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宋江的招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关键是从书中读出宋江这样做的脉络,知道这是必然的结局。《水浒》中的梁山,包括祝家庄、王庆、方腊等其他集团,可以说是体制外的江湖,与体制内的互动。那么,到底是认同体制内战胜体制外,抑或是体制外推翻体制内,就是你问题的答案,很显然,这是历史发展的看法,不可能一成不变。就北宋末年当时的历史环境而言,梁山不是政治集团,从各人上山落草的经历看,都不是抱着明确政治目的的,也就决定他们没有取代体制的决心,连改朝换代之心都没有,遑论革命,这也是历来说农民运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不属于革命运动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是指的这点,这个阶级是不能领导革命的,那是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就宋江这个人来说,就是梁山集团典型的代表,他自始至终以“忠君报国”为安身立命之本,哪怕戴罪充军,也谨记老父吩咐不存反念,拒绝梁山邀请,在浔阳楼醉酒提反诗,被黄文炳举报,证据确凿无可狡辩,方才恼羞成怒反上梁山(这也是他对黄文炳恨之入骨的根本原因),然而一旦坐稳,他又时刻惦念报效国家,真正是不忘初心。在宋江上梁山后,梁山的所有行动,基本上是按他的意图而为,大闹江湖,壮大势力,打响名堂,惊州劫府,唯恐朝廷不知,目的是为招安积累讨价还价的资本。宋江每次击败官军擒获朝廷将官,都以将来招安为由劝诱其投降归顺,而那些人才是梁山后期的精锐战斗力。看明白了这条主线,就知道上述结论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