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回到正题,万事食为天,一个人想活下去,就得不停的吃东西,所以,吃,是人活着,最为重要的事情。
但我有些时候真心觉得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被人掌控的小白鼠。
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好还是坏,也从来不会确切的知道自己生病是为什么,没有一个医生会告诉你你为什么会得病。
是不是觉得很可悲?
有些东西十几年前所有的人都说是好的,结果十几年后告诉你,这东西其实不好。
WHAT !
劳资都吃了十几年了,现在你告诉我不好?那我这十几年不是白吃了?不仅白吃了,而且还被伤害了!这要去哪儿评理去?
或者是有些东西,很多人都知道不好,但是就是没有人能好好的对其研究,再甩出铁证告诉你这东西千万不能吃。所以很多人也就听之任之,就比如说糖,我们从小在受到表扬的时候,都会搭配一颗糖作为奖励,所以早已经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双层被糖攻陷,深陷它的甜蜜外表之中,现在,就算知道了这糖衣下包裹着的是个恶魔,但是要想改变,又谈何容易,有如伤筋动骨,痛苦不堪。
所以,自从开始健康方面的研究,我就向天祈祷,希望自己不再受别人去摆布,一定要做一个清醒的个体存在,尽可能的去全面的了解我们所吃的,绝不做一个听任由之,人云亦云的以身试毒的小白鼠。
今天,我要向大家揭露另一个会让你以身试毒,而你却混然不知的东西,这个东西存在于一个非常广泛的饮食范围之中,它的名字叫麸质。
如果糖=毒品,那么这个麸质,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是砒霜。
这么骇人听闻的比喻其实只是想让你们对这个东西的危害有一点点认识,因为对于麸质,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特别是在国外生活的人,但在国内生活的朋友,有些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过。
所以Emma在这里要点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看我这篇文章,因为很可能你就在天天食用这个砒霜,身体有了一系列的反应,但却根本没有注意到。所以一定要学会倾听身体给你的讯号,不要等到有一天,生病了,才知道,是因为吃了这个,但那时候,可能已经太晚了。
麸质这个东西啊,基本上百分之百的人的肠道菌群都不是特别喜欢它,为什么呢,因为人体里存在的消化酶是不能把这个东西完全分解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麸质的是个什么东西,它也叫麦胶,面筋,麸质蛋白,面筋蛋白,谷胶蛋白….所以,看名字,你明白了,这是一种蛋白。而且是一种弹性很大,粘性很强的蛋白,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嚼劲,劲道,这个劲,就是麸质。
一般而言,蛋白质进入胃肠之后,会被消化成单个的氨基酸,然后被小肠吸收从而成为营养成分。但是,面筋蛋白因为它的劲道,不能够完全分解成单个氨基酸,会保留一些含有几个氨基酸的小片段。这样的片段称为“多肽”。
多肽能够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什么叫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对于异己成分或者变异的自体成分做出的防御反应。
如果通俗的来解释,可以告诉你,一但你吃了含麸质的东西之后,就必将在你的肠道中引发一场残酷的战争,就是你身体的免疫细胞与不能分解的面筋蛋白之间的血战。
不过根据研究表明,虽然每次你吃进含麸质的东西,你的肠道里面打得天昏地暗的,但是基本上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对这场战争是不太能感应的,不感应并不代表你不是受害者,因为免疫细胞在抵抗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就是癌细胞。
还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更加会深受其害,麸质不但会让他们感觉到难受,还会让他们生病,甚至会让他们的生命有威胁。
这么说,你是不是不相信?
或者是你可能觉得我过于危言耸听,那么我给你看看一些科学权威作的研究。
以下的部分会有些晦涩,都是一些专用医学名词,那些你们不需要了解,你们只要看一些触目惊心的词就行了:
①麸质——从肠道到大脑的伤害早在1934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明确指出了神经疾病和肠道疾病的联系。但直到1966年,乳糜泻和神经疾病的关联才被正式地建立起来。[1]在当时,两位胃肠病医生——库克医生和托马斯医生——对16名乳糜泻患者进行了研究。出人意料的是,参与研究的16名患者全都患有步态共济失调(走路不稳,步履蹒跚),其中的几名还患有周围神经病变。或许是当时认知的局限,两位医生一致认为:这些神经病变是由于营养缺乏所导致的。确实,这16位病人全都极其瘦弱,并且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营养不良。但当其中的一些病人死后,尸检结果显示:这些病人的小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都存在着炎症性的病变。而这,暗示了患者的大脑病变是与免疫系统相关的,而并非简单的营养不良。此后,关于乳糜泻和神经疾病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一直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营养缺乏所致的。直到1996年,英国皇家海莱姆医院的一个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正式确定了麸质对大脑的影响。[2]研究在神经障碍的患者中进行。研究人员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麸质抗体(抗麦醇溶蛋白IgG和IgA抗体)。结果发现,神经疾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当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肠道活检,他们发现,这些患者的乳糜泻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16倍。
这项研究,奠定了麸质与大脑关联的基础。
而在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了麸质对大脑的影响。而这些研究揭开了一个隐藏已久却广泛流行的问题。
②麸质神经疾病的流行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糜泻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在全球范围内,乳糜泻的发病率至少为1%。[3]
根据英国谢菲尔德乳糜泻诊所(Sheffield dedicated CDclinic)和麸质敏感/神经学诊所(the dedicated gluten sensitivity/neurology clinic)的数据,在每7位被确诊的乳糜泻患者中,就有2位是最先因神经问题而就诊的。然而,在受麸质影响的人群中,麸质造成神经疾病的比例远比2/7要高。一方面,许多乳糜泻的患者并未接受过严格的核磁共振脑成像检查。
有研究显示,给乳糜泻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高达50%的患者的小脑存在病变,23%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在一项研究中,乳糜泻患者的小脑病变的比例甚至高达80%。
图:A,B,C,D分别为四位乳糜泻患者的大脑病变
另一方面,麸质敏感的患者也常出现神经问题。[6]事实上,有三分之二的麸质相关神经病变的患者并不存在肠道问题。而根据谢菲尔德麸质敏感/神经学诊所的数据,麸质敏感患者的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比乳糜泻患者还要高。可见,由麸质造成的神经疾病是广泛存在的。
③诊断的难题诊断乳糜泻相对而言是简单的。乳糜泻可以通过肠道的活检来确诊。(绒毛萎缩,隐窝增生以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此外,还有血清检测能够帮助乳糜泻的确诊。(TG2-IgA抗体,EMA抗体)然而,一些患有麸质相关神经疾病的患者并未发展出肠道问题。EMA抗体和TG2-IgA抗体只能检测已经存在肠病的患者;对于只存在神经病变的患者,这些抗体的检测会是阴性的。那些存在肠外症状的患者所产生的抗体类型是不一样的:疱疹样皮炎患者产生TG3抗体,麸质共济失调患者产生的是TG6抗体。由于这些患者只存在神经病症,所以往往很难将他们和麸质联系起来。甚至有一部分乳糜泻的患者也不存在消化道症状,这使得他们很容易被漏诊。至于麸质敏感的诊断,目前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由于缺乏相应的特异性指标,麸质敏感往往只能通过排除饮食法来诊断——即排除麸质后症状会改善,重新摄入麸质后症状又会出现。在麸质敏感患者中,25%-50%的患者存在抗麦醇溶蛋白IgG抗体(也就是「食物不耐受」检测中测的)。有新的研究表明,LBP、sCD14、FABP2蛋白或可用于麸质敏感的检测,但距临床的使用还有一段距离。至于基因检测,90%的乳糜泻患者携带有HLA-DQ2,其余的基本携带有HLA-DQ8。然而,检测HLA-DQ2和HLA-DQ8只能用于排除乳糜泻,而无法排除麸质敏感。检测上的种种困难,可能使得大量患麸质相关神经疾病的患者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更令人忧虑的是,某些麸质神经疾病(比如麸质共济失调)是无法逆转的,这又给其蒙上了一层阴影。木森说麸质造成大脑病变并非罕见,其普遍程度可能远远高于人们所想。但检测的困难又给其蒙上了一层阴影。事实上,40%的乳糜泻患者的血清中既含有TG2抗体(与肠道相关)也含有TG6抗体(与大脑相关)——这意味着,如果持续进食麸质,他们很可能发展出种种不可逆的大脑病变。
由于缺乏准确而便捷的检测手段,麸质敏感难以被诊断。因而,对于许多怀疑存在麸质相关神经失调(精神分裂、头痛、抑郁等)的人来说,进行排除饮食可能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事情还没有完。麸质,还会影响我们最重要的器官:大脑。抑郁、焦虑、脑雾、反复发作的头痛及偏头痛、多发于青少年的注意力不集中(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乃至更严重的多发性脑硬化症、共济失调、孤独症、阿兹海默症等,都与肠道疾病有关,也因此与麸质敏感密切相关。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科学家把肠道称为“第二大脑”,因为肠道中的神经元不仅系统调节免疫细胞和多种荷尔蒙,还产生占身体总量80%~90%的血清素,而只有总量为2%的血清素在大脑中产生。
乳糜泻或其他类型的麸质敏感都会影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D、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锌以及一种叫色氨酸的氨基酸,这些恰恰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
血清素具有各种功能,包括调节心情、食欲和睡眠,还影响包括记忆和学习在内的认知功能,因此血清素水平低的人更易出现抑郁、易怒、焦虑、疲劳、慢性疼痛和注意力集中困难。
我们已经知道麸质敏感触发的炎症反应,会随血液流动引发身体其他器官的炎症反应,这也包括大脑。脑部炎症反应所激活的抗体会攻击脑细胞和覆盖神经系统的脑膜,这就会引起头痛或偏头痛。乳糜泻和其他类型的麸质敏感,还会增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炎症细胞因子是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元凶。
大脑是身体最活跃也最脆弱的器官。尽管有血脑屏障做为保护罩,阻止了大部分病菌和大分子结构物质通过,一些炎症细胞因子却能通过这层屏障。炎症细胞因子可以破坏脑组织,使大脑机能失调;尤其是不知道自己麸质敏感的那些患者持续地摄入麸质,大脑就会持续地受到炎症细胞因子的攻击。
除此之外,抗醇溶谷蛋白的抗体与脑部的一些特定蛋白质结合后,与醇溶谷蛋白非常类似,抗体不能分辨,于是也会攻击这些脑部蛋白质,久而久之,就引发了脑部的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上面提到的多发性脑硬化症、共济失调都属于脑部自身免疫疾病,而孤独症、阿兹海默症的发病都与自身免疫失调相关。
麸质蛋白对中国人的肠道同样有害。国人对这个概念陌生,只是因为我国的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对麸质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研究落后于他们西方的同行,所幸的是,这项工作已经起步了。
自2000年起,中国开始陆续有乳糜泻患者被确诊:
2000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共确诊17例乳糜泻;
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一项综合研究了118例慢性腹泻患病儿童病例的报告中,有14名患儿被确诊为乳糜泻,且采用无麸质饮食治疗有效,病例来自上海、武汉、济南、南京等地;
2010年~2012年,在湖北地区对758人进行血清检测筛查乳糜泻,其中9人检测结果为阳性,随访后发现3人疑似乳糜泻,5人又经组织活检确诊为乳糜泻;
2010年,2400名食用胶囊内镜的肠胃疾病患者中有7人被确诊为乳糜泻。
2015年11月,南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乳糜泻研究进展》: 乳糜泻高危人群:慢性腹泻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2016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首次发布国人过敏原报告,指出小麦制品是诱发中国人食物过敏性休克的主要过敏原。
这是《北京日报》当年9月19日的相关报道:
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1%人口就是1300万,也就是中国可能患有乳糜泻的人数超过澳大利亚全部人口的一半!而且乳糜泻症状复杂,漏检率高,确诊周期长,所以很难统计患病人数。至于麸质敏感/不耐受,患病人口更多,大约在6%~10%;更可怕的是,这个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上面这么多的话,概括起来就是:
麸质会引起你自身免疫细胞抵抗,破坏你的小肠绒毛,破坏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引起腹泄。
并且可以在你全体各处引发炎症,皮肤病,
引发各种神精类疾病,伤害你的大脑乃至更严重的多发性脑硬化症、共济失调、孤独症、阿兹海默症。
我说得这么简单粗暴,你听明白了吗?
那么长期腹泄的,那些经常偏头痛的朋友,最好能够去医院做一个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饮食不耐受检测;或者更进一步的,做乳糜泻血清筛查看看是不是对麸质过敏。
不过,听起来这些结果很粗暴,但其实你如果立即马上停止食用含麸质的东西。这些症状都会立即马上得到缓解,其实有时候,很多疾病的治疗重点都不在于药物,而在于你吃了身体不需要或者是起抵抗的东西,你只要停止吃这些东西,你的疾病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控制。
是不是很简单?
但如果你已经任由自己无所顾忌,不听身体的反应而吃了很久,你的身体已经产生了TG2和TG6抗体,那么,对不起,那便是不可逆转的…是不是有点可怕?所以,请马上停止吧!
当然,因为近些年来麸质被在各种产品中大量使用,要想避免还真是不容易,我先做一个列表,告诉大家有些什么是含麸质的:
§ 小麦大麦黑麦所有含麦的作物(除了荞麦和藜麦)以及COUSCOUS;
§ 面食,各种面条,
§ 糕点;烘焙和饼干及面包店产品。
§ 谷物和含有小麦,黑麦,大麦的早餐麦片;
§ 任何包括小麦和黑麦面粉的菜肴;
§ 含谷蛋白添加剂的半成品和成品肉制品,例如水解小麦蛋白,小麦淀粉,香料,着色剂;
§ 啤酒和非蒸馏伏特加;
§ 各种酱料,酱油,醋,罐头食品,香肠,土豆泥以及一切半成品;
§ 所有工业生产的糖浆以及添加剂及冰淇淋和酒精。
哇塞,是不是一眼看上去,基本都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了?那就说明你平时的饮食并不怎么健康。
现在告诉你,哪些食物是不含麸质的:
§ 荞麦,藜麦,玉米,大米,大豆,马铃薯淀粉;
§ 杏仁,鹰嘴豆,高粱,木薯,苋菜;
§ 具有良好乳糖耐受性的乳制品:牛奶,奶油,酸奶油,奶酪,奶酪,布朗扎,酸奶,黄油;
§ 各种绿叶蔬菜,水果和浆果;
§ 各种豆类
§ 坚果和种子;
§ 肉,家禽,鱼和海鲜;
§ 新鲜鸡蛋;
§ 杏干,葡萄干,梅干和其他干果;
§ 果汁,茶,蜜饯;
当然,在这些不含麸质的东西里,根据我们之前说过的对于糖的含量,所以也需要选择性的食用。
请不要再停留在“人要五谷杂粮才健康”的时代,你要是有麸质过敏,吃五谷就真有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Emma倡导短糖,低碳,高脂和适当的蛋白质摄入,所以请不要食用工业加工的糖类,少吃果糖含量高的水果,不要吃含麸质的谷类,少吃精炼的大米,如果一定要吃,请吃藜麦这样的超级食品代替,荞麦也可以,多吃健康高质量的油脂,比说说深海鱼油,椰子油,橄榄油,黄油,牛油,猪油,五花肉,保持适中的蛋白质,各种肉类鱼类蛋类,不喝果汁,不喝碳酸饮料,多喝水,多运动,少熬夜,戒烟戒酒,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一个月减掉十斤肉也不是个梦。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和含麸质的东西say bye bye吧
Emma是谁?Emma健康研究站站长,E时代女性健康认知抗衰老俱乐部发起者,全球健康资讯狙击手,健康瘦身健康生活健康心灵拥护者,分享一切健康类资讯,与女性朋友一起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一切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1]Cooke, W. T., & Smith, W. T. (1966).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ssociatedwith adult celiac disease. Brain, 89(4), 683-722.[2] Hadjivassiliou, M., Gibson, A., Davies-Jones, G. A. B., Lobo, A. J.,Stephenson, T. J., & Milford-Ward, A. (1996). Doescryptic gluten sensitivity play a part in neurological illness?. The Lancet,347(8998), 369-371.[3]Larson, S. A., Khaleghi, S., Rubio-Tapia, A., Ovsyannikova, I. G., King, K.S., Larson, J. J., ... & Murray, J. A. (2016). Prevalence and Morbidity ofUndiagnosed Celiac Disease From a Community-based Study. Gastroenterology.[4]Hadjivassiliou, M., Aeschlimann, P., Sanders, D. S., Mäki, M., Kaukinen, K.,Grünewald, R. A., ... & Aeschlimann, D. P. (2013). Transglutaminase 6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gluten ataxia. Neurology, 80(19), 1740-1745.[5]Hadjivassiliou, M., Sanders, D. S., & Hoggard, N. (2011).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and spectroscopy of the cerebellum in patients with celiacdisease and minor neurological complai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4thinternational coeliac disease symposium (p. 30).[6]Ford, R. P. K. (2009). The gluten syndrome: a neurological disease. Medicalhypotheses, 73(3), 438-440.[7]Hadjivassiliou, M., Aeschlimann, P., Strigun, A., Sanders, D. S., Woodroofe,N., & Aeschlimann, D. (2008). Autoantibodies in gluten ataxia recognize anovel neuronal transglutaminase. Annals of neurology, 64(3), 332-343.
[8]Sárdy, M., Kárpáti, S., Merkl, B., Paulsson, M., & Smyth, N. (2002).Epidermal transglutaminase (TGase 3) is the autoantigen of dermatitisherpetiformi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5(6), 747-757.
文中有参考野兽生活专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