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有些人的记性,差得出奇。
文老师告诉你一句话,有些人,健忘特别严重,要适当考虑,是不是心血不足。
心血足了,记性就好。
心血不足,记性就差。
来,我给你说个真人真事儿。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岁数也不大,31岁,医案记载姓施。
这个人,早在四年前,因为家庭关系不和睦,出现了一系列症状,最后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什么表现呢?头晕、心悸、气短、多疑,多愁善感,心事重重。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记性出奇地差。
怎么差呢?就是头一天做过的事情,到第二天脑海中没有任何印象和轨迹。比如说,头一天通知开会,她在第二天根本想不起来,脑海中一片空白。
尤其是当她这段时日心情特别差的时候,那记性,更是不好,整日仿佛魂不守舍。
怎么样才能让状态有所改善呢?
此人曾经四处求医。西药和中成药,用了不少,但效果不好。
后来,此人就投中医治疗,看看喝汤药是否管用。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数,舌光少苔,面色无华,整个人看上去表情很忧郁,而且形体十分消瘦。
医家经过揣度,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炙甘草12克,大枣20克,阿胶(烊化)10克,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火麻仁10克,酸枣仁10克,龙齿12克。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服10剂之后,首先感觉到睡眠质量有所提升。接下来,原方不变,继续投用10剂,患者的记忆力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好转,心悸气短等感受大大减轻,甚至可以说基本消失了。
这是1999年,在《山西中医》上刊发的验案。
好了。现在,文老师就根据这张验案,告诉你中医是怎么帮助人提高记忆力的。
首先,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这个患者属于典型的心血不足,血不养心。
怎么看出来的呢?你看,此人脉细数。脉细,说明心血虚,脉道不充。脉数,说明血虚生热,热迫血行。由于阴血不足,所以患者的舌头少有舌苔。心血不能濡养头面,所以患者的脸上,就看不到血色,面色无华。心血既然不能养心,那患者肯定就心慌心悸了。
我们的心,藏心神。心神能不能主事,看心血足不足。为啥?因为心血就是给心神的“贡品”啊。现在,患者的心血亏虚,心神得不到供养,所以她就一定六神无主、神情恍惚、记忆力下降。
因此,要想改善这个问题,就必须补益心血。
补益心血的办法,说实话,有很多。医案里的方子,其实是炙甘草汤的化裁。我们再来看一看——
炙甘草12克,大枣20克,阿胶(烊化)10克,生地黄3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火麻仁10克,酸枣仁10克,龙齿12克。
这里头,大枣补血,阿胶补心血,生地和麦冬滋补心阴。酸枣仁,滋补心肝之血而安养心神。党参和炙甘草,补心气。气旺,才能生血。火麻仁,滋补阴血。另外,党参本身有一定的补血功效。
在这些的基础之上,用龙齿来镇静安神,这就实现了基本的治疗意图。
其实,这个医案本身,毫无复杂之处。方子用的,也是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只不过,这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值得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健忘、神经衰弱的患者,普遍存在心血不足的问题。这是临床现象,特别普遍。再仔细询问,患者的生活或者情感经历,很多时候充满了波折,或者有很多让人操心的事儿。患者本身,也多是性格相对内敛、多思、敏感的人。这
这类人,说白了,就爱想事儿。事儿想多了,他们就容易耗伤心血。心血一旦被损耗了,他就血不养心,最终形成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也和患者的身体天赋、资质有关系。
所以我说,对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的人来说,应该适当考虑是不是心血不足所致。我们应该积极看中医,辨证施治。上文医案里文老师说的,不过是临床经验的一种,不见得一定适合某个人,仅供借鉴和参考。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而除了炙甘草汤之外,像归脾汤等古方,也有滋补心血的作用。总之,办法还是不少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这点科普文字,可以帮助你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