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经济学家不主张偷盗的理由是这么说的:“不要偷盗,因为你不能保证每次不被抓。”
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十分经典,因为概括了整个经济学。
首先看“偷盗”。在一般人眼里,偷盗无疑是要不得的,轻则受道德谴责,重则判刑。可是在经济学家眼里,偷盗和诚实劳动一样,都是经济行为,如果有确定把握得手,偷盗往往比诚实劳动收益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偷盗自古以来无法绝迹的原因,相对高的经济收益使然。
其次看“不要”。这是经济学家表明态度,属于规范经济学。作出这样的表态,是建立在被抓后的成本评估的基础上的,这属于实证经济学。
再次,看看“不能保证”。这说明偷盗虽然是一种收益相对高的行为,但也是一种高风险行为。世界上既有人即使有很大风险也要去偷,又有人即使风险很小也不去偷,都是对风险评估的结果。
也许有人问,偷与不偷,难道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没有关系?呵呵,我并不怀疑世界上有高尚的人,但我在前不久的日志里说过,道德实际上也是一种收益,如果把道德当作一种收益,那么在作偷盗行为分析时,只需要收益成本评估就足够,品德高尚与否的假设在分析中是多余的,就像当年爱因斯坦抛弃以太存在的假设一样。为什么有些人即使有确定把握不被抓的情况下也不去偷呢?因为不想牺牲道德收益。
最后,看看说话的语境。从语境上看,虽然偷盗是罪恶,但经济学家仅仅只是表态不要偷盗,并没有说要把偷盗行为赶尽杀绝。经济学家明白,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或者精算师,都无法精确计算世界上每个人的偷盗损益值。从历史经验看,哪怕对偷盗严刑峻法,也会有人以身试法。为了规范人的行为,世界上的天才人物经过无数次的摸索,终于发现只有市场才是最精密的测量损益值的仪器,于是,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是市场体制,那些试图以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机构包办全社会各种需要的体制已经被证明是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