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全球最大IPO,孙正义狠赚了4800亿

第二次进击美股的巨无霸芯片商终于上市了。

北美时间9月14日上午,芯片巨头ARM终于在纳斯达克二度成功上市。此次IPO,每股发行价格为 51美元,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约30%,首日市值最高突破660亿美金(约合4803.48亿元人民币)。

上市首日股价一度大涨超过28%(图片来自于gushitong.baidu.com)

此前在13日的官宣通告中,ARM对外宣布将以51美元/股的价格发行9550万股ADS,以集资48.7亿美元,预计市值为545亿美元,目前已获突破。其中,软银将继续掌握ARM约90%的已发行股票,面向公众发行的股票约占总股票10%左右。

乘着人工智能的热潮,市场内外对此次IPO普遍乐观并寄予厚望。市场期望借着本年度最大规模的IPO带动美国整体IPO市场复苏,众多华尔街投行也希望该IPO能够带动投行业务恢复。ARM母公司——软银集团更是希望借助此次上市打开新的资本市场。

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近期表示,即将到来的科技股IPO潮可能有助于推动低迷的资本市场。如果ARM和其他科技股IPO进展顺利,投资者将看到新股发行大幅增加。

不过各方的美好愿景最终能否实现,在展望未来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过往。

01

艰难二次上市路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缩写,成立于1990年,是全球芯片设计领域的头部品牌之一。最初是由Acorn Computers、Apple和VLSI Technology三家公司共同合资创立的。1998年,ARM成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两地上市,股票代码为ARMH,首次公开募股价格为5.75英镑/股。ARM选择在两地上市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当时科技股市场处于泡沫期,ARM作为一家总部在英国的公司,通过在纳斯达克上市,能够获得一个更为合理的估值。另一方面,ARM两大股东分别为美国公司和英国公司,两地上市可以做到兼顾,同时留住Acorn既有的英国股东。

彼时ARM一经上市,其股价便快速飙升,从一家小型半导体设计公司几个月时间就化身为市值10亿美元规模的企业。而随着21世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启,ARM更借着手机行业的火爆,成功占领了全球手机市场。

不过,与ARM的第一次上市不同,此次二度上市的过程却颇为曲折。

面对移动终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ARM基于大量高性价比、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IP、相关技术及软件,持续多年在全球移动处理器市场上占据99%以上的份额。根据ARM提交的招股书介绍,ARM是史上最流行的ISA指令集,截至3月31日的2023财年,全球出货的ARM芯片数量已达到305.83亿颗,相比2022年大涨了70%,并且依然在高速拓展中。数十年来,ARM芯片出货量累计已超过2500亿颗,拥有超过1500万个软件开发者,全球70%的人都在用ARM的产品。

这让软银早在七八年前就看到了机会。2016年,软银决定投入32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ARM,并将其私有化。但是软银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盈利模式。

ARM公司并不制造芯片,而是以IP授权的模式作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但为了前期抢占市场以及拓展生态,ARM的授权费要的并不高,仅为芯片最终售价的1%~3%。这就致使ARM公司营收能力并不强,在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厂商的排名中,你甚至都看不到ARM的名字。

这也让近年来持续投资巨亏的ARM母公司软银相当“捉急”,总不能一直赔本赚吆喝呀。因此与存在CPU技术需求的AI顶流英伟达一拍即合,双方从2020年展开合作谈判,拟将ARM卖给英伟达。同年9月,英伟达对外宣布了以400亿美元收购ARM的计划。

消息一出,在当时的芯片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高通、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以及美国、欧洲等反垄断监管机构纷纷站出来大喊不赞成,一致反对这一收购案。他们认为该交易可能让ARM在此前芯片产业链上的“中立”地位发生改变,继而引发严重的竞争问题。到了2022年2月,英伟达和软银集团不得不在各方压力下,宣布放弃此次收购,交易取消。ARM成为软银手上一时半会儿难以变现的资产。此后,软银不得不再次为ARM寻求IPO踏上征程,直到今天。

02

有市无利的尴尬

实际上,软银集团急于找ARM的下一个接盘侠,也是迫于无奈。近年来,软银的投资踩雷事件一大把,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巨亏、社交平台IRL倒闭等等不一而足,都让软银越来越重视ARM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

尽管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在全球范围内大量销售,但数量多并不一定代表收益高,这与前面所提到的ARM商业盈利模式有密切关系。展开来说,ARM的收入模式可以分为前期授权费、版税提成和技术咨询服务费三个部分。

前期授权费是ARM收取的一次性固定费用,主要分为指令集授权、传统IP授权和灵活授权三种模式。在传统IP授权模式下,客户可以直接购买ARM的IP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改,例如高通的骁龙系列芯片。而在指令集授权模式下,客户可以基于ARM架构的指令集自行设计IP,并开发定制处理器内核,例如苹果的处理器。当然,不同的授权方式对应着不同的价格,一般来说,传统IP授权费用更高,因为它包含了ARM在完整CPU开发方面的工作,而指令集授权模式则需要客户投入更多资源自行开发CPU,因此授权费用相对较低。此外,ARM还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和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设计和合作。

版税,是大多数半导体IP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ARM也不例外。据ARM招股书中显示,版税为ARM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收入。在芯片出货后,ARM可以从中抽成,一般为芯片最终售价的1%~3%。比如苹果A16处理器的供应链成本在110美元左右,ARM最多能抽成3.3美元。而像高通这样的芯片设计公司,在将专利授权给硬件企业使用时,他们往往会以每台手机的售价为单位来收取高额费用,一度抽成5%。以搭载A16的128G版本iPhone14为例,其售价为1199美元,高通可抽成约60美元。两相对比几乎差了约20倍,收益远远超过ARM。这让软银非常眼红。

所以现阶段,软银也想通过调整ARM的版税模式,比如从一颗芯片的售价抽成变为按整个终端的价格来提成,变相提价,以在IPO之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过这种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也会迫使下游芯片公司“逃离”得来不易的生态,去寻找新的架构方案对ARM进行替代。

以上种种都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近年来ARM的业绩非常可怜。统计显示,最近三年,ARM的营收分别是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今年甚至比去年还跌了一点,净利润也只有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在ARM的招股书中更是直接指出,截至3月的财年收入较2022年下滑约1%,至26.8亿美元。2023财年的净收入下降了22%,至5.24亿美元。

这样,软银不得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ARM的IPO上,甚至一度提出800亿美元的高估值。可是如13日官宣,ARM似乎自我“冷静了些”,最后将估值下调至545亿美元左右。

03

ARM的“隐忧”

目前摆在ARM面前的牌局,实际上并不乐观。一方面ARM无法做到在版税方面“加量不加价”,另一方面ARM也无法保持自身中立性,开始下场设计芯片,以及在2022年宣布“不再对中国出口先进版本v9系列”,都为其后续发展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即便从技术角度看,之前号称“开源”的ARM架构演进和生态发展,实际也是有条件的授权,均由ARM主导。比如,ARM架构的授权方式为“一代一买”,开发范围只限于已购买的ARM架构版本,一旦有新版本升级,采购方必须继续购买授权。另外,无论是TLA还是ALA授权模式,被授权厂商如果想要进行自研修改,均需要获得ARM的许可才行。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ARM与高通的诉讼纠纷。起因是高通收购了一家ARM设计小公司,想“借道”使用ARM架构,但ARM认为这样自己吃了亏。双方各执一词,对簿公堂。ARM甚至以2025年将停止给高通授权作为威胁,让下游厂商看清了ARM的制裁“大棒”。

对于芯片设计厂商来说,只有拥有自主权,才可能搞创新,才能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为了摆脱对ARM架构的依赖,RISC-V开源架构进入到科技巨头们的眼中。RISC-V作为后发技术,吸取了前者ARM的不少经验,能做到相对简洁高效,指令集开放、开源,入门门槛低、设计简单,易于移植、通用性强等诸多特点。当然RISC-V也有缺点,比如标准有待统一,碎片化问题,生态体系仍不成熟等等,但毋庸置疑的是替代ARM的最优选择。

两者对比后不难发现,论研发空间,ARM架构比不上开源的RISC-V;论自主程度,又不如龙芯LoogArch等拥有第三方专利认可的架构;在服务器市场,性能与生态又追不上x86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有专家指出,ARM在中国市场的前景或许将遭遇更多挑战。

即便从时代角度看,PC时代是Intel的天下,移动时代是ARM的地盘,AI时代则是Nvidia的狩猎场。显而易见的是,ARM的长项仍然是在移动领域,而在当下亟需大量GPU算力的数据中心上并不能占到什么优势。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智能手机市场增量接近极限,单单依靠手机市场,ARM显然会遭遇天花板。当然,不论怎样,上市对于ARM尤其软银来说,都将是一个最优项。

04

软银的最后一搏

对于软银来说,ARM如同此前的阿里巴巴,上市只是其改善愿景基金投资亏空的一种手段。数据显示,软银管理的愿景基金在上一财年遭受了巨额亏损,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亿美元。

据软银最新财报显示,愿景一期基金至今已经投资了896亿美元,其中包括按照公允价值计算的退出和尚持有的累计投资回报总额为1020亿美元。因此,愿景一期基金的累计回报为124亿美元。然而,这些回报并不足以覆盖该基金成立6年来所需支付的总额168亿美元的优先股股息。相比之下,愿景二期基金的投资业绩表现较差。截至目前,该基金已经投资了518亿美元,但投资回报仅为332亿美元,出现了186亿美元的亏损。综合而言,一期和二期愿景基金的合并投资回报为负62亿美元。根据孙正义与二期愿景基金的对赌协议安排,目前孙正义欠软银集团21亿美元,并按照每年3%的利息计息。

为了获得急需的资金,软银开启了阿里巴巴的抛售模式,出售了几乎所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另外,为了弥补亏损,软银在ARM提交招股书之前,还进行了一项低调交易:通过161亿美元的价格从愿景基金手中回购了ARM 25%的股权。这不只意味着软银向ARM给出了644亿美元的高估值,还侧面反映了软银在利用自身的短期亏损来帮助愿景基金补亏。同时,也显示出软银大佬孙正义的不甘心,希望借此拉高愿景基金的投资业绩。这样既能给中东的LP们一个交代,又能为后续重拾大开大合的投资风格而积蓄力量。

有市场人士透露,在生态合作伙伴中,除了高通正在和ARM打授权官司之外,苹果、英伟达、Alphabet Inc.、亚马逊、英特尔、三星、超微(AMD)等全球头部的芯片制造商和电商巨头对于此次IPO还是表示支持的,都排着队争做ARM的大股东。据悉,在此次IPO的前一天,认购就已经提前结束,比预期的要早。

软银近期曾表示将长期专注于AI领域的投资。其战略是以愿景基金为核心,与具有高增长潜力的AI初创公司建立松散的合作关系,并与类似ARM和英伟达等AI平台形成集群式的协同效应。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些愿景投资的公司形成了一个零散的群体,缺乏协同合作。

实际上,ARM并非英伟达,即使ARM成功上市,其业务增长速度、幅度和市盈率究竟能否扛得住孙正义的“愿景支出”,恐怕仍有待观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孙正义  孙正义词条  全球  全球词条  最大  最大词条  4800  4800词条  IPO  IPO词条  
热闻

 210味常用中药名释义,表格版(...

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为了便于学习和查...(展开)

热闻

 交通事故交警扣手机合法吗

一、交通事故交警扣手机合法吗交通事故交警扣手机是不合法的行为,交警没有权利也是没有这种形式的直属权,交警的部门只限制于交通事故与道路安全。被交警扣留手机的,可...(展开)