来,这会让“共意动员”来得更有感召力。

03

互联网公益的共创,要体现“共益底色”。

诗人朵渔说:公益是一项温柔的反抗。公益反抗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理,是哪管他人屋上霜的冷漠心态。

反抗方式就是,创造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公益关注的乡村振兴、疾病救助、教育助学、生态环保等议题,都对应着真切的社会痛点。

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互联网公益的实质,就是秉持痛点导向的数字化助益性解决方案和正外部性公共品。

《公益、金融与善经济》中说,21世纪是从“碳经济”到“善经济”的拐点,大众关注的社会议题更多元,更多领域的弱势群体也会被关注。

公益之“善”,就体现在它能创造大量的正向价值上。

像今年的99公益日将帮扶对象锁定农村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就是以公益的阳光去照拂那些最需要被照拂的群体。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公益的重要性会愈发凸显。

在社会经济学中,公益被视作“三次分配”中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前两次分配分别是由商业、政府完成。

经济学家贾康就说,实现共同富裕,要合理利用第三次分配机制,将公益慈善的正面效应覆盖到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这些特定对象中去。

某种程度上,中国互联网公益的“两个百亿”,也是对共同富裕的响应。而以99公益日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力量,则是推动了公益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其中,可以说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三次分配的样本。

“共益”框架下,受助者与帮扶者都该是受益者:尽管帮扶箭头对准的是受助者,但捐助方也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学者侯俊东等人说过,从关注渐冻人的“冰桶接力”,到“1元购买自闭症儿童画”;从“米公益”的走路、早起、答题赚“米”助人活动,到腾讯力推的“益行家”步数捐款公益项目,都存在共同的外部表现,即公益慈善以网络化、趣味化、场景化、小额化、社交化、多元化的方式进入普通公众的生活,成为一种“惠而不费”的常态化生活方式及平民化公益路径。

在此过程中,受助者会得到切实帮助,捐助人们也会收获情绪价值。“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这类投资就是精神维度的。

04

互联网公益还能以“共创”为契机,去带动自我完善。

前些年,公益有不少动辄得咎的问题和短板,比如不够开放透明、流于渲染悲情、管理水平滞后等。

而作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场景最多元的公益活动,99公益日的价值共创模式就不乏启示性。

透明是公益的生命线。当年的郭美美事件之所以会把公益行业的公信力拖进泥潭,根源就在于公益运作的不透明。

而99公益日一开始就很注重打造“透明公益”:从2017年首创财务披露环节,推出项目透明、财批组件,到今年着眼于机构资质、信息公开、合作规范、项目健康度四个方面设定机构、项目高准入门槛,外加公益真探等机制,都是为了将公益装进“透明的玻璃世界里”。项目可监督、可溯源、可回查,避免了黑箱操作的乱象。

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凉性公益”,也不是“野性公益”,而是理性公益,这样才能持久。正如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2018年时说的:过去十年里,一代网民的公益理念实现了“由指尖,到心间”的转变,那下一个十年,需要思考如何让用户的一时感动升华为持久的“理性公益”习惯。

99公益日2018年上线冷静器产品组件,确保捐助者了解公益项目执行情况、财务披露、具体进展等情况后再决定要不要捐;2020年又把单笔捐赠限额降至200元,旨在公平分配配捐额,都能引导人们更理性地参与公益,也让公益从“一阵风”变为“可持续”

对公益行业而言,鉴于传统运作管理方式已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公益场景,提升公益数字化程度迫在眉睫。有些公益机构因缺乏数字化管理能力,至今都给人以“草台班子”的既视感,这影响了其连接与运作的效率。

99公益日非但为公益机构推出了数字化评估模型,还打造了普惠式数字工具箱、 公益SaaS计划和全链条公益数字化方案,帮它们用数字化去提质增效。

透明度更高、理性化更强、数字化管理更到位,公益的“高质量发展”成色才会更足,公益组织自身也会是受益者。所以,对于99公益日等互联网公益活动来说,提升募捐额度并非第一要务,理性透明健康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2021公益数字化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公益数字化已呈现出四个阶段的螺旋式演进:最开始是以公益组织为核心,数字传播塑造品牌影响力;紧接着是以捐赠人为中心,通过数字化“传播—筹款”带动公众捐款;随后是以多元主体为中心,泛行动激发“传播和筹款”模式创新;再后来是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新兴技术步入公益“服务创新”内核。

公益高质量发展,最终会体现在社会价值创造上,也与社会向好的期许共振。

05

说到底,公益的关键是“创”。“创”的目标是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路径是共创。

往长了看,公益的“尽头”是共创。

不论是着眼于共同富裕等追求,还是立足于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公益都要加载更多的共创成分。

99公益日8年来持续进化,从爱心嘉年华变为公益数字化的助力者、助推器,而今更是成为全球互联网公益生态中鲜活的“中国样本”,已吸引数亿爱心网友、近7000家爱心企业、3万多家机构共同参与,筹集的善款总额超过110亿元,就充分注解了“共创”的力量与价值。

唯有共创,才能共进。以“共创”为连接点,99公益日打造了广覆盖强辐射的公益生态圈,串起了善为圆心的文明同心圆,到头来,既提升了全民的公益观念水位,为中国公益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助力,又呼应了共同富裕的主题,将全民公益转化为优化三次分配的强劲动力。

它搭建的向善“力场”,蕴藏着文明生长的内生力,也释放着发展升维的外驱力。

而社会进步的密码,总是藏于善与善的环环相扣中,也总是显于向上向善的共创图景里。

某种程度上,公益就是一场向善而行的跋涉。

公益之行,免不了要“战吗?战啊!”,却不带“孤勇者BGM”——因为那不是一个人独行,而是一大群人相互关心、搀扶、守望。

公益,会让孤勇者不孤,让共创者与共。

搜索建议:“孤勇者”再好,不如……  
热评

 管理者管理的人数越多越无情吗?

作为管理者,其实没有底层员工看到的那么风光,管理要张弛有度,而如何掌握“度”,又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与“盐少许、味精适量”所讲的“度”不同,管理上的“度”没有试错...(展开)

热评

 鉴别紫檀、黄花梨、红酸枝

用放大镜鉴别紫檀、黄花梨、红酸枝越南黄花梨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的国标学名吧,分别是:檀香紫檀、降香黄檀和交趾黄檀。下面这几个是真正意义的紫、黄、酸。首先看看紫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