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神话终将坠落。
1 核酸检测的暴利神话
当下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问10个人,可能会有8个吐出四个字:核酸检测。
对很多人来说,如今的核酸检测就像吃饭一样自然。过去的一个月,我一共做了15次核酸,比我此前一年做的还多。这还不算夸张,上个月在深圳,一个网约车司机告诉我,他天天都要做核酸,已经持续大半年了。
核酸检测,正在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的数据,截至2022年2月,全国共有12277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总检测能力能达到4555万人份/天。
自新冠疫情发生至2022年4月,全国已经完成的核酸检测人次为115亿。
这意味着,14亿多中国人,平均下来每个人做过9次核酸。
如此大的核酸检测量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已达到121亿人民币,最近两年更是以18%-19%的速度增长,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6亿元。
最近几个月,几个千万人口的一线城市先后爆发疫情,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恐怕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那些撞上风口的企业,更是短短时间内便一飞冲天。
例如,2020年,疫情肆虐的第一年,之江生物的扣非净利润达到了9.27亿元,同比增长1993.02%,总市值一度达到140亿元。
更夸张的是圣湘生物,2020年归母净利润26.17亿,比上一年增加了65倍。其中,核酸检测业绩占比高达76.6%。
光核酸试剂这一项,就给这家公司带去了一年20亿的纯利润。
这两家企业,都是在疫情期间登陆资本市场的,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豪。
以圣湘生物的董事长戴立忠为例,企业上市后,根据《2020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戴立忠以176.2亿元财富名列第210位。
在核酸检测的拉升下,很多企业的利润以一年几倍甚至几十倍增长。
例如东方生物,2019年的时候营收仅3.6亿,如今一年收入超过百亿,净利润近50亿,超过了A股95%的上市公司。
最令人惊讶的还数九安医疗。从去年11月到现在,短短半年时间,这家公司股价涨幅近14倍!
股价飞升背后,是九安医疗业绩的暴涨。拿今年一季度来看,这家企业的净利润达到143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只有3803.58万元。也就是说——
同比增长了375倍!
▲图源有数DataVision
算下来,今年一季度,九安医疗平均每天可盈利1.58亿——这个“印钞”速度,已经赶上茅台了。
此外,Wind数据显示,2012年-2021年,九安医疗总利润是9.4亿元。也就是说——
九安医疗一个季度赚的钱,是它过去十年总和的15倍。
让九安医疗“一夜暴富”的生意,正是核酸检测。简单来说,靠着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九安医疗在美国发了一笔大财,人家赚的还是dollar。
更关键的是,九安医疗是“半路出家”,从去年才开始涉足新冠病毒抗原检测。
这种“乌鸦变凤凰”的神话,在核酸检测的风口下,频频上演。
2 疫情里的“印钞机”
疫情以来诞生的暴富神话里,核酸检测只是其中之一。
从2019年12月算起,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出现过三台“印钞机”。
第一个是口罩。
时间回到2020年初,如果你在社交平台搜索框输入“口罩”,会立即出现无数货源群,加入任何一个,都像进入了一片新的天地。群里不断刷屏的字眼是——
“求购”“验货”“现金”……
疫情带来的巨大缺口下,和口罩有关的一切,都仿佛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
在江苏扬中,有商人投资300万搭建熔喷布生产线,一个星期就收回了成本。不到一个半月,毛利达到了2000万元。接着他将生产线高价甩卖,从开工厂到关工厂仅仅用了50天,完美落地。
那段时间的扬中,到处都上演着这样的造富神话,场景颇有些魔幻——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开着货车,提着一袋一袋的现金来到扬中,守在工厂门口,来提货。
一个个百万、亿万富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熔喷布成了名副其实的印钞机。
作为制作口罩的核心原料,熔喷布在短短3个月内价格暴涨20多倍,从疫情前2万元/吨涨到40多万元/吨,甚至一度突破50万元/吨。
就连倒卖口罩和熔喷布的“倒爷”,都赚得盆满钵满,对着好友感叹——
钱多的都不知道怎么花了。
这些,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反映到消费端的场景就是,平时几毛钱的口罩卖到了5块一个,还得抢。
第二个是疫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9日,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超过33.5亿剂次。能接种的,基本上都接种了两针疫苗,不少人还打了加强针。
这还只是中国的数据,据牛津大学OurWorldinData统计,截至5月6日,全球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超过116.45亿剂次。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同样庞大的市场。
以科兴生物为例,根据财务报告,过去的这一年——
它实现了194亿美元(1280亿元)的营收,增长了37倍;实现了145亿美元(956亿元)净利润,增长了78倍。
这是什么概念?一年赚956亿元,这个赚钱能力,已经超过了中石油和中石化,是招商银行的2.5倍——
国内房地产行业前十名,加起来的利润都没它高。
更夸张的是,这样算下来,科兴生物去年的净利率(净利润/营收)达到75%。要知道,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去年的净利率不到30%,哪怕是“A股之王”贵州茅台,净利率也只有50%左右。
换句话说,科兴生物的净利率,是茅台的1.5倍,是苹果的近3倍。
这个暴利程度,着实吓人。让科兴生物暴富的,正是新冠疫苗。它是WHO认证的第七款疫苗,供给全球70余个国家使用。
第三个,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核酸检测了。
口罩、疫苗、核酸检测,这三台“印钞机”接连轰鸣作响,完成了一场财富的惊天大转移。
3 神话正在熄火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些所谓的神话,也终究逃不过熄火的命运。
凉得最早的是口罩。经过短暂的暴涨之后,口罩和口罩相关的一切,迅速回到平地甚至跌入谷底。
在2020年5月前后,当初卖5元一个的口罩,跌到了1毛3。
你没有看错,3个月跌了97%!
上游的原料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度突破50万元/吨的熔喷布,到了2020年6月,降到了2万元/吨,同样跌去96%。
这还只是统计数据,实际的市场上,比这个更夸张。那时候有媒体调查过,熔喷布每吨已经暴跌到1万,甚至白送。
有厂家刚高价买来一批熔喷布,仅仅10天就成了一堆垃圾,白送都没人要。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口罩产能增加太快了。做个数据对比——
疫情前全国日产口罩只有2000万只,到了2020年3月,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日产2亿只,口罩厂超过5万家。再后来,产能就更多了。
带来的结果是,无论是口罩、口罩机还是熔喷布,口罩行业上下游全线产品统统出现价格雪崩。在中国口罩基地安庆,1000多家口罩厂,80%接不到订单,只能停产。
翻阅口罩厂商的朋友圈,2020年3月以前都是“一夜暴富”,到了2020年5月份以后,几乎都变成了——
先来的住豪宅,后来的上天台。
疫苗也一样。就在这两天,根据中新经纬等媒体的报道,“疫苗之王”科兴旗下北京科兴中维公司被指“恶意扣押年终奖,违法裁员”。
在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站上,有疑似科兴员工的网友留言——
自己于2021年2月1号入职科兴,任职灯检岗。2021年,公司口头承诺将本年度公司10%收益作为年终奖。科兴2021年收益数百亿,但2022年年会时,公司以“科兴风头太大,要低调”为借口,承诺“暂时先不发年终奖,等热度降下来再发”。
结果,到了2022年2月18日,人事通知其公司需要裁员,有两个选择——
一是自己提离职,公司给予N+1赔偿;二是无限期放假,工资按北京市最低工资80%发放,并且不能出去兼职。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引来更多网友的吐槽。有自称是科兴中维员工的网友称——
从2022年2月份到4月份,科兴中维已经裁掉了70%的员工。
这不禁让人疑惑,年赚近千亿的疫苗巨头,到底是如此抠门,还是预感到靓丽业绩不可持续?
再来看核酸检测。
根据2021年的财务报告,之江生物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8.61%,圣湘生物则是营收同比下降5.22%,净利润同比下降14.29%,上市次年即出现营收净利双降。
这两家公司的情况,也是大多数核酸检测企业面临的现状——
2021年营收数据不及2020年。
业绩暴增的快乐,仅仅持续了1年时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核酸检测价格的下降。最早的时候,自费做一次核酸检测的价格要240元。而如今,一次单人单检的价格不超过28元,10人混检的价格更是不超过8元。
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对核酸检测的集采。
早在2020年4月,湖北就启动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集采,最低中标价只有16.78元。随后的北京,11个核酸检测试剂产品挂网成交,最低仅12元。
到了2021年9月,京津冀鲁联盟集采,纳入22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最低供货价已低至5.38元。
▲图源财经大健康
如此低价之下,头部企业还能薄利多销,那些靠后的企业,只能慢慢退出市场。
4 尾声
疫情以来,我们见过太多暴富的神话,口罩、疫苗、核酸检测只是其中比较明显的几个。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一旦供需关系发生逆转,这些神话都将回归现实。口罩价格的暴跌、疫苗需求的饱和、核酸检测的降价,内在逻辑都是如此。
新冠疫情终将结束,这些印钞机般的暴利,也终将一去不复返。但短暂的暴富背后,有些东西值得深思。
口罩资本的盲目性可以理解,但如果疫苗和核酸检测也只是想着“捞一笔就走”,则令人感到悲哀。
尽管有着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但如今的全球前十大医药公司,看不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疫情期间,全球99%的人群收入减少,1.6亿人陷入贫困。而在疫苗和核酸检测领域,这些企业赚取了以往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利润。拿着这些钱,他们想的似乎不是乘胜追击加大研发,进一步走向产业链的上游,而是卸磨杀驴式的裁员,或者瞄向下一个风口。
疫情带来的宝贵窗口期,就这样被浪费了。
这种短视下的狂欢,注定了我们还有很多弯路要走。正如“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的那样——
真正的犯错只有一种,就是没有从错误中学到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