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稻盛和夫:能做成大事的领导者,都具有怎样的人格?

作为众人表率,领导者不能只为了报酬服务,而应该对集团抱有使命感,拥有勇于自我牺牲的高洁品格。

01

人类的历史就是领导者的历史

纵观历史,会发现以国家为首的集团——无论是怎样的集团——其盛衰均取决于该集团的领导者。

中国古代经典中有“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之言,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由领导者谱写的篇章。

这也同样适用于企业。

企业领导者,即经营者,其行动成败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和员工的命运。特别是现在,由企业领导者导致的企业丑闻层出不穷,连不少赫赫有名的企业也因此惨遭淘汰。这个时代对经营者资质进一步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由经营者引发的企业管理危机,不但会导致一个企业的崩溃,而且还将波及整个社会经济,为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

2015年,有领导者参与的丑闻在多个领域曝光。

在企业界,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为了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长年有组织地从事舞弊行为,而今遭到曝光,在受到社会各界严厉谴责的同时,前CEO马丁·温特科恩也引咎辞职。

在体育界,世界最大的竞技团体国际足联也接连曝出丑闻,足联主席布拉特因涉嫌贪污而被吊销资格,8年内不得从事足球赛事活动。

上述每一件丑闻的发生,其组织的最高领导者都难辞其咎。考虑到这些组织对社会的深远影响,我深深地感到,必须再次从根本上对引领众人的领导者应有的姿态提出要求。

02

对领导人过度的

物质激励并非好事

20世纪初期的美国企业盛行经营层高薪制,同时也带来了巨大进益的企业期权。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措施虽然刺激了经营管理者的主动积极性,但同时也导致企业内部的道德低下以及经营者的堕落。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经营管理者如果才干出众,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的确应该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待遇,以促其进一步发挥实力。假如这样能够使企业业绩进一步提高,那么,无论对员工、对股东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我并不是全面否定经营者按照业绩获得酬劳—物质激励的必要性,但如果这些物质激励的金额过于庞大就会产生问题。

首先,是经营者与员工收入两极分化的问题。这20年来,美国企业的最高经营负责人(CEO)的报酬增加了40倍以上,但普通劳动者的报酬却驻足于原有的2倍左右。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维持企业内部道德的巨大障碍。

其次,过高的报酬和期权导致经营者自身精神的堕落。即便是一个品格高尚的经营者,一旦被授予金额庞大的报酬或期权,也会不知不觉开始关注自身利益,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从而置公司和员工于不顾,而是煞费苦心地思考如何维持高股价,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过高的物质激励使经营者的精神犹如受到毒品的侵蚀,丧失伦理道德,变得麻木不仁。为了使企业健康全面的发展,我觉得应该重新审视现今的经营体制。

03

德高者居高位,功多者得奖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身居高位的人必须拥有高尚的人格,而对于做出出色功绩的人,可以用金钱给予回报。

然而,企业选拔企业领导者时,甚少关注候选人的“德”,也就是“人格”,而往往只因为能力和功绩,就任命其为CEO等高层经营干部。而且企业往往对被委任者采取物质激励,给予高额报酬。换言之,商界普遍认为,比起具备高尚品格的人,拥有直接创造业绩的有“才干”者才适合担任领导。

可是,作为众人表率,领导者不能只为了报酬服务,而应该对集团抱有使命感,拥有勇于自我牺牲的高洁品格。领导者必须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即使功成名就、拥有财富地位,也须时刻不忘集体利益,以强大的“克己心”抑制自身欲望;怀有利他之心,将获得的成果返还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阶段,这种思想被广泛认同。众所周知,资本主义诞生于基督教社会,尤其是重视伦理道德、严格遵守教义的新教社会。在资本主义初期,虔诚的新教徒是该时期的中坚力量。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描述,新教徒为了贯彻基督教“关爱邻人”的教义,将“崇尚劳动和简朴生活,把生产活动获得的利益用于社会”作为宗旨。

因此,当时对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提出了“以光明正大的方法追求利润,并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的要求。也就是说,“为社会、为世人”是肩负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重任的新教徒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说,正是因为拥有如此伦理观,资本主义经济才得以急速发展。

但不无讽刺的是,随着经济发展,这些作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原动力的伦理观逐渐变得淡薄。经营者经营企业的目的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沉沦为“只顾自身利益”的利己思想。

04

什么是领导者所需的资质?

那么,什么是领导者所需的资质?精通中国古典文化的安冈正笃先生用“知识”“见识”和“胆识”这“三识”来表达。

(按:安冈正笃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思想家、一生都致力于用中国文化经典去教育日本管理者,稻盛和夫早期受到安冈先生的影响)

首先,工作必须拥有必要的“知识”,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仅仅拥有“知识”,并不代表能够承担领导者的职务。安冈先生提出,领导者必须具备“见识”。“见识”并不是指单纯的知识,而是把知识升华到“必须这样做”“我想成为这样”等坚定信念的高度。

再有,由于领导者必须站在组织的最前沿引领整个集团,因此必须具备统帅能力—那就是豪迈的勇气、决断力和执行力等特质。假如领导者不具备这些特质,就无法统领由众多成员组成的集团。这些特质统称为“胆识”。

最后, 无论有多么高明的见识,无论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如果缺少将见识和信念付诸行动的胆力,就不能引领集团前进。领导者应当努力在“见识”的基础上加上胆力,使自己具备“胆识”。

我还认为,领导者在这些资质之上,还需要加上“人格”, 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同时我认为,这种领导者的资质是超越时代新旧、超越大洋东西的普遍性的真理。

05

“人格”比“才干”更重要

中国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新吾在其著作《呻吟语》中曾论及领导者所需的资质,他把领导者的资质分为三种: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我们往往起用那些拥有才能——具有战略思维,身怀一技之长,巧言善辩的所谓“聪明才辩”者为领导人。

例如,政府往往将那些通过国家公务员一级考试、千挑万选出来的“秀才”提拔为行政领导。然而,按照吕新吾的说法,这种聪明善辩的才能只不过是第三等资质。

这样的能力对于担任一介官吏或许是必要且充分的资质,但若谈到领导整个集团,仅有这种聪明才智是不够的。

就像前面所说的,一个集团的领导者必须具备在任何形势下都能带领集团走向正确方向的勇气。

然而,仅有勇气还不足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正像吕新吾所说的“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具备胆量和勇气,对于领导者而言,不过是第二等资质。

领导者的资质中最重要的,是正如吕新吾所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

领导者不能肤浅浮夸,而是要具备深思熟虑、值得众人信赖的厚重性格。一言以蔽之,领导者必须是人格高尚的人。

换言之,吕新吾的意思是领导者应当能力、勇气和人格三者兼具,但如果要按轻重排序,排第一位的是“人格”,第二位的是“勇气”,第三位才是“能力”。

日本有句格言:“才子跌倒在才华上。”日本的古人用这句话告诫世人,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越是拥有出众的“才干”,越需要拥有掌控“才干”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能力就是“人格”。为了提高人格,必须通过学习,反复体会“正确的为人之道”。

06

人格需后天磨砺而成

每个人天生的秉性各自不同,有的人比较好强,有的人比较软弱;有的人比较鲁莽,有的人比较谨慎;有的人比较自我,有的人善于为他人着想,个性可谓千差万别。

如果人在一生中不学习,没有受到任何新的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天生的性格就直接变成一个人的“人格”,而“人格”决定了“才干”的发展方向。

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个天性自我、自私的领导者,只要能发挥出优秀的才干,也能取得一时成功,但因其人格存在问题,迟早会为了私利私欲营私舞弊,走上歧途。

相反,即使天生“性格”有所缺陷,但在人生中通过接受圣贤的影响,学习正确的为人之道,也能成为具备高尚品格的人。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拥有完美的“性格”。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不断学习,将其中的哲理融入自己的血肉里,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尤其是拥有众多员工、对社会负有巨大责任的经营者,更需要率先垂范,不断精进,提高自己的人格并将其维持在较高境界。

但是,“知”和“行”是两回事。许多经营者学过一次“正确的为人之道”,就心满意足,不愿意反复学习,因此“知”而不“行”,只沉溺在知识之中,这样的经营者屡见不鲜。就像运动员为了保持强壮的体格,必须每天锻炼身体一般,人心也需要勤于擦拭,稍有懈怠便会转眼堕落。

领导者有必要反复学习“正确的为人之道”,不懈努力,时刻保持理性。同时,每天回顾、反省自身言行,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样,通过持续的努力,人才能修正天生个性中存在的缺陷,形成新的“人格”,也就是“第二人格”。

通过反复学习“正确的为人之道”,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血肉,就能不断提高人格,并将其保持在高水平的境界。

在具有崇高人格的领导者领导下的企业,也将会基业长青。

搜索建议:
热评

 借款条范本?

问:借款条范本?律师解答:现在民间借贷日益兴起,那么借款条怎么写呢?下面是借款条范本,供您参考。兹因________近来手头不便, 而向________借金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